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婚年齡來看,晚婚趨勢持續,尤其是女性。10年前,25歲至29歲是最多女性結婚的年齡層,去年已推遲至30歲至34歲。
去年爲預防冠病疫情蔓延而采取的多個防疫措施,打亂了不少情侶的終身大事,也導致一些想要離婚的夫妻無法立即辦理手續。注冊結婚和結束婚姻的人數因此雙雙下跌,去年結婚的情侶較2019年減少10.9%,結束婚姻的則跌8.7%。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去年有2萬2651對新人注冊結婚,2019年則有2萬5434對,跌幅爲10.9%。這是結婚樁數自2018年連續三年下滑,跌幅也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
統計局在文告中解釋:“這是受冠病疫情幹擾所致,包括政府從去年3月開始,實行影響注冊儀式和婚宴的病毒阻斷措施和其他安全管理措施。”
這進而拉低了過去五年的年均結婚數目,2016年至2020年爲2萬6255樁,低于2011年至2015年間的2萬7635樁。
去年,年齡介于15歲至49歲的未婚男性中,每1000人有35.7人注冊結婚,略低于2010年的39.3人。女性結婚的人數也出現下跌的情況,從10年前的35.3人,降低至去年的34.9人。
與此同時,晚婚趨勢持續,尤其是女性。10年前,25歲至29歲是最多女性結婚的年齡層,去年已推遲至30歲至34歲。首次結婚的新娘,年齡中位數從2010年的27.7歲上升至28.8歲。
最多男性結婚的年齡層維持不變,依舊是30歲至34歲。不過,首婚的新郎年齡中位數提高了,2010年爲30歲,去年是30.4歲。
跨種族婚姻百分比 過去幾年保持平穩
至于結婚對象,跨種族婚姻的百分比過去幾年保持平穩。統計局今年按照國民登記記錄更新了自2000年以來,本地注冊婚姻的種族資料。根據經調整的數據,去年異族通婚的新人占18.2%。此前,2015年到2019年則介于19%至19.7%。
在民事婚姻中,最普遍的異族通婚是華族新郎迎娶CMIO種族劃分框架下,屬于“其他種族”的新娘。而回教婚姻最常見馬來族與印族通婚。另一方面,除了影響人們的結婚計劃外,疫情可能也導致一些想要在去年離婚的夫婦延後辦手續。
去年,申請離婚或婚姻無效(annulment)的夫婦有6959對,是自2006年以來的最低數字,較2019年的7623對減少8.7%。他們的婚姻壽命中位數爲10.4年,與2010年的10.6年相近。最多夫妻在結婚五年至九年間離婚,占去年離婚個案近三成。
2016年至2020年結束婚姻(包括離婚或者婚姻無效)的夫婦平均每年有7424對,稍低于2011年至2015年的7439對。男女離婚率皆下滑,每1000名20歲及以上的已婚男性中,去年有6.3人離婚,2010年有7.5人;女性去年6.1人,2010年爲7.2人。
楊斯琇(32歲,行銷公關)和她的丈夫是其中一對因爲疫情而延遲舉行婚禮的新人,兩人剛在上周末注冊結婚。
她受訪時透露,一直以來他們都希望同日完成注冊儀式和招待宴,去年疫情反反複複,他們擔心付了訂金後婚宴受防疫措施影響無法進行,因此決定把婚禮延遲到今年。“雖然今年情況還是不穩定,管制措施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但是我們決定不要繼續拖延,不想因爲限制而不斷調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