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加坡56周年國慶,三名不同種族的年輕人在昨晚首播的網絡節目“前進論壇:不論種族”上,分享他們對本地種族關系的看法。
承認我國社會存在多數族群優勢,並確保少數族群有安全的空間來討論這個課題,可讓他們有機會分享自身經曆,不會感覺被忽視,有助促進種族和諧。
配合新加坡56周年國慶,三名不同種族的年輕人在昨晚首播的網絡節目“前進論壇:不論種族”(Forum Majulah: Regardless of Race)上,分享他們對本地種族關系的看法。
長46分鍾的節目由《每日新聞》(Berita Harian)和《淡米爾之聲》(Tamil Murasu)聯合舉辦,並得到《商業時報》支持。
針對多數族群優勢(majority privilege),回教社會發展理事會俱樂部主席法麗達(Faridah Mohd Saad)說,多數族群優勢和少數族群心結往往牽扯在一起,在任何社會亦是如此。
她認爲,要改善種族關系,第一步是承認多數族群優勢是存在的現象,然後爲少數族群提供安全空間。
“我想,少數族群希望他們對社會、經濟、職場或其他任何地方都能帶來價值,而不是覺得他們必須以某種方式被同化,才能展現價值並做出貢獻。”
南洋理工大學淡米爾文學社主席米瑞杜拉(Mridula Kumar)也同意,在任何國家,占大多數的群體本質上都擁有一些優勢。
“我不認爲擁有多數族群優勢本身是錯的。但我想,越界的情況是當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優勢,或是你濫用優勢來達成目的或傷害他人。”
對她而言,討論多數族群優勢,實則是爲少數族群提供機會分享自身經曆,讓他們不覺得被忽視。
基層領袖朱偉豪:許多雇主存在無意識偏見
科技公司投資總監、基層領袖朱偉豪則就職場歧視行爲,述說他在美國求職時,曾因名字一聽就是華人,甚至見不到面試官一面。
但他認爲,在新加坡,許多雇主並非惡意歧視少數族群,更多是無意識的偏見,因爲雇主更熟悉與自己相似的文化和語言。
“以中小企業爲例,如果有一個只會說華語,甚至只會說福建話的頭家,他要如何聘請會說英語的人,當他們之間無法溝通。”
法麗達也補充說,歧視性招聘的現象正在演變,越來越多新加坡公司如今將多元化人才庫視爲一種資源和競爭優勢,能助它們跑在前頭。
針對如何改善種族關系,米瑞杜拉認爲這在于鼓勵和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不認爲這是個‘少數人對多數人’或是‘我們對他們’的課題,而更關于我們如何相互支持、理解,並進行更多公開對話。”
盡管人們可在社交媒體發表意見,但她提醒,對話應促進多數族群和少數族群之間的理解,而不是形成“回音室”(echo chamber),只聽到觀點與自己類似的意見。
她也補充說,這類對話須從小開始,學校可向學生灌輸良好的對話方式,以及如何尊重和平等對待其他種族。
這場對話會由《每日新聞》高級記者沙希達(Shahida Sarhid)和《淡米爾之聲》記者伊薩斯(Irshath Mohamed)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