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從新學年起,加快教學改革步伐,包括以更大規模落實跨學科教育,以及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渠道。有了更大的選科靈活度,今年本科接受國大邀請入學者反應更熱烈。
爲鍛煉學生靈活應對未來多變的世界,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新學年起加快教學改革步伐,包括以更大規模落實跨學科教育,以及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渠道,受新一屆本科生的歡迎。
今年把國大課程列爲第一志願並收到入學邀請函的申請者中,平均71%接受錄取,創下10年來最高的比率。過去10年,國大的第一志願申請者中,接受入學邀請的比率介于62%至66%。
國大校長陳永財教授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對申請者熱烈反應表示鼓舞。他認爲這反映了新生支持國大加強跨學科學習教學的方針,也歡迎能有更大的選科靈活度。
今年新學年入讀國大的新生大約7500人,同去年相近。陳永財也指出,隨著英國和美國解除對國際學生入境的冠病防疫限制,有些原本接受國大入學邀請的學生,最終選擇繼續到英美留學。由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仍限制國際學生入境,一部分原本打算赴澳洲或新西蘭的學生,可能選擇入讀國大。
去年底以來,國大陸續宣布一系列教學改革。新學年起,國大擴大實施跨學科教育,人文與理學院、工程學院,以及設計與環境學院的約4200名新生,必須修讀跨越不同學科的共同課程(common curriculum)。
這是爲了讓新生入學頭一年多裏開拓學習廣度,融合跨學科知識,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學生之後則能更靈活地選擇主副修。
明年新學年,國大有意讓商學院,以及計算機學院的超過2000名新生,也修讀共同課程。到時,國大預計每年將有大約6500名新生可透過新的課程框架,奠定更多元的學識基礎。
陳永財說,人們處在一個越來越變幻莫測、複雜,而且充滿棘手問題的世界。國大多年前已開始落實各項措施,協助學生應對未來職場的挑戰,並且也一直探討教學法如何與時並進。
“冠病疫情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這些課題,而我們所做的轉變,將爲整個國大教學體制帶來重大的改革。”
職場上解決挑戰需整合不同視角和方法
集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和理學院專長的人文與理學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今年統一招收大約2200名新生。學生將修讀的一套共同課程,學習內容占四年課程約三分之一,包含綜合單元如亞洲學、科學探究;通識教育單元如設計思維、人工智能;以及兩個跨學科單元。
工程學院以及設計與環境學院,共招收約2000名新生。他們在選擇主副修前,也須修讀一套集兩院專長的共同課程,單元課包括工程學院的人工智能、設計與環境學院的設計思維等。兩院學生也得進行跨學科作業。
國大目前以國大博學計劃、耶魯—國大學院等項目,推行跨學科教學,但這些特別課程各只招收約200多人。
陳永財說,在共同課程中實施跨學科教學,是教改的一個重要元素。他指出,國大現有教學體制以紮穩學術基礎著稱,學生接受深入的技術及職場訓練,也有機會開闊國際視野和創業經驗。國大下來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元視角。
“如果你主要接受單一學科的訓練,往往只會從單一角度看問題。進入職場後,學生會碰到需要整合不同視角和方法,才能解決的挑戰。我們希望學生在課程中接觸並學習解決這類複雜問題……職業生涯中,必要時,你也得有靈活應變、轉換領域的能力,跨學科教育可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主副修搭配法逾10萬種
在新課程框架下,主修科的比重將減少。這意味,學生可用無限制選修課(unrestricted electives),按興趣和能力跨院系修讀多一門主修或多達兩門副修,也可在主修範圍內多修幾門單元以深化專長。
對人文與理學院、工程學院,及設計與環境學院學生來說,主副修搭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例如,修讀一個主修和一個副修,就有1700種搭配法;雙主修搭配,有700多種組合。如果選擇一個主修兩個副修,則有10萬種搭配法。
陳永財舉例,一名想主修數學的學生,過去得報讀理學院,如今他進入人文與理學院,先修共同課程,過後興趣若轉變了,可改爲主修經濟。或者,他可繼續主修數學,以經濟或曆史爲第二主修。
陳永財說,讓學生靈活規劃學習渠道,培養不同專長,有助他們應變,提升未來轉換跑道的能力。
“人們過去很早專攻某個學科……對某個領域培養專長固然重要,但也可能有風險。你在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一旦過時,就會失去後盾。我們想告訴學生的是,若能有兩個或更多的專長,是相當有用的。在國大四年,你建立兩項專長,畢業後仍可繼續報讀我們的持續教育和培訓課程,繼續培養其他專長。”
我們希望學生在課程中接觸並學習解決這類複雜問題……職業生涯中,必要時,你也得有靈活應變、轉換領域的能力,跨學科教育可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