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新聞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詞彙和話語:巴以沖突、巴以和談、停火協議、約旦河西岸、中東戰爭、恐怖襲擊、加沙地帶、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沙龍、阿拉法特等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爲什麽會發生戰爭?它的根源是什麽?第一次中東戰爭是怎麽爆發的?耶路撒冷爲什麽被稱爲聖城?
我是小胖,我將帶大家全方位了解巴以沖突的前世今生。
巴勒斯坦在古代被稱爲迦南,這個詞語出現在《聖經》中,含義是“流淌著奶和密”的富饒之地。《聖經》中這樣說道,亞伯拉罕受神的旨意西遷到迦南。這裏所說的《聖經》是希伯來《聖經》並非基督教的《聖經》。亞伯拉罕被認爲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先知,也是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共同的祖先。
誕生于3000年前的希伯來王國是以色列的前身。“希伯來”在猶太語中是“渡過”的含義,《聖經》中記載,亞伯拉罕帶領他的族人渡過幼發拉底河和約旦河來到的迦南。這些古猶太人被稱爲“希伯來人”。 公元前11世紀左右希伯來人先後在南方和北方建立了兩個強大的部落聯盟,北方的稱爲“以色列”,南方的叫“猶太”。公元前1030年以色列部落首領掃羅被推爲第一任國王,統一了南北方兩大部落聯盟,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聯合王國。猶太部落的將領大衛乘掃羅王戰敗伏劍而死之機登上王位,遷都耶路撒冷,建立了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被譽爲希伯來的統一者和奠基人。大衛辭世之後,他的兒子所羅門在他的基礎上促使王國進一步強盛起來。所羅門將耶路撒冷建成了著名的都城,他所建造的神殿成了猶太教的唯一中心和象征。
直到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占領了巴勒斯坦。150多萬猶太人被驅逐出家園,流散到歐洲各個國家,他們開始成爲了沒有祖國的民族。
公元7世紀初,默罕默德創立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王國,阿拉伯人戰勝了羅馬帝國,接管了巴勒斯坦,使之成爲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隨著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公元16世紀初,巴勒斯坦淪爲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建立的帝國)的領地,奧斯曼帝國統治了400年左右的時間,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個知識點來了,耶魯撒冷爲什麽被叫做聖城呢?
因爲耶路撒冷是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聖地。
- 聖殿的遺迹西牆是猶太人最神聖的場所
- 對于基督教徒而言,這裏是耶稣受難、埋葬、複活和升天的地方
- 耶路撒冷是默罕默德夜行登宵的地方,是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地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這樣,與衆多宗教緊密相連,始終保持著神秘的魅力。
時間來到了近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英國于1917年占領了巴勒斯坦,土耳其對巴勒斯坦的統治結束。早在英國占領巴勒斯坦之前,散居在各個歐洲國家的猶太人站了出來,積極鼓吹猶太複國主義。英國出于占領巴勒斯坦的目的,利用猶太複國主義爲入侵巴勒斯坦的手段,積極支持狂熱的資産階級猶太人,並通過立法手段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之家”。並且開始允許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
最初,英國對于猶太移民的數量並沒有限制,猶太人的數量從英國統治巴基斯坦開始時僅5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移民數量猛增到了50萬人。富裕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大手筆的買入土地、建設現代化工廠、興辦銀行等,嚴重沖擊了阿拉伯人的應得利益。猶太人的舉動引起了大批阿拉伯人的不滿,他們走上街頭,抗議英國人帶給他們的災難。英國殖民當局,爲了維護對巴勒斯坦的統治,安撫憤怒的阿拉伯人,開始限制猶太人移民。並且規定移民人口不能超過當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最後敲定每年限制移民七萬五千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希特勒上台以後,屠殺了超過六百萬人的猶太人。作爲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只能選擇偷渡到巴勒斯坦。偷渡的後果是嚴重的,不計其數的猶太人選擇乘坐小型商船潛入巴勒斯坦,而他們面對的除了波濤洶湧的大海還有二十四小時巡邏港口的英軍。他們被英軍發現以後,有時會采取自己把船鑿沉的極端方式來博得英軍的同情與救助,因爲只有這樣,英軍才會把他們送到巴勒斯坦。
據相關資料統計,從1945年8月至1948年5月,有56艘商船共計約七萬人的猶太人偷渡巴勒斯坦,只有兩萬人偷渡成功,而剩余的五萬人會被拘留遣送回國,他們在船上不舍得望著巴勒斯坦—-那個他們的祖先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它是那麽近,它又是那麽遠。
巴勒斯坦境內的猶太人沉不住氣了,他們抗議英軍限制移民政策。有些激進的猶太人成立了遊擊隊組織,通過制造恐怖襲擊的方式給英軍壓力。更是在1946年8月,猶太人襲擊了英軍司令部,造成了英國人80多人死亡,陷入巴勒斯坦泥潭的英國人感覺到未來無窮無盡的麻煩。終于在1947年2月,英國放棄統治巴勒斯坦,把巴勒斯坦問題交給了剛剛成立兩年的聯合國來處理。
在美國的主導下,聯合國終于在1947年11月29日形成了一個極不公平的決議,史稱“181決議”。
決議內容規定:擁有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分得1.1萬平方公裏貧瘠的土地,猶太人分到1.4萬平方公裏的肥沃土地。耶路撒冷城作爲特區爲國際共管。邊界線由談判解決。
讀者朋友看到這裏也就了解了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的戰爭根源了。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第一次中東戰爭是怎麽回事。
1948年5月14日下午4點,本.古裏安在特拉維夫現代藝術博物館宣布:
從今天開始,國民爲以色列的猶太人國家在巴勒斯坦成立!
小胖簡單介紹一下本.古裏安。
本.古裏安1886出生在一個波蘭富裕猶太人家庭,從小就學習《聖經》和希伯來語,17歲成爲一名猶太複國主義者。1910年,本古裏安因爲工作被調到耶路撒冷,在他擔任《團結》雜志編輯的時候,他鼓起勇氣在自己文章上署上了自己的希伯來語名字——本.古裏安。24歲的本古裏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近40年的奔波,1948年建國 62歲成爲以色列第一任總理,也是任期最長的總理。是現代以色列當之無愧的國父!
本.古裏安宣布建國的第二天,由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五個國家組成“阿拉伯聯盟”對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以色列只有三萬沒有統一指揮的遊擊隊,而阿拉伯人有超過四萬人的正規軍。其中,約旦軍團中的7500人主要有英國警察組成,英國人不甘心就這樣被美國人擠出中東,這是英國人爲了尊嚴的抵抗。
戰爭爆發以後,建國僅兩天的以色列就接連被阿拉伯聯軍攻城略地,遊擊隊節節敗退。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聞訊紛紛乘坐航班趕回巴勒斯坦,很多人是第一次拿起槍,直奔前線,以色列陷入剛建國就滅國的危機之中。
就在以色列最危險的時候,被稱爲以色列建國之母的梅厄夫人趕到美國求救。她這樣對美國的猶太人說,“現在掌聲和哭聲對以色列人沒有用,現在需要錢去拯救那些難民,去裝備我們的部隊”。以色列的財團籌集了共8000萬美元的資金,這筆錢爲以色列的翻盤奠定了基礎。在美國的呼籲下,聯合國召開會議做出決議,要求巴以雙方停火四周。阿拉伯聯軍認爲,在巨大的進攻優勢面前,坐下來談判會取得比較有利的條件,所以也同意了停火協議。
短暫的四周時間改變了以色列的命運。
以色列緊急從歐洲招募了一批又經驗的飛行員,緊急訓練了六千人補充了部隊;
從捷克采購了大量輕武器,從英國和美國進口軍用飛機;
從法國購買了坦克、裝甲車和大口徑火炮;
以色列的所有遊擊隊宣布對以色列政府效忠。
而阿拉伯聯軍並未增加兵員數量,也未增加新的武器裝備,僅僅是簡單修整。
經過補充,以色列部隊人數達到了六萬人,阿拉伯軍團不足五萬人,以色列第一次在人數上占據了優勢。阿拉伯聯軍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各國之間也有矛盾,武器裝備也落後以色列。
停火日期一到,以色列率先發起進攻,短短十天的時間就反敗爲勝,戰史上稱爲“十天戰鬥”。
1949年初,在聯合國的調停下,以色列跟各國達成了停戰協議,劃定了停戰線。這場戰爭打了15個月,以色列占領了超過兩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超過巴勒斯坦總面積的五分之四。戰爭期間,美國給與以色列四億美元的無償援助,這對于人口不過100萬人的以色列是個天文數字。
100萬巴勒斯坦難民逃離了家園,也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留在了巴基斯坦進行遊擊戰,這只隊伍就是後來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後續小胖給大家講解後面的幾次中東戰爭是怎麽回事兒。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