經濟學者陳抗來臨星期六(6月5日)將在新加坡書展舉行的講座中,介紹他應用集體選擇理論分析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並展望前景的著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集體選擇可以由集體行動表達出來。陳抗介紹,集體行動可以是有組織的,或是沒有人組織的行動,而許多沒有組織的集體行動是受到條件和環境的影響。
陳抗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以及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項目主任,他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集體選擇經常有這樣的結果,就是每個人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可是加起來,對整個集體來說,可能是不利的。也就是說,個人的理性導致集體的不理性。”
陳抗認爲,集體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如果對這個集體進行研究,就會發現每個人想的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他們的行爲是可以理解的,屬于情理之中的範圍。
放到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曆了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依然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影響,而且還被深深地打下“市場社會主義”的烙印,特征就是政府的投資饑渴症、預算軟約束、模擬資本市場。在市場社會主義下,由地方政府形成的集體行動造成政府債務不斷堆積,持續對私人部門産生“擠出效應”。如果不根本改變,將使經濟陷入呆滯。
另一方面,中國官方希望重新強調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減少由于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的社會矛盾。但這不僅會打擊企業家的信心,也會改變官僚的預期。由此産生的沒有組織的集體行動,必將大幅度惡化商業環境,破壞市場的活動,使失業加劇、經濟惡化。這不但無法緩和社會矛盾,反而會加劇社會的分裂。
陳抗指出,去年12月出版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通俗讀本,即使沒有學過經濟學的人,也應該可以看得懂。
陳抗將在講座中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並幫助大家透過集體選擇理論等社會科學的視角,分析發生在周遭的社會現象。
線上座談活動詳情
講題:集體行動的理性與不理性
講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以及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項目主任陳抗
與談人: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孫傳炜
講座時間:6月5日(星期六)晚上7時至8時30分
直播平台:新加坡書展面簿與官網、《聯合早報》面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