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程玉
● ● ●
日內瓦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委員會在經過6個小時的專題會議後認爲,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符合國際關注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標准,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當即宣布2019-nCoV疫情爲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此前在1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微弱多數終止提案,暫未將中國的疫情列入PHEIC。
PHEIC由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委員會認定並宣布,指的是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事件。根據2005年WHO制訂的《國際衛生條例》,各國負有對PHEIC作出迅速反應的法律義務。從2009年美國墨西哥邊境的H1N1大流感疫情到目前的2019-nCoV疫情,共有六次國際疫情被宣布爲PHEIC。根據疫情情況,一般每3個月WHO會開會討論並表決是否解除認定。
截至1月31日0時,中國國內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已達8163例,疑似病例12167例,死亡171人。
譚德塞在昨晚的會議中贊賞中國近期疫情防控的舉措,認爲中國在很多方面爲其它國家應對疫情提供了榜樣。此次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爲PHEIC並非對中國沒有信心,相反世界衛生組織相信中國的疫情防控能力。由于接下來的疫情發展仍然有很多未知數,世衛組織擔憂中國之外地區的疫情會有惡化;這無關感染者數量,關系人的健康和生命。這一決策主要基于中國感染者數量增加,多個國家都出現疫情兩個事實。他們最大的憂慮,是病毒可能蔓延到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
譚德塞強調,沒有必要采取限制國際間人員的流動,世衛組織不推薦限制旅行的措施。有證據表明,在公共衛生危機下限制人員和物流可能是無效的,反而會影響防疫物資的調配;同時會擾亂商業活動,限制經濟發展。發達國家有能力處理可能的感染,落後國家防疫能力不足;一些國家取消對中國的航班可以理解,但不建議。各國應在實施人員限流、交通管制之前進行風險和成本效益分析,以評估是否是利大于弊。各國必須按照《國際衛生條例》的要求,及時向WHO通報所采取的任何限行措施;條例的第3條明確指出,各國政府不要采取助長汙名化或歧視病例的行爲。
WHO的認定是一種軟約束,疫區外的國家根據這個認定自行確定對疫區國家的防控措施,例如取消航班之類。中國目前面臨被其它國家或國際組織列爲疫區國的處境,屆時各國航班、船舶等經停中國,將被視爲經過疫區,回到各國需接受相應的病情觀察,中國出口的商品也將被視爲疫區國産品,人員往來和國際交流活動可能將暫停。
在中美貿易沖突的大背景下,國際國內資本對中國的信心非常重要。有媒體預測,這場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將産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在2019年12月中旬的疫情爆發前期,因未處理及時致使疫情大規模蔓延;目前國內確證例數呈指數增加,疫情也已擴散至美國、日本、泰國、英國、印度等十多個國家。
當下的主要任務是盡一切努力打贏這場防疫戰役,同時不要引發更多的國際政治經濟爭端;其它國內外矛盾都是次要的。毋容置疑從SARS到汶川地震,以舉國體制集中調配人員物資的能力,中國人都高效地應對了曆次災情。本次疫情的深刻教訓,一方面是前期管控輿論延誤了防控時機,本來不必死亡,這麽多的生命病痛,還有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二是如何真正地依據流行病學的科學規律,有條不紊地做好疫情防控、傳染病診治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