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華樂團成立25周年,該團董事局主席吳紹均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享華樂團在疫情的局限下,如何加速數碼化進程,開拓線上音樂會模式,推出“線上品華樂”“樂家心語”“名家名曲”等視頻和音樂會系列,讓演奏家展現各自魅力。
吳紹均通過展現演奏家的藝術與個人魅力,讓新加坡華樂團更加人性化地走入民衆的生活。(新加坡華樂團提供)
25歲,正是一個人充滿朝氣與理想,從學有所成到回饋社會的黃金年華;新加坡華樂團今年成立25周年,雖身處全球疫情的局限下,卻以開拓性的創舉讓華樂未曾缺席本地人民的生活,在這場世紀大考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新加坡華樂團董事局主席吳紹均說:“管理層在面對疫情轉型的工作上,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從演奏家到行政人員不僅在複雜的數碼協作上愈發得心應手,更在疫情新常態下探索出新的發展態勢。”
三年前,吳紹均從前任主席李國基手中接棒,當時他對華樂團有著宏遠的藍圖願景:“25年的積累,可以說我們已經打造了世界級的華樂團。現在我們要走出去,讓更多人認識我們,也讓華樂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2019年9月,吳紹均親自帶團赴歐洲巡演,在德國柏林、捷克布拉格等世界著名的音樂廳奏響華樂。然而就在數月後,疫情撲面如山倒——不僅大型出行的計劃被擱淺,精心策劃的25周年全年樂季的演出也全數作罷。
吳紹均說:“冠病疫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考驗,不過客觀上也加速了數碼化的進程。回頭看來,我們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依然達成了傳播華樂的使命。”
華樂團轉型之路
去年3月起,新加坡華樂團率先推出“線上品華樂”系列節目,讓觀衆足不出戶也能欣賞華樂。其中“樂來樂宅”系列由演奏家們主動發起,個別演奏或是三五成群,隔空完成一首首動人的樂曲,目前已有過百萬人次的觀看。
去年4月,新加坡華樂團虛擬(線上)樂團演奏了駐團作曲家王辰威的作品《融》,幾十位演奏家隔空協奏在當時是一項創舉,不僅一鳴驚人,驚豔四座,更獲得李顯龍總理的關注和轉發。
當本地疫情得到舒緩後,新加坡華樂團以一曲《慶典序曲》奏響解封後第一場現場音樂會,並率先開拓了現場和線上同時直播的音樂會模式;新加坡華樂團也是首個在SISTIC Live平台上賣直播音樂會票的專業樂團。
新加坡華樂團行政總監何偉山說:“因爲我們擁有最高專業水准的演奏家,更要確保不能因爲技術原因讓我們的水准在屏幕上失真。每一場直播音樂會的背後都有四五個機位同時拍攝,導演本人更是熟讀樂隊總譜,讓鏡頭語言也充滿音樂性。”
何偉山說,即使疫情過後,新加坡華樂團依然會延續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模式,這不僅是疫情後的新常態,更是在數碼化大潮流下傳播華樂的重要手段。
在不能全團登台的期間,很多演奏家也開始自發探索新的嘗試。由琵琶首席俞嘉、三弦副首席黃桂芳等人最新組成的“新樂芳華”,是本地第一支彈撥樂五重奏;唢呐/管子首席靳世義與唢呐演奏家劉江共同研發了改良樂器“新管”,並自己編曲、錄制、剪輯視頻,展現新管魅力,俨然成爲“視頻達人”。
展現個別演奏家魅力
在接任主席前,吳紹均擔任過六年的華樂團董事,他深知每一位演奏家都是樂團的寶藏。因此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約各個聲部的首席、副首席共進午餐,希望聽到他們的心聲、建議和面臨的挑戰。
他說:“觀衆看到的華樂團常常是一個整體,但其實每一位演奏家都有各自的藝術高度和人格魅力,我希望通過更人性化的節目向觀衆推介我們優秀的演奏家。”
從去年開始,華樂團推出“樂家心語”系列視頻,從生活化的角度介紹樂團的演奏家、作曲家和指揮家。吳紹均透露,華樂團接下來還計劃推出“青年華樂家”“本土華樂家”等人物系列。
作爲25周年慶祝的亮點節目,華樂團以八位資深演奏家爲代表,推出“名家名曲”系列音樂會與講座。他們將在7、8、9月分別以彈撥樂、胡琴和吹管樂爲主題呈獻“彈指間”“絲弦古韻”和“鸾歌鳳吹”三場音樂會;此外,華樂團還會以他們的訪談內容出版一本雙語特輯。吳紹均介紹說:“這次的訪談和撰稿沒有用翻譯,而是分別用華語和英語訪談,可以更生動地展現人物的多面性。”
8月14日,音樂總監葉聰、駐團指揮郭勇德,以及副指揮倪恩輝三人將攜手呈獻“那些年,我們的華樂”音樂會,以《長城隨想》和本地先驅華樂家楊培賢創作的《激流》等作品,向華樂團創團一代的前輩致敬。
10月8日,在“炫彩”音樂會上,樂團首席李寶順和琵琶首席俞嘉將各自擔任獨奏,演奏高胡協奏曲《魚尾獅傳奇》和琵琶協奏曲《春秋》。在這場音樂會上,華樂團將邀請李顯龍總理莅臨出席,並向他贈送華樂團25周年的紀念特輯。
打造本地卓越華樂生態
吳紹均指出,作爲新加坡的國家華樂團,肩負的社會責任更重,不能獨善其身,要致力打造一個卓越的本地華樂生態。
今年9月,由新加坡華樂總會和新加坡華樂團牽頭舉辦的新加坡華樂節,將爲本地所有華樂團體和愛好者提供一個表演、交流的舞台,吳紹均也是本屆華樂節的贊助人。他還透露,新加坡華樂團正在與新加坡華樂總會、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籌備在華樂團的現址基礎上,設立“華樂卓越中心”。
他說:“華樂在本地民間有廣泛的生命力和自發性的團體,卓越中心的設立可以讓各團體、學會間共享資源。這不僅限于在音樂藝術上的交流,包括新加坡華樂團作爲一個大型非營利藝術機構的管理經驗,也非常值得分享與借鑒。”
當國際航旅業恢複後,新加坡華樂團將繼續展翅高飛。除了歐美等國,吳紹均也希望華樂團可走進東南亞的鄰國演出。他說:“東南亞國家有許多華人,而新加坡華樂團是區域內唯一的專業性華樂團。這樣做不僅可以爲華人群衆帶去民族的音樂,也希望爲我國的外交事業添一分力。”
三年的時間聽起來不長,在疫情局限下做起來卻是沉甸甸的。吳紹均特別感謝前任主席們和董事會打下的堅實基礎,他說:“在我接手時新加坡華樂團已經是一個內力深厚,非常成熟的樂團。我在做的是發掘內在的潛力與寶藏,希望帶領樂團達到新的高度。”
冠病疫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考驗,不過客觀上也加速了數碼化的進程。回頭看來,我們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依然達成了傳播華樂的使命。
——吳紹均
記者:張鶴楊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