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策研究所6月3日首次舉辦“婦女論壇2021”,以“新加坡邁向性別平等之行動計劃”爲主題的論壇邀請了本地各界傑出的女性參與相關課題的討論,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潘韻芬、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等,共800名政商界、學界代表以及社區領袖等參與線上線下討論。
兒童教育
哈莉瑪總統在論壇揭幕後致辭。她指出,要保護女性權益,應該從上遊著手,不應等到女性受害後才介入。
這包括從小教育男性視女性爲平等,學會尊重女性,而家庭、同輩和學校都該盡一分力,教導男孩和女孩不應有性別偏見,以及男女在就職和育兒方面的角色。
她說:“我們必須發出信號,讓人們知道蔑視女孩和婦女是不被新加坡社會所容許的,她們在家庭、工作場所和社會中的付出應受到重視。要改變社會規範,給予婦女支持,得靠全民一起努力。”
她認爲,無論是學校或工作場所,都應嚴厲看待性騷擾事件,人們應該主動去糾正具性別歧視的言論與行爲。
談及科技帶來的威脅,哈莉瑪指出,有了社交媒體,女性也面對網絡霸淩與騷擾。雖然新加坡的法律能將加害者繩之以法,但更重要的是,國人須擺出明確姿態,讓大家知道社會鄙視這樣的行爲。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也指出,要阻止性犯罪,檢討現有法律框架以加重相關懲罰固然重要,但除了單純從“罪與罰”的視角看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動價值觀的改變。
他說:“男孩與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須學會尊重彼此,接受彼此同等的關系。與異性相處時,我們必須把對方當人來對待,不要物化對方。要做到這點,不管是在家裏或在學校,都要再下一番功夫。”
職場歧視
如今擁有大學文憑的本地年輕女性雖比男性多,不過由于社會普遍把照顧家庭視爲女性的責任,生兒育女變相成爲一種“懲罰”,女性的事業發展往往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滯後。
針對“同工同酬”課題發表看法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潘韻芬指出,比起年長國人,年輕一輩中考獲大學文憑的女性其實比男性多。即便女性這些年來取得不錯的發展,男女在職場上的表現還是存在巨大差距。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25歲至29歲的大學畢業生中,女性約占56%,男性則占44%。而人力部去年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就算條件相同,經調整後的2018年男女收入中位數,女性仍比男性少6%。
潘韻芬說,近年有些研究把這個現象歸咎爲女性“生兒育女的懲罰”(child penalty)。
“比較不同國家的經驗,第一個小孩出生前,男女的事業發展一般差不多,可孩子出生後就開始發生巨變,女性的事業逐漸落後,即使在孩子出生10年後也無法趕上。”
看護補助
經營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媒體公司Wildtype Media的曾淑評博士也同意,讓婦女無法往前邁進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育兒責任。
她認爲:“男性也應該肩負部分擔子。社會須建構新的觀念和規範,男性申請陪産假應被視爲是正常的行爲。公司已經爲父親提供陪産假,現在要做的是鼓勵職員利用這些假期。”
義順集選區議員、慈善機構Daughters of Tomorrow創辦人陳浍敏則建議可逐步延長陪産假,這樣可以向國人發出明確的信息,讓人們知道照顧孩子不分性別,父親一樣能勝任。
絕大多數時候,照料家中老小屬于無償付出,陳浍敏因此也提議政府給予看護者“看護補助”(Carefare),概念類似發放給低薪員工的就業入息補助計劃(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
她解釋,這讓全職肩負起看護工作的低收入人士有基本收入,他們從事的兼職工作或是居家生意等則可成爲額外的收入來源,讓他們擁有一定的生活素質。
政府考量
工人黨盛港集選區議員何廷儒建議政府探討將父母共用陪産假增加至24周,允許父母決定如何分配陪産假,但尚穆根指出,這麽做之前,政府須考量這是否加重企業成本,影響新加坡吸引外來投資的競爭力。
尚穆根認爲,如果單以個別議題來看,政府一定非常支持男女平等分配陪産假,也意識到有許多國家已成功執行這類政策,但新加坡的情況較獨特,經濟結構與其他國家不同,且高度依賴外資。
“若投資者覺得新加坡缺乏競爭力,不論男女,所有本地員工都將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