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小編受朋友之約,前往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采風。上午10點,在該鎮工作人員陪同下來到上竹園寺村,見到了一位返鄉創業的青年代表雷德華。據該鎮扶貧辦工作人員郝飛介紹,他靠種植蒲公英帶動周邊村民立足實際,靠自力自強脫貧致富,吸收二三十戶困難戶到他的企業裏務工增加收入。(版權作品,嚴禁抄襲和轉載,違者必究!)
在他的蒲公英種植基地,小編看到10多名村民正忙著采摘蒲公英葉子,還有10多名工人在忙碌著從事分揀、清洗、晾曬、烘幹等作業。
今年72歲的陳玉榮老太正在忙著將她剛采摘的一桶蒲公英葉子送往過秤的地方稱重量。陳玉榮說,她家是貧困戶,家裏6口人,老伴有病喪失勞動能力,兒媳在家照看兩個孫子,只有兒子打工外出掙錢,她閑的時候就來這裏幫工,給兒子減輕些負擔。她每采摘一斤給工錢1.5元,一天能夠賺上50元錢。(版權作品,嚴禁抄襲和轉載,違者必究!)
雷德華,今年30歲,2013年畢業于信陽農林學院茶學專業,後在鄭州、平頂山、新疆、浙江等地務工,回鄉前,他在城市裏拿著高薪,有著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居住條件,當得知家鄉人民生活貧困的消息後,他毅然放棄優厚的待遇,于2017年回到家鄉上竹園寺村創業。
蒲公英在農村隨處可見,人們都叫它黃花苗,因爲它開的花是黃色的,而且嫩綠色的葉子和黃花配在一起很是好看,所以,人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黃黃苗。它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中草藥,不少人清火就拿它煮水喝,《本草綱目》等藥典均有記載。
2018年初,雷德華租了10余畝田地開始試種,通過嫁接技術使種植的蒲公英具有和野生蒲公英一樣的功效。他成立了自己公司,注冊了商標,開始種植加工蒲公英開始銷售。
爲了除去茶葉的青澀味,今年他又籌資20余萬元采購了多台專業設備,將制茶工序由4道增至8道,經兩次殺青、揉撚、烘幹後制成的顆粒茶一進入市場就受到顧客青睐。
今年,爲打造這一特色産業,當地鎮政府給予了大力扶持,修建了一條水泥路,打了一口深水井。雷德華將顆粒茶的年生産能力提升至2萬公斤,收入達到5百萬元。隨著茶葉銷路的拓展,他又安排多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還大量收購村民刨出的野生蒲公英,帶動周邊村很多居民增加收入。
作爲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德華面對困難從不退縮,憑著一股堅強的韌勁和拼勁,靠種植蒲公英,並通過深加工,在山溝裏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爲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雷德華今年又流轉了600余畝坡地種植蒲公英並栽種梨樹,決心做大做強這一特色産業,爲家鄉打贏脫貧攻堅戰盡自己的力量。(版權作品,嚴禁抄襲和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