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仍在緩慢複蘇之際,世界百萬富翁的人數卻直線飙升,可見冠病疫情阻擋不了他們發家致富,持續創造商業價值積累雄厚資産。
顧名思義,所謂的“百萬富翁”,指的是那些個人財富(包括金融及實體資産)扣除債務後,所得淨值至少100萬美元(約135萬新元)的有錢人。
截至2020年,新加坡百萬富翁的人數已達到約27萬人,占本地人口的5.5%。這個占比在全球排名第11,在亞洲位列第二,僅次于百萬富翁占人口8.3%的香港。
據彭博社報道,瑞士信貸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昨天發布的《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我國的百萬富翁人數連年上升,已高于2000年的1.1%和2015年的3.1%。
到了2025年,新加坡百萬富翁人數預計將再從當前的27萬人,增至43萬7000人(增幅61.9%)。
按照這樣的速度,我國百萬富翁的占比將在未來五年超越香港(60%),稍稍落後于中國大陸、印度、澳大利亞、韓國、台灣等迅速崛起的亞太國家與地區。
上述調查涵蓋約200個國家中52億成年人的財務狀況,包括財富金字塔頂層的億萬富翁、中産階級人士,以及財富金字塔底層的普通老百姓。
我國貧富差距高于日本和韓國
新加坡積攢的錢財變多,百萬富翁增加固然有利于社會高速發展,但如果無法將財富平均分配到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可能就會擴大。
根據上述報告,我國用于評估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相比起一些亞太國家與地區要來得高。
新加坡去年的基尼系數爲0.783,遠高于日本的0.644、韓國的0.676,以及台灣的0.708。
基尼系數的取值範圍介于0與1之間,0代表收入分配高度平均、1代表收入分配差距懸殊。換句話說,我國0.783的數值反映出當下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現象。
數據顯示,我國最富有的1%人口手持約34%的全國財富。日本的相關比例爲18%,韓國是24%,台灣則是28%。
該報告稱,這是因爲新加坡的經濟體量較小,只要有一群不具代表性的“超高淨值人士”(資産淨值至少5000萬美元的富豪)加入,整體貧富差距就會變得嚴重。
據統計,本地目前約有1361名“超高淨值人士”,位居全球第19。
就每名成年人的中位數財富而言,新加坡下滑10個位次至全球第20位,約爲每人8萬6717美元(約11萬6700新元)的水平。
國家總體財富方面,新加坡去年的總財富共增加了6.67%至1.6萬億美元(2.16萬億新元)。每名成年國人的人均財富則增加了8.3%,達到33萬2995美元(約44萬8120新元),在全球排名第10。
全球財富在疫情下逆勢成長
去年冠病雖然肆虐全球,世界百萬富翁的人數仍新增了520萬人。
參與這項研究的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肖洛克斯(Anthony Shorrocks)表示,這是因爲疫情對全球市場造成短期重擊後,在去年6月底時出現逆轉。
報告指出,股市在2020年下半年持續上漲,並在年底時創下紀錄,房地産價格也呈現大幅上揚趨勢。
這種“谷底反彈”的現象不僅讓去年全球總財富增加了28.7萬億美元(約38.6萬億新元),達到418.3萬億美元(約562.9萬億新元),每名成年人的人均財富也額外增長了6%,至7萬9952美元(約10萬7600新元)的新高。
北美洲的財富貢獻最大
全球總財富中,北美洲的貢獻最大,達136.3萬億美元(約183.4萬億新元);其次是歐洲和亞太區,分別占103.2萬億美元(約138.9萬億新元)和75.3萬億美元(約101.3萬億新元)。
值得留意的是,在成年人平均財富最高的20大經濟體當中,只有香港的人均財富下滑,跌幅爲2萬6420美元(約3萬5554新元),跌至人均50萬3340美元(約67萬7364新元),排在瑞士和美國之後。
這份報告預測,全球在未來五年內的財富將增加39%至583萬億美元(約784.6萬億新元),每名成年人的人均財富預期將增加31%,跨過10萬美元(約13.46萬新元)大關。
總體而言,當前亞太地區共住了1560萬名百萬富翁。到了2025年,預計百萬富翁人數將突破26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