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新加坡總理敦促中美阻止關系惡化。”在3日美國智庫舉辦的一場論壇上,新加坡領導人李顯龍明確警告美國不要咄咄逼人地挑戰中國,他呼籲兩國接觸以避免災難性沖突。他還告誡美國:中國不是蘇聯,不會消失。這不是李顯龍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一名國際問題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李顯龍的話在相當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很多國家的立場,它們不希望在中美之間被迫選邊站。值得注意的是,上周,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剛對新加坡進行訪問,本月下旬,美副總統哈裏斯將訪新加坡。美政府要員先後訪問,李顯龍卻這樣警告,華盛頓難道不該反思嗎?拜登政府自上台以來,一方面繼承前政府對華一系列強硬政策,另一方面試圖拉攏盟友及夥伴聯合“抗華”,以致中美關系遲遲難以改善,也令世界擔憂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可能發生的“碰撞”。遺憾的是,美國依然故我,無論是本周美國務卿參加一連串東盟部長級會議,還是副總統本月下旬的“亞洲行”,用觀察人士的話說,“一切爲了中國”。
視中國爲敵,“他們將面對一個多麽強大的對手”
據美國彭博社4日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3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美國阿斯彭安全論壇,他呼籲中美兩國緩和當前緊張局勢,警告中美沖突對世界來說將是災難。
“現實是,任何一方都無法擊倒另一方,”李顯龍說,“兩方似乎對彼此都有誤解。”他表示,不認爲美國正在永久衰落,同樣,“中國不會消失,這不是蘇聯”。“我不知道美國人是否意識到,如果他們認定中國是敵人,他們將面對一個多麽強大的對手。”他說。
李顯龍認爲,目前中美關系出現更多問題的趨勢很難扭轉,但許多國家依然希望兩國關系的惡化能夠被遏止,許多美國的朋友和盟友想跟這兩個大國都保持廣泛的聯系。李顯龍說,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想與中國競爭,但將競爭對手視爲對手或敵手,分寸很難拿捏。至少在技術這樣的領域,存在更大分歧,現在美國仍在施壓他國,要求華爲公司退出5G網絡建設。
根據阿斯彭安全論壇網站公布的安排,3日上午,首先由阿斯彭戰略集團執行主任尼古拉斯·伯恩斯致辭,然後李顯龍講話。伯恩斯曾任美副國務卿,被認爲是拜登選中的駐華大使人選。去年8月,時任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應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論壇,並與伯恩斯在線對話。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李顯龍還提及台灣問題,他不認爲大陸會單方面對台采取行動,但台海確實存在誤判和意外的危險。李顯龍表示,對于大陸民衆而言,台灣問題是“一切核心利益的母題”,是“最重要的國家課題”,而台灣“獨立”是絕對醒目的“紅燈”。
“新加坡總理警告美國不要對華采取強硬路線。”法新社評論說,李顯龍警告美國不要咄咄逼人地挑戰中國,華盛頓對華持越來越強硬的心態可能“非常危險”。他表示,美國已經從與中國進行良性競爭的方式轉變爲認爲美國“必須以某種方式獲勝”。
不過,“美國之音”卻把重點放在李顯龍的另一句話上。該媒體以“李顯龍:‘東升西降’的想法是錯的”爲題稱,新加坡總理在論壇上這樣告誡中國人,同時他又告訴美國人,中國不是蘇聯。
這不是李顯龍第一次呼籲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避免發生破壞性沖突。今年5月,他在美國商會主辦的一場論壇上表示,即使中美之間沒有完全的信任,也必須找到合作的方式,“如果兩國發生軍事沖突,一切都完了”。3月,他接受BBC專訪時說,中美現在比五年前更有可能發生軍事沖突,但這樣的可能性目前還不高。去年拜登當選總統後,他表示美國應該與中國建立一種“全面建設性關系”,在這樣的框架下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
美國回來了?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李顯龍的話至少代表絕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態度,也在相當大程度上代表世界很多其他國家的立場。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希望在中美之間被迫站隊;他們依然認爲美強中弱,但這個過程在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前景充滿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過去很多國家經濟安全都靠美國,但現在呈現出不同面貌。
至于“東升西降”的說法,信強表示,這是事實,是正確判斷,但它還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沒有到東方壓倒西方的程度,不過,西方的相對優勢在縮小。我們中國自己的認識其實很清晰,即美國依然是超級大國。
在李顯龍這番言論發表之際,拜登政府正尋求加強其在亞洲的存在。3日,華盛頓宣布與印度尼西亞啓動戰略對話。有評論稱,印尼是東盟10國中最大的經濟體,華盛頓認爲該聯盟是美國對抗中國在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關鍵。
當天,美國務卿布林肯與來訪的印尼外長蕾特諾會晤。美國務院發布聲明稱,兩人討論了新冠疫情,雙方將致力于捍衛“南海航行自由”。但印尼外交部網站發布的聲明沒有提及兩人談到南海問題,而是說主要討論了疫苗、經濟合作等。
本周,布林肯將以視頻方式參加多個東盟部長級會議。路透社稱,美國在努力表明它正“認真對待與東南亞的合作”,將其作爲“反擊中國”的一部分。本月下旬,美副總統哈裏斯將先後訪問新加坡和越南。
3日,哈裏斯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美方將亞洲視爲全球最重要區域,哈裏斯此行想要傳遞的訊息是“美國回來了”。哈裏斯的助手說,副總統將重點加強美國的領導地位,“捍衛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特別是在南海”。
“哈裏斯‘亞洲之行’將拒絕接受中國的南海主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此行是哈裏斯首次訪問該地區,白宮官員宣稱不希望看到任何國家在這一地區獨大或利用權力“損害其他國家的主權”,哈裏斯准備強調,整個南海都應是貿易自由通道。
華盛頓該調整心態了
拜登政府近來對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的介入異常密集。除了布林肯和哈裏斯,前不久拜登出席亞太經合組織視頻峰會,上周美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了新加坡和越南。“德國之聲”稱,美國重要官員先後訪問越南和新加坡等國,希望拉攏它們對付中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卻警告這種做法是提油救火,呼籲華盛頓調整心態。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段時間美國高官頻繁訪問亞洲,不難發現美國很多時候都是單方面發表聲明。對于東南亞國家來說,面對強勢的美國,它們或許不方便否認,但對諸如南海等話題它們還是予以回避的。美國能做出的承諾非常有限,這些國家需要的是援助,而不是給美國充當打手。
不只是東南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3日稱,拜登想讓盟友跟美國一起應對中國,但在白宮感到樂觀的地方,一些歐洲國家正嘗試走一條微妙的路線——在人權問題上批評中國,但也表達對繼續培育貿易機會的渴望,同時對美中之間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之爭使用中立語言。
但美國依然我行我素,並通過軍演給自己“打氣”。這兩天,華盛頓聯合英澳日等在印太地區舉行所謂“全球大規模演習21”(LSGE21)。該演習被指針對中俄,將持續到27日。幾乎同時,美軍宣布另有一場“大規模演習2021”(LSE 2021),跨越17個時區,號稱40年來規模最大。
德國《世界報》4日稱,美國出版物上近來一再出現有關美中戰爭的文章,最近一次是在《國家利益》上。此外,布林肯指責中國政府有意支持黑客,拜登發出語驚四座的“戰爭警告”:如果美國最終與一大國發生熱戰,那可能是由重大網絡攻擊引起的。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近日撰文稱,過去4年,美國的中國政策對美國普通人及美中關系而言是一場災難,它往往基于謬見而非事實。“如果尼克松用投票決定他是否應該訪問中國,或者卡特投票決定他是否應該與北京建交,那麽兩個人可能都沒法實現訪華。現在是采取大膽行動的時候了。雖然晚了,但還不算太晚。”
呂祥表示,據他觀察,自美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華後,中美關系正在孕育變化。拜登已結束執政蜜月期,當下是他遭遇最困難局面之際。他希望通過外交提升政府威信,實際上,目前的外交政策卻幫了倒忙。無論是基于個人還是國家利益考慮,拜登政府都必須轉變對華態度。堅持與中國爲敵,美國會付出巨大代價。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何珊 吳志偉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