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的藝術工作者常以新視角進行創意工作,走訪阿裏哇與月眠藝術中心,到藝術工作者常遊蕩的地方,想象他們的日常生活,循著他們的腳步體驗島國風情,感受在地遊的另一番滋味。
阿裏哇藝術中心的壁畫風格透露藝術家的個性。
有一說法:從行人走路的方式,便可分辨誰是遊客,誰是當地人。時刻望著上方四周的,必然是遊客;不時直視前方或低頭走路的,必然是居民。
有了這分意識,我都選擇在行走時四目張望,只爲了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尋獲旅遊的感受。
轉換視角,熟悉的風景便有了值得一遍又一遍漫遊的理由。島國的藝術工作者們正是常以新視角進行創意工作的人們,于是走訪藝術中心,到他們常常遊蕩的地方,想象這群人的日常生活,循著他們的腳步體驗島國風情,感受在地遊的另一番滋味。
阿裏哇藝術中心:穿梭時光之旅
遊訪阿裏哇街,必然會注意到藝術中心側牆的那一幅高高大大的壁畫。阿裏哇藝術中心(Aliwal Arts Centre)不算太大,三層樓的建築物,花上15分鍾就可以走完。在沒有藝術演出的日子裏,整座建築物透著一股靜谧和安詳。
樓梯角自成一格的藝術裝置教人驚歎。
這裏的好風景,只屬于在中心內創作的藝術工作者們吧,例如某條走廊的一排美麗花草,透過玻璃窗倒映在地上的午後日光,藝術工作者們在走廊相遇噓寒問暖的身影,在工作時聽見蘇丹回教堂傳來的誦經聲……
作爲遊客,未必要進入中心遊覽,只因阿裏哇街,乃至整個甘榜格南,處處都有獨特迷人的景色,並且好些都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如小巷、天台、牆角。
阿裏哇藝術中心小巷內充滿驚喜。
阿裏哇藝術中心的前身是學校,如今外牆上仍保留著刻上的“崇正學校”及“崇本女校”字樣。當年崇本女校和崇正學校比鄰,崇正學校(最初的命名是養正學堂)的發起人之一便是陳楚楠先生。兩所學校共用的禮堂由胡文虎先生于1938年捐贈,學校的經營也依賴順天宮的香油錢捐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今在藝術中心外徘徊,懷想當年莘莘學子在窗前學習的樣子,更添一番滋味。
當年崇本女校和崇正學校公用的禮堂1938年由胡文虎捐贈。
穿遊街巷之旅
在建築外徘徊的方法,首先是繞到中心左側的大牆下欣賞“愛塗鴉的潑猴”(ANTZ)的大型壁畫作品。中心後面也有壁畫可看,要是機緣巧合,你或許可以看到某個畫家拿著噴漆作畫的身姿。在高高的壁畫下,自己仿佛也成了畫的一部分,更必須拍照打卡,否則便對不起畫作了。尤其是塗鴉創作,與曆史悠久的阿裏哇街相比,短促如朝露,下次再來也許便見不著。
沿著阿裏哇街行走,若注意小巷風光,便會撞見島國難得一見的街邊理發師。簡樸的小攤位,用防水布搭起來的屋檐,散發著古早味的理發椅,潔白且一塵不染的明鏡,讓人踏入時光隧道。幹淨而整潔的尋常巷陌凝固了一個時代,委實不可思議。
藝術中心對面是蘇丹門(Sultan Gate,打鐵街),那一塊小小的地方有一處“Sultan Arts Village”(蘇丹藝術村),裏頭有好幾間工作室。信步走入,也有壁畫可看可拍,工作室外擺放著的作品都是手把手制作出來的,手工精致,毫不含糊。
在蘇丹藝術村外歇腳的遊客。
附近便是馬來傳統文化館,在1820年,那可是馬來蘇丹的王宮。本地劇團戲劇盒曾在文化館上演《水·土:二部曲》,講述200余年前馬來原住民與實裏達人在英國殖民者上岸之後所面臨的困境。撫今追昔,遙想當年的政治紛爭,風流人物;而如今的文化館、藝術村,處處透著古樸平靜的氣氛,叫人感慨。
阿裏哇藝術中心外草坪上的大秋千也是藝術品。
附近綠草地上有個秋千,大得能夠讓兩三人站在上面蕩。據說幾十年前這裏附近也有秋千,孩子們會在上學途中蕩秋千。時光總是以不同的形式循環往複。
穿行人群之旅
甘榜格南最好逛的街當然是哈芝巷。那裏有更多壁畫,每間店屋的門面也各有特色;到了夜晚,籠罩在燈光下的哈芝巷更是讓人如入夢境。再加上各種音樂在巷內蕩漾,有時又可見到兩三人在街上傾情演奏,或是忘情跳舞,讓人輕易就願意流連幾個小時。到訪哈芝巷的人們往往散發獨特氣質,他們的穿著看似隨性,卻在隨意中顯露個性。
夜色下的哈芝巷,散發另一種迷人氣息。
于是哈芝巷最好“觀人”(people-watch),總能夠看出行人們的性格、年齡、價值觀、甚至想法。有一種旅遊,便是在他人身上發現自己。這也是旅遊最吸引人之處,叫人不由自主無法自拔地渴望啓程,上路。
從阿裏哇藝術中心啓程,一路探索,聽著偶爾傳來的家禽啼聲,看著懶洋洋的貓,不急不躁的行人,悠悠創作的藝術工作者……甘榜格南是時光的代名詞,想必10年後,這裏又會一樣,又會不一樣。
月眠藝術中心:體驗沿途好風光
到月眠藝術中心(Goodman Arts Centre)更應該徒步,增添觀賞風景之樂。
依偎在芽籠河旁的月眠藝術中心。
月眠藝術中心內,學生再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創作。
從蒙巴登地鐵站出來,便是昔日的達哥打組屋所在。如今組屋拆盡,只有一處小公園依然甯靜安詳。公園小得沒什麽好聽名字,就叫做“蒙巴登路開放空間”,直接了當,樸實無華,也是讓路人憩息,讓鴿子在草地上攤開翅膀曬太陽的好地方。穿過小公園,看到在草叢間飛舞的蝴蝶,心裏自然恬靜起來。
再往前走,就會邂逅長長的芽籠河,也許會見到在河岸垂釣的人們。月眠藝術中心已近在咫尺,放眼望去,只見河水延綿,自有一番魅力,于是你可以選擇轉個彎,循著公園連道,沿著河水行走,好好欣賞日光下(或月光下)河面的波光粼粼,或是偶爾浮出水面探頭探腦的烏龜。
月眠藝術中心內的小花園適合一家大小遊玩。
月眠藝術中心座落在這樣好花好草、好水好空氣的地方,難怪有一番靈氣……但說不定是中心的藝術氣息不經意地溢出,感染了周邊景物,叫人難忘。
要是不想沿著河岸行走,也可順著窄窄的道路走到月眠藝術中心的前門,一邊沿著藝術中心的外牆前行,一邊任心猜度迎面而來的路人們是舞者、畫家、還是雕刻家?
不期而遇的藝術品
月眠藝術中心裏頭有藝術工作室、表演場地,藝術工作者們也爲公衆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表演、親子活動、工作坊、藝術課程等。藝術中心內的建築物以英文字母個別標示。J座和M座之間的The Good Garden 種植空間,是親子互動的好去處,看藝術工作者們如何創意改造物件,運用巧思巧手滋養綠意生態,用磚頭圍繞成種植的小園區;把小推車改造成蠕蟲堆肥的方便空間……保育的其中一項重要理念是物盡其用,讓藝術工作者們爲保育發揮創意絕對是人盡其用。
穿過停車場,再穿過E座、D座,繼續行走至B座,一路可發現藝術中心各角落的雕刻。這些作品分散各處,總是讓你有一種“爲什麽這麽擺放,是有特別的意義嗎”的有趣疑慮。
假如你在D座外發現幾個大型的八哥雕塑,旁邊有幾只小八哥在蹦跳覓食,或許會分不清是藝術模仿生活,還是大自然賦予藝術生命力。還有一件制作精美的雕刻,竟然和隨意堆疊的椅子擺放在一起,會讓你另眼相看,把椅子也看作藝術品了。轉個彎,在不起眼的角落有精美的雕刻和塑料袋、梯子等擺放在一起,偏偏又彰顯出和諧的美感,讓你啧啧稱奇。爬上B座最高處,幾輛手推車並排在一起,竟然和一旁柱子的顔色,樓梯欄杆的線條,相互襯托出和諧感。在樓梯角,停泊的腳踏車,分明久沒人用,分明是隨手停靠,但你偏偏覺得那腳踏車怎麽會傾斜得如此動人,如此有美感?
月眠藝術中心隨處可見的雕像。
眼睛就是畫框
藝術工作者們結合“藝術”和“生活”,讓你漸漸覺得整座月眠藝術中心就是一個極大的藝術作品。漸漸的你也會受影響,你會欣賞牆上的壁畫,也會欣賞傾瀉在牆上的陽光;你會欣賞雕刻作品,也會欣賞堆積在排練室外的一排水桶所呈現出的形狀。
M座有舞蹈排練室、黑箱劇場,走廊外便是一塊大草地,適合小孩在那裏奔跑跳躍,更是觀賞日落的好去處。你可席地而坐,看著被夕陽染紅的天色與翠綠草地,還有行人天橋與路邊川流不息的車輛,相映成一片絕佳風景。
在新加坡欣賞夕陽的地方很多,但在月眠藝術中心夕陽顯得不太一樣,只因爲你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在日常事物中發現“藝術”的趣味。正是這分類似童心的賞玩能力,讓一代一代的藝術工作者們對藝術樂此不疲,廢寢忘食,渾然忘我。
走出月眠藝術中心,不自覺地帶走中心的一部分,看見組屋建築的線條如何重疊成有趣的圖案,看見路旁的欄幹在街燈下倒映出幽幽的感受。你于是發現,這趟藝術中心之旅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文/攝影:梁海彬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