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正通過疫苗接種、冠病檢測、有效的治療方法和形成新的社交規範與習慣,四管齊下向“疫情後新常態”邁進。
我國今後的抗疫戰略,是繼續有序地、安全地重新恢複經濟和社會活動。衛生部長王乙康昨天(7月12日)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分享我國下來的抗疫方向時說,成功與否,靠四個要素。
疫苗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王乙康說,我國力求通過接種疫苗達到兩個目標,即大量減低病毒的散播,降低病例,以及把冠病轉化爲風險低的疾病,就像流感一樣。“這兩個目標一旦達到,我們就能比較放心地如常生活與工作。”
政府早前定下要在國慶日,達到三分之二人口完成接種疫苗的目標。
我國也繼續通過冠病檢測,快速發現並隔離受感染者。除了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也使用抗原快速檢測、呼吸檢測儀和汙水測試,盡快完成采樣和發現社區傳播。
第三,我國使用有效的治療方法醫治冠病患者,將冠病死亡率減到最低。
另外,新加坡也通過新的社交規範與習慣,提高抗疫力度。王乙康說:“除了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以外,每個人都必須養成‘生病時就應該呆在家裏’的社會意識。”
王乙康說,通過上述四個渠道,我國能降服冠病,安全地過日常生活,複蘇經濟,進入新常態。“社會和經濟活動、衛生和健康措施,以及旅遊的複蘇,都須要逐步和安全地做出適當的調整,要按部就班,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導致得來不易的成果前功盡棄。”
提出八建議深化新中後疫情時代合作
也是新加坡——廣東合作理事會新方聯合主席的王乙康在演說中,也談及新加坡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他說,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一直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重要窗口。在大灣區強勁發展勢頭的帶動下,新粵之間的合作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王乙康爲深化新加坡與大灣區在後疫情時代的合作提出八項建議,包括有序地恢複人員往來。
他說,疫情後新常態少不了旅遊和出差。新中兩國在防疫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在適當的時候,國家地區之間可以通過健康和疫苗接種證書相互認證,免去隔離的要求,安全地恢複兩國的人員來往。
他也倡議雙方拓展制造業領域的合作,未來的制造産業將高度數碼化。
“我們將看到全面智能化的‘黑燈’工廠——機器在工廠地面上自主移動,獨立地針對庫存、生産和維修方面做出決策與安排。我們可以對供應鏈的每一份投入、每個環節的信息了如指掌,還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定制生産。”
雙方也可深化金融領域的合作。王乙康說,可持續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單是亞洲,直到2030年每年就需要約1.7萬億美元(約2.3萬億新元)的投入。
“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新加坡和大灣區的金融業者可以一同合作,帶頭將資源導入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項目之中。”
此外,應對因氣候變化而帶來的自然災害風險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議題。王乙康說,新加坡金融機構在制定風險融資管理解決方案方面具備良好經驗,能幫助兩地的企業更好地減低風險。
兩地可合作的其他領域包括知識産權、生物醫藥領域、建設綠色經濟、推動人才交流和帶動創新生態系統互動。
“我相信這八個領域,能夠全面地、深入地、有戰略性地,加強大灣區和新加坡之間的合作,充分實現雙方的發展潛能。疫情雖然打亂了我們的發展計劃,但我們也能在危機中尋找到新的機遇,繼續深化新加坡與區域在經濟、數碼、金融等領域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