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當蔣介石把許多事情都交給兒子蔣經國時,毛澤東決定:讓鄧小平復出。你絕對想不到,鄧小平曾與蔣經國是蘇聯中山大學的同窗,那時候的鄧小平,是蔣經國所在共青團小組的組長。已經掌握台灣大權的蔣經國,密切注視著他在蘇聯留學的這位老同學。1973年3月,鄧小平回到中共中央,周恩來首先把大部分涉外事務交給了他。鄧小平立刻宣布:北京已經準備好,可以跟台北直接談判統一的問題。他說,在現階段,「優先考慮用和平方式」。
蔣經國與鄧小平
1975年,蔣介石死後,蔣經國於1978年3月11日被選為「總統」。對岸,老同學鄧小平歷經三次「沉浮」後,開始主政大陸。
蔣經國父子
1978年12月16日,解放軍停止了自1958年開始的對金門、馬祖的炮擊政策;國民黨軍隊也停止反炮擊。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議兩岸開放經貿、旅行和通郵。廖承志也發表了致蔣經國的一封公開信,提議國共第三次合作,並表示願意訪問台灣。中共新任總書記胡耀邦公開邀請蔣經國等國民黨官員「回老家瞧瞧」。隨後,大陸發表了葉劍英委員長向新華社記者的談話,全面闡述了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政策,提出九條對台方針。鄧小平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劍英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鄧小平清楚,蔣經國是個大孝子,就指示浙江溪口,要他們修繕蔣經國母親、祖母的墳墓。蔣家墓地修葺一新的照片,被迅速而又秘密地送進了台灣「總統府」。
鄧小平
1986年夏天,李光耀又到台灣訪問,與蔣經國討論大陸局勢的發展。這一次,蔣經國明確告訴李光耀,對於改造台灣的政治體制,他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和最新的想法。
蔣經國說:「我們必須採取主動,踏上中國的統一之路。台灣和大陸,終究必須統一。兩岸若不統一,台灣恐怕將越來越難單獨存在。」
蔣經國
1988年1月13日下午,蔣經國因病逝世。鄧小平得知蔣經國逝世的消息,立刻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聽取了國台辦和對台工作小組的報告。鄧小平表示,中國的統一是一件世界大事。
鄧小平還稱,若蔣經國健在,「中國的統一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困難和複雜。國民黨和共產黨過去有過兩次合作,我不相信國共之間不會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鄧小平去世前的遺言 竟讓中國穩定到現在
鄧小平的晚年歲月充滿活力。1977年,73歲的他第三次復出,這已是許多人賦閒並盡享天倫之樂的年齡,但他卻步入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直至他1997年去世,這20年中,古老的東方大國從此翻天覆地。
離開前,中央電視台放映了剛剛拍攝完成的12集劇作《鄧小平》,病床上的鄧小平一集一集看下去。
鄧小平
當時人們期待他能像1992年那樣再說一段「預言」,但1997年的鄧小平只說了一句話…………《變化:1990年—2002年中國實錄》的再現,將一代領袖鄧小平的最後生命時光一層層生動展示了出來。
晚年鄧小平
自從1994年春節以後,鄧小平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面。境外的媒體至少一百次說他「病危」,他卻在京城裡自己那個四方形的院落中,過得既舒適又灑脫。1997年2月,醫院的報告說鄧小平病危。根據醫生解釋,他的心臟健康,肝脾也好,沒有老年人常見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致命的問題發生在神經系統,這在醫學上叫做 「帕金森綜合徵」,是一種沒有辦法根治的疾病。
晚年鄧小平
1996年12月的一個清晨,他一覺醒來,覺得呼吸不暢。按照過去多年的習慣,他本應走到衛生間裡去洗臉刷牙,然後坐在一個小方桌子邊開始吃早餐,有牛奶和雞蛋。秘書通常在這時進來,把他要用的東西放在辦公室里——眼鏡、手錶、放大鏡,還有一摞文件和報紙。
晚年鄧小平
他把這一天剩下的大部分時間花在辦公室里。他喜歡看地圖,喜歡翻字典,有時候看看《史記》或者《資治通鑑》,但他更喜歡看《聊齋》。他喜歡打橋牌、游泳、看人家踢足球,但他最經常的運動是散步。
每天上午10點,護士就會進來,提醒他出去散步。可是這個早晨,他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了。咳嗽不止,令他不能呼吸,不能下咽食物,更無法完成他的這些活動。身邊的醫生已經不能應付這個局面,只好把他送進醫院。 從他家到301醫院不過十公里。「沒有想到,他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卓琳後來這樣說。
元旦那天下了小雪,把京城變成一片白色。可是在301醫院,看不到一點喜慶氣氛。鄧小平的病房設在院子南端一座小樓的頂層,病榻周圍總是站著很多人,還有些醫生護士進進出出,但有時候只有隨身醫生黃琳和他在一起。他看到電視裡面正在播放一部紀錄片,就凝神看起來。有一陣子,他的精神好一些,
「那邊,走過來的那個」,他問,「是誰啊?」黃笑了:「那個是您啊。您看清楚了。」
晚年鄧小平
那個人走近了。他終於看到了自己,動動嘴角,笑一笑。黃告訴他,這部電視片名叫《鄧小平》,是中央電視台剛剛拍攝的,有12集呢。他什麼也不說,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黃知道他耳背,聽不見,就俯身靠向他的耳邊,把電視裡面那些頌揚他的話一句句重複出來,忽然感到老人的臉上露出一絲異樣的羞澀。
他從早到晚陷在疾病的折磨中,難得有這樣的表情露出來。「他是個非常堅強的人」,黃琳說,「我能體會他臨終前還是比較痛苦的,但一聲不吭。就是這樣,而且我覺得他很平靜。」他有時候昏昏沉沉地睡著,有時候異常清醒,還是不說話,他已經不再評價別人,也不再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
黃覺得他一定明白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問他還有什麼話想說。他在1992年說了那麼多話,現在總該再給中國人留點什麼吧?黃這樣想。可是那幾個星期他沒有再談那些話題,他淡淡地回答:「該說的都說過了。」
晚年鄧小平
2月7日正是正月初一,老人沒有回家,病房的醫生和護士在近旁房間裡守著,一呼即來。親人坐在沙發上,全都默然不語。整座樓一片寂靜,就像是死神已經降臨。警衛秘書張寶忠想起應該互道「新年快樂」,就把大家聚到一塊兒。眾人舉起酒杯,說不出一句話,惟有淚千行。「希望咱們醫務界,在新的一年裡能創造奇蹟。」張在心裡這樣說。
晚年鄧小平
可惜沒有奇蹟,93歲的老人又挺了12天,到2月19日,他的呼吸功能都衰竭,只能藉助機器。21時08分,這位偉人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鄧小平因何事大怒:女記者嚇得舉不起話筒
1984年5月,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香港駐軍事件」。鄧小平為之大發雷霆。耿飈、黃華兩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牽涉其中,前者寫出檢討,後者以黨票保證;英方談判團首席代表、英國駐中國大使伊文思緊張得說英語都磕巴;採訪黃華的女記者嚇得舉不起話筒……
「我們不能做李鴻章」
外交家周南是香港回歸全過程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中英兩國解決香港問題的談判,從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進行了整整2年,分為秘密磋商和正式會談兩個階段。正式會談的時間是14個月,共進行了22輪。中國與英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遲遲達不成協議的焦點是「國家主權」問題,英國步步為營,我國寸土不讓。
中央駐軍香港
在多次談判中,我方堅持「香港回歸後,國防、外交必須由中央直接管理」。英國說:「不要駐軍,駐軍了以後,老百姓就嚇壞了,都要移民了。」參加過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團長、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說:「哪有這樣的事,你們能駐軍,我們為什麼不能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