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7月12日,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表示,中美戰略競賽是東南亞地區面對的最大挑戰,東盟不期待能改變中美競爭的軌迹,但將竭盡所能維持本區域的開放和包容性,除了發掘新的“成長區塊”深化與中國的合作,也會繼續對美國等其他主要夥伴國保持開放和聯系。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 圖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3日報道,王瑞傑12日參加“2021年慧眼中國環球論壇”並致開幕辭,在講話中建議更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主張雙方強化現有的牢固基礎,並不斷尋求新機遇。
王瑞傑回顧,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過去30年增長了逾60倍,雙方已是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 展望未來,王瑞傑建議更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在准備恢複跨境旅遊之際重建彼此的航空線路,並進一步開放中國-東盟航空運輸協定,促進本區域聯通。他也指出,中國和東盟應該超越自身,維持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動能,強化對多邊主義的信心。
在自貿協定以外,王瑞傑說,數碼化和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兩大趨勢,也是中國和東盟應該發展的未來“成長區塊”(building blocks),他建議國與國之間簽署更多數碼經濟協定,中國和東盟也能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或探索碳封存等。王瑞傑認爲,在疫後經濟重建的階段,各國可聚焦加速“綠色複蘇”,中國的重要倡議“一帶一路”,也可以是“綠色一帶一路”,加速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摩擦須妥善處理
王瑞傑稱,在深化中國—東盟經濟關系的同時,應以大局爲重,冷靜妥善處理摩擦和爭端,否則可能損害合作進展。他說,鄰近國家之間的關系往往較複雜,國家大小懸殊也會加劇緊張和不安。東南亞國家擔心卷入中美日益激烈的戰略競爭,更使這些負面情緒被進一步放大。
王瑞傑認爲,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上台後,中美關系較穩定,但緊張關系仍存在。美國兩黨一致將中國視爲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通過七國集團、北約、印太四國提升了盟友和夥伴關系,中國則尋求爭取自身在國際上應有的地位。
王瑞傑說:“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將在它視爲‘核心利益’的課題上繼續采取堅定立場,如台灣問題。”
在王瑞傑看來,亞洲如今的繁榮,應該歸功于美國二戰後在本區域的存在。他認爲,美國所提倡的是開放、整合與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爲區域安全和維持航道開放做出了貢獻,美國企業帶來了資金、新想法和新科技,而這些都使整個地區受益,包括東南亞和中國。
王瑞傑聲稱:“美國在本區域的存在將繼續發揮重要的穩定器作用。我們對美國在拜登政府下重新聚焦亞洲,表示歡迎。”
他還認爲,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間的緊張關系不太可能緩和,但他相信,兩個大國仍可就共同挑戰進行合作,如對抗疫情、全球經濟複蘇和氣候變化等。
東盟須保持團結 立足于自身利益
王瑞傑說:“對東盟而言,我們不期盼能改變戰略競爭的局面,但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保持本區域的開放和包容。這不是選邊站的問題,而是保留爲自己做選擇的能力,以推進我們的集體利益,做最有利于人民的事。”東盟因此須保持團結,牢牢立足于自身的利益,繼續構建開放、透明、包容、基于規則的區域架構,王瑞傑說,這正是所謂的東盟核心(ASEAN Centrality)。
“通商中國”是2007年年底揭牌成立的一個新加坡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2021年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的主題是在“無常態”中提質升級東盟-中國經濟合作,來自東盟各國及中國的政商界嘉賓、行業專家5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加,共商提質升級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除了王瑞傑,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貿工部長顔金勇,以及教育部長陳振聲也都發表講話,均強調東盟須保持開放包容,促進經貿合作,尤其是在數碼化和可持續發展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