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在群裏求助,問這個年齡段的娃如何進行數學教育?筆者一向實話實說,回複道:這個年紀,好好引導孩子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適度培養數感即可。確實,數學作爲一門基礎學科,對孩子思維的訓練至關重要,如何針對學齡前孩子的特點,做好數學啓蒙呢?
數學是什麽?
作爲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學科,數學從某種角度講,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嚴謹、抽象是其特質。有的家長自己怕數學,所以就老是擔心孩子將來數學學不好。這種潛意識埋得挺深,輕易不被察覺。事實上,終其一生,我們也沒有幾個人能學到數學的核心裏去,到不了真正拼數學智商的時候,更多只是生活的運用而已。那些從小被挑選出來的適合數學學習的大腦,只是金字塔的尖端。大多數普通孩子,只要啓蒙的好,方法得當、認真細致,想要數學科目取得好成績也並非難事。
學齡前兒童的數學啓蒙有沒有必要?
就一般規律而言,數學學得好的孩子,往往邏輯性和統籌能力會更強,因爲數學的本質是一種思維訓練,是一個從已知推導未知,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筆者認爲,學齡前兒童正處在形象思維的階段,生活中隨處可見可感的圖形、大小、時間、空間、秩序、距離……都是數學思維啓蒙極好的素材,千萬不要浪費。
開玩笑說,其實孩子們都是天生的數學家,他們不用人教就會把玩具從小到大排列,玩積木時他們喜歡選用不同的形狀和顔色來拼搭,小區遛彎時他們或許會抄近道,大一點兒去超市會爭著幫你算應付多少錢……這些和數學思維啓蒙都有關系,稍加運用就能成爲學習法寶。
如何開始數學啓蒙?
生活中的數學啓蒙,建議從數感開始。家長們千萬不要心急,一上來就教孩子加減運算,忽視了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規律。首先應給孩子建立起數和量的關系,讓他們的頭腦能將抽象的1、2、3與1個蘋果、2本書、3個小朋友等等聯系起來。
我們來看看一年級的數學課本要求,上學期需要掌握“多少、位置、數字、圖形、20以內加減運算”,下學期則有“七巧板、人民幣、分類、找規律、100以內加減運算”等,可見運算不是數學的全部,引導孩子感知數學,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現實問題,這將有利于今後更長久的學習。
有哪些在家就能玩的數學遊戲?
就筆者的親身體會而言,一年級入學後,孩子非常喜歡數學,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作業和考試也很輕松。他跟數學老師講,以前在家總跟媽媽玩數學闖關遊戲。這讓我意識到,曾經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數學小遊戲,很好地調動了他學習的興趣,並且爲入學後的知識學習奠定了基礎。分享一二,希望更多的爸爸媽媽可以不再那麽焦慮數學啓蒙。
2-3歲
這個階段還算幼兒時期,玩具就是家裏最好的教具。前文也說到了,有的孩子喜歡擺玩具,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稍稍拓展一下,可以引導他們擺放相同顔色的玩具,或是近似圖形的玩具。再繼續擴展,可以讓他們把玩具擺放在不同的位置,感受前後左右的方位。
如果孩子喜歡比賽,可以配合他們玩計時遊戲,比如在規定時間內,看誰能在家搜集到更多的圓形物品(可以替換成任一種圖形或立體物品),或者一分鍾內比賽把玩具一件一件運送到指定位置,並清點數目。因爲有時限,在競賽氛圍裏,孩子玩起來會更投入,學習效率自然也更高。
鏡像遊戲也非常推薦。爸爸媽媽和孩子相對而立(而坐),舉起左右手、擡起左右腳,歪歪腦袋、扭扭屁股都可以,寶貝在對面做出同樣的動作,就像照鏡子一樣。這個遊戲親子效果很好,歡樂感十足,並且能提升孩子的方位反應能力。
拼圖遊戲也是小寶寶的大愛。我們家從小到大,各類地圖、卡通漫畫、名家名畫等題材的拼圖攢了百十套,孩子不厭其煩地拼。從平面過渡到空間,可以選購樂高、磁力片、螺母積木、立體拼插等富有空間想象力的結構型玩具, 高低長短、厚薄大小以及關聯性,都在玩耍過程中掌握了。在此,強烈推薦一款“帽子戲法”桌遊,兩代人玩得不亦樂乎。
總之,這個階段不用拘泥于教授什麽概念,孩子們能愉快參與就很好。
4-5歲
隨著抽象能力發展,這個階段可以適當加深孩子對數字的印象。比如,有那種隱藏著數字的圖畫書,畫面豐富,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把各種“巧妙藏身”的數字找出來,找到之後非常有成就感。孩子們都喜歡貼貼紙,可以順勢設計一些小規則:比如畫個魚缸,讓他們在裏面貼上5條魚;畫個草坪,讓他們貼上8朵花;逐漸加大難度,畫上兩個小黑板,讓孩子在上面一共貼上10個五角星,或是從中取走若幹數量,形象地展示數的組合,爲入學後加減法運算做個鋪墊。
同樣是數數,與其讓孩子呆板地背數字、寫數字,不如去公園的時候撿一朵花,數數花瓣,比較一下兩朵花的花瓣是不是一樣多啊?或是不定期清點一下存錢罐,數數裏面的硬幣比上次又增加了幾個啊?還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迅速在數字卡片中找齊比3大比9小的數字等小遊戲(數字區間可以隨意調整),以及幼升小攻略中分享過的猜價格、猜拳等,能玩的太多了。要想感受奇數偶數,那就去小區裏看車牌號吧:)
對應能力在這個年齡段會表現得更突出。可以買一些圖形或字母的鑲嵌板玩具,孩子根據形狀一致性,將對應主體放入孔中。迷宮遊戲也挺好,我們家曾有一段時間特別著迷各類迷宮書籍,看著彎彎繞繞的線路就想迅速找到出口。建議孩子拿著鉛筆,細心勾畫自己走過的路線,在培養專注力的同時,還能提升他們的空間定位能力,以及走不通時迅速調整路線的觀察決策能力。
過生日時讓他們來切蛋糕,試試怎麽分才能每個人一樣多?或是如何能把他們心愛的爆裂飛車平均放回它們的“車庫”?開動腦筋的同時,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6-7歲
這個時期,孩子獨立性更強了,可以慢慢地從家中的模擬遊戲調整爲實戰演練了。
訓練時間觀念。教會孩子認時鍾,學會看年月日曆,明白時分秒的含義。生活中時不時問問孩子現在幾點了,讓他去實際運用,並且鼓勵他們自己安排周末作息或假期作息。
鍛煉心算能力。一家老小出去玩買門票的時候,吃完飯結賬的時候,超市購物的時候,都可以讓孩子參與付費過程,不僅鍛煉運算,更能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
分類與歸納。我們家喜歡觀看各類演出劇目,我就帶著孩子定期整理門票,這個過程無形中幫助他掌握了分類和排序的基本方法。生活中,可以邀請孩子跟我們一起疊衣服或收納餐具,學數學、做家務兩不誤。鼓勵他們不定期地收拾家中的書櫃,按書名首字音序排列、按同一作者排列或按內容分類排列均可,方便拿取的同時也是在實際運用數學知識。
統計和概率。給家中養的小動物、植物做個觀察記錄,自己設計表格,記錄觀察數據。或是制作一些相對安全的科學小實驗,學習統計實驗概率和結果。對于長度、重量這些概念,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讓孩子稱稱自己的體重,量量自己的身高、腳長,再平常不過。
記憶與想象。我們喜歡借鑒最強大腦的遊戲思路,挑戰能按序記憶的撲克牌張數。說到撲克牌,真是數學啓蒙的利器。玩大吃小、玩火車牌、玩湊整速算或是湊24遊戲,百試不爽。七巧板也是經久不衰的學習教具,孩子之所以能在一年級獲得學校的七巧板小擂主,和他經常在家用七巧板擺弄並想象各種造型分不開。
其他親子遊戲:除了玩五子棋、跳棋,我們家超愛擲骰子的棋類遊戲,品種很多,什麽冒險島、植物大戰僵屍、飛行棋等等,玩法接近,扔擲篩子決定前行或退後步數,最先到達終點獲勝。這對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有好處。還有我們原創的人體編程遊戲,給對方的身體“編輯”路徑指令,在現實空間裏完成一個既定任務。
說了這麽多玩耍的花招,六七歲已經開始進入學習狀態,可以在正規書店爲他們購買一些好玩又有趣的數學題冊,作爲闖關練習,每天過一關,調動積極性的同時,也讓孩子落到筆頭,學習解題。尤其書中的一些邏輯推理題目,對于孩子的深度思考非常有益。
《3-8歲兒童的數學經驗》一文總結說,把環境設計成能夠支持和促進兒童的自然探索活動,兒童便能通過此類活動進行大量的學習。可不嘛,能在生活中學到的,就不在遊戲中學;能在遊戲中學到的,就不在課堂上學。這句話對學齡前兒童的數學啓蒙尤爲適用,希望此文對家長們有所借鑒,也歡迎在評論區補充你們家庭有趣有用的數學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