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上課程的需求暴增,光光在中國就有3.51億的用戶。2020年全球獨角獸排行榜中有20家科技教育類企業,其間誕生了若幹家市值幾十億上百億的公司。
(中國網課分布情況)
“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能超過5%。內卷嚴重的同時,最近中國政府也開始出台有關K12的管控政策,不允許廣告投放,課程內容不能超綱,並且K12機構也不被允許上市。大洗牌的時候,可能來了。” 新加坡眼獨家專訪高途教育的聯合創始人呂先生,他分享了有關教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現狀。
(注:K12- 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縮寫,現在普遍被用來代指基礎教育)
政策出台後,網傳大批互聯網教育企業開始裁員熱潮和暫停招聘工作等等。在中國,這個在2020年風頭無二的行業,直接從爆發期進入了生死轉折點。
互聯網教育競爭綿延到新加坡
競爭由內卷變成了“外溢”,新加坡一直作爲一個政策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國家,中國市面上有名號的産品差不多都到了這裏。
“好未來”集團旗下的學而思從去年開始在新加坡推出網課,開設獨立辦公室;小寶愛中文(LingoAce)更是直接把總部安在新加坡。不知不覺中,新加坡已經成爲各大互聯網教育産品競爭最激烈的前線,各大産品短兵相接,幾近白熱化。
根據《新加坡眼》的調查,目前大概有12個主流産品在新加坡流行,從收集到的數據可見,用戶實際使用的在線教育課程非常多元化,並不存在一家獨大的情況,競爭顯然十分激勵。
在線教育矩陣
啓蒙AI課是目前主流的在線教育産品,幾乎頭部公司都已布局,如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旗下的瓜瓜龍啓蒙,上市集團好未來的小猴教育,在線教育首個獨角獸公司猿輔導旗下的斑馬AI……
這類課程主要面向3-6歲兒童,形式爲每天15-20分鍾左右的視頻課,通過AI技術實現人機互動,輔以輔導老師的點評和社群運營。起初課程大多以英語爲主,後面也衍生出了思維、語文、美術、編程等。
爲了獲取市場份額,部分品牌力求在差異化中求勝。火花思維和豌豆思維主打真人老師課堂,配合動畫和AI作爲輔助,成功地在思維啓蒙課程中殺出一條血路。
藝術類型的教學機構在市場上占有額較少,普遍采用真人教學,注重1對1的教導模式。可見,科技仍然沒法在這個方面替代真人。
語文類型的機構則普遍選擇了出海拓展業務。在這個類別中,可以看到中文教育屬于百花齊放的狀態。
悟空中文創辦于新西蘭,聯合創始人Vicky在接受《新加坡眼》專訪時指出,“中國崛起”越來越受到全球的認可,海外華人感到了學習中文的重要性,不只是華裔,連洋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掌握中文,讓他們在日後的社會競爭中占優勢。
她認爲海外中文教育參差不齊,特別在歐美地區很難找到好的中文老師,學校也沒有強大的教研團隊提供相關內容或技術的支持,這對很多品牌來說都是突破口。
小寶愛中文的投資方李威也看到了在海外中文課程的商機,並決定出海,特別專注東南亞的市場,以1對1的私教方式作爲切入點。他稱,學習中文的趨勢正在低齡化,市場仍然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雖說華人人口占新加坡總人口74%,但根據新加坡《2020人口普查》顯示,英語已經取代華語,成爲新加坡人家中最常說的語言,可見華文教育有很大的需求。
中國的英語類型的機構則基本不出海。不難看出,這些機構想紮根中國的決心,以及了解跟新加坡英語教育差異的“自知”。新加坡本地有很多英語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自然會比“外來者”更了解新加坡英語以及教育模式。
中國互聯網教育品牌的利劍
中國互聯網教育的一個核心競爭力在于各家強有力的營銷手段。 “限時免費,5節AI體驗課”、“19元買10節課”、“30節課,外加3套精美教具禮盒和全程輔導,只需39元”,五花八門的廣告充斥在各大媒體平台。
在《新加坡眼》采訪的用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社交媒體平台被動接收到這些廣告信息。針對中國市場的廣告入口常見于微信朋友圈、小紅書、支付寶和抖音,而出海新加坡的企業則更注重Instagram、YouTube以及在Google等搜索引擎上投放。
受訪的王女士表示,她是在刷抖音的時候看到羅永浩推薦的瓜瓜龍英語啓蒙課程,只需付費28元就能上一周的體驗課,于是毫不猶豫就給孩子訂購了。另一位身在新加坡的華人媽媽則是自己是在用支付寶的時候,花了1元人民幣買了一節花火思維體驗課。
一旦廣告成功觸達到用戶,許多家長都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坑。那麽,接下來就是各大機構顧問老師的“大比拼”了!只要動作到位,家長都很容易“落套”。
買了瓜瓜龍英語體驗課的王女士說,購課後,幾乎每天都會收到輔導老師發來幾十條的微信推銷,看都看不過來。輔導老師還會利用節日或者團購等時機節點,營造緊張的搶課氛圍,例如:“如果現在不買,課程下個月就漲價了!”、“最後1個拼團名額,寶媽要抓緊時間了!”等等。
劉女士甚至還幾次接收從上海打來的遠洋電話,客服敦促家長及時下載APP注冊,老師將會立即給孩子安排體驗課。這些老師的“關心”似乎比親人還密切。
營銷流程大部分是通過體驗課開始,配合顧問老師的正式課程推銷,當報名後還會有班主任老師的續課跟蹤。只要廣告觸達得足夠精准,後續的銷售“閉環”就很容易達成。
(圖源:Pixabay)
出海到新加坡後,這些中國互聯網機構課程有些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
要知道,新加坡學校是使用英語教數學的,但是大多數中國的思維網課都是中文教學,對海外學生來說相對吃力。新加坡劉女士說,自己在新加坡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在上火花思維的時候有點跟不上,因爲網課上其它三位學生都在中國,他們的反應明顯更快一些。
另一名受訪家長林女士有類似情況,她說:“我的孩子在新加坡學校是沒有上過古詩詞的,也沒有讀過任何有關國學方面的東西,孩子根本無法吸收!”
其實在課程設計方面,相當一部分機構的出海戰略是保守型的,而且它們也盡力向本地靠攏。字節跳動收購的瓜瓜龍啓蒙在中國主打全科AI教育,進入新加坡後則僅把2-9歲華文啓蒙課業務賣掉。新加坡學而思同樣只推出了數學單科網課並且在師資力量及教育內容方面有明顯的本土化,新加坡本地的老師采用英語授課,並結合中國的大數據庫根據新加坡教育部大綱編寫教案。另一間教育機構考而思也有專門爲到訪新加坡的留學生提供留學學術輔導,課程根據新加坡的教育大綱。
除了課程內容本地化以外,機構也在課程設計上加入了國際化的特質。豌豆思維和悟空中文都在教學方面引入國際知名的「6E 教學法」。
(6E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中心,主張學生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之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至于師資力量,許多教育機構在各自的官網上列出強大的教師陣容。例如,悟空中文創始人受訪時指出,他們是嚴格選用來自中國一線優秀中文老師,均爲名校畢業,老師篩選通過率不超過2%,並且平均教齡5年以上。
(學而思課程老師,圖源:學而思官網)
新加坡本土機構的應戰
中國教育品牌此般強勢進場,新加坡本土教育品牌自然不願坐以待斃。
老牌機構新加坡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 Singapore)今年就推出線上英語營,主打銜接對口新加坡教育部課程。兒童英語機構I Can Read推出小班線上課,用線上白板教學增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藝術品牌HiArt也以網課作爲學生居家學習的主推課程。
面對出海的機構帶來的威脅,新加坡本土培訓班握有一張王牌。大部分機構表示自家課程是遵循新加坡教育部的課程而編排的,不論是教師還是教研團隊,本土機構都自認爲比出海機構更了解本土的學習情況。因此從考題上、課程設計到教學方式,本土機構仍然占有優勢。再者,機構本身已有的客戶資源也更容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在線教育培訓生態
隨著科技和教育行業的發展,無論是新加坡,還是全球的未來教育培訓生態都會走向網絡,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這個轉化的速度。今年3月,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指出:“互聯網教育一旦開始便會一直做下去,並且越做越好。”
無論是2020年的風起風湧,還是2021的風吹浪打;無論是在中國巨大市場角逐,還是在新加坡市場的短兵相接。互聯網教育走向如何?線上教育行業接下來會如何繼續演變下去?新加坡眼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