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是一個海外國家,但卻相當喜愛來自雲南的普洱茶,當地華人品飲普洱茶的曆史,甚至要早于台灣人。
不過新加坡雖然有著悠久的普洱茶品飲曆史,但近些年來,對于普洱茶,有些當地人卻是又愛又恨,近幾年更是出現了毀譽參半的市場口碑。
新加坡人爲什麽會品飲普洱茶?當地消費市場與國內又有什麽不同?爲什麽新加坡人對普洱茶又愛又恨?今天這篇文章,曉松就來聊聊新加坡的普洱茶史。
華人造就飲茶習俗
以花園城市著稱的新加坡,其實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目前的人口還不到500萬,國土面積也只有724余平方千米,可能還沒有很多茶友所在的城市大。
這個小國家的種族很特別,原住民馬來族只占一成,印度族和其他人口共占一成,華族(即華人)占到總人口近8成,這造就了新加坡獨特的普洱茶文化。
兩百多年前,新加坡還只是馬來半島裏,一個名叫“淡馬錫”的邊陲漁島,當時島上人口稀少,絕大多數都是土著馬來族,很少有華人。
不過自從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後,國內政局動蕩不安,沿海地區很多百姓爲了躲避戰亂,被迫逃難到了東南亞各國,新加坡所在的馬來半島就是其中之一。
此後的半個世紀裏,都持續有大批閩粵地區的難民湧入東南亞,那就是我國自明清時期開始的大型移民潮——下南洋。
這裏所說的南洋,一般是指環繞著我國南海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在福建和廣東地區也稱“過番”,屬于閩粵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帶謀生。
從中國湧入新加坡的難民,很多都是福建省和廣東省的,而這兩個沿海大省,都有著極其豐富的飲茶風俗和泡茶文化,這就爲新加坡百花齊放的飲茶文化奠定了基礎。
廣東華人習慣喝普洱茶,廣西人偏愛六堡茶,福建和潮州則更青睐烏龍茶,而像海南等飲茶風俗不顯的地區,相比于喝茶更喜歡咖啡。
另外,華人中也有很多綠茶的忠實簇擁,但由于本地不産茶葉,以及海外運輸困難,當時的新加坡綠茶售價昂貴,而且極難買到,這些人也只好作罷。
豐富的飲茶習慣,催生了旺盛的茶葉市場,也爲衆多茶行提供了生存空間,而海外生活不易,各地華人都習慣拉幫結派,就形成了早期新加坡的兩大茶葉陣營:福建幫和廣東幫。
其中潮州雖被劃進廣東,但當地民俗和飲食習慣卻更接近福建,喝茶也是主喝烏龍,還有“福建人種茶,潮州人喝茶”的說法,因此廣東幫又細分爲廣府派和潮州幫。
于是,在獨特地域文化的影響下,新加坡茶葉市場中渭泾分明,各不打擾:賣烏龍茶的是福建幫和潮州幫,賣普洱、壽眉和六堡的是廣東幫。
不過直到這時,普洱茶還只是當地茶客衆多選擇中的一類,隨著台灣第一波普洱熱潮蔓延開來,新加坡人才真正愛上了普洱茶。
新加坡普洱茶市場
二十世紀中後期,地理位置優越的新加坡,迎來了飛速發展,得益于經濟騰飛,各類新式茶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茶葉種類也更加豐富。
除了安溪烏龍茶、武夷烏龍茶和普洱茶等以往的市場主流茶類外,春茶季摘下的新鮮綠茶、台灣烏龍茶和潮州烏龍茶也都漂洋過海,抵達了新加坡的茶葉市場。
在茶葉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融合程度更高,更具開放性的的茶文化也在新加坡安家落戶,新加坡茶文化的發展,也進入了巅峰時期。
其中發展最快的,莫過于普洱茶,由于選料粗大,極能吸附異味,過去這種茶往往不爲當地人所喜,甚至還被起了“臭腐”的蔑稱,只在廣東華人那裏流行。
但隨著運輸方式的進步,生熟山頭等不同種類增多,普洱茶的品質日益提高,也逐漸被更多新加坡人所接受。
日常品飲消費觀念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港台普洱茶熱不僅傳到了大陸,也傳到了很多東南亞國家,尤其是一些新加坡茶商,還數次參與了普洱茶炒作,和號級茶拍賣。
不過普洱茶在新加坡雖然很火,但當地人更偏向于日常品飲,而不是炒作和收藏,這主要是因爲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新加坡之所以能普及普洱茶,離不開那些科普知識,傳播理念的推廣者,而由于價值觀念不同,這些人並不提倡購買和品飲有陳期的普洱老茶。
第二,新加坡屬于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又不像馬來西亞一樣,有旺盛的空氣對流,因此天氣比較悶熱潮濕,沒有適合長期陳放普洱茶的倉儲條件。
第三,隨著收入增加,飲食優越,很多當地人也出現了肥胖等亞健康症狀,而普洱茶所具備的減肥美容等功效,和千變萬化的口感,都是新加坡人所需要的。
因此,雖然少部分富人以藏茶爲愛好,尤其喜歡收藏號級茶,但在主流市場,大部分新加坡人,還是把普洱茶看做是一種日常養生飲品。
沒有存茶條件,自然也就沒有大量購買的消費習慣,再加上日常消耗小,家庭存放易壞,沖泡較爲繁瑣,很多新加坡人都在餐廳點普洱茶,而不是在家沖泡。
購買價格低,品牌炒作少,以新茶爲主,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新加坡的普洱茶市場,呈現出與國內截然不同的景象,更加簡單,也更加理性。
不過長期以來,新加坡普洱茶市場也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那就是由于消費能力較好,辨別真假能力薄弱,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制假售假普洱茶背後的暴利。
隨著普洱茶在國內的興起,制假售假現象也屢見不鮮,而新加坡則更爲嚴重,經常購買普洱茶的當地人,都或多或少地上當受騙過。
尤其是某些到新加坡巡回講座的所謂大師和專家,爲了兜售以次充好的自制普洱茶,傳播了很多錯誤的普洱茶知識。
騙局被拆穿後,很多受騙的新加坡人,就會對所有普洱茶産生畏懼和厭惡心理,很多新加坡人既想體驗其功效,還害怕上當受騙,可謂是又愛又恨。
總之,由于消費人口較少,發展起步較晚,今日的新加坡普洱茶市場,雖然還遠遠沒到內地和港台的行業規模。
但日常化的品飲習慣,以及理性化的消費觀念,都爲當地的普洱茶市場正常發展奠定了基礎。曉松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新加坡的普洱茶市場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