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亞洲迎來美國政府高官的“環中國群訪”,美國副國務卿、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分頭出訪,據白宮官員宣稱,副總統哈裏斯將在8月下旬出訪新加坡、越南。
雖然這些美國執政精英嘴上說是互通友好,維護和平,但實際就是想要組建亞洲反華聯盟。在亞洲再造一個“北約”,這使得不想“選邊站”的亞洲諸國極爲憂慮,他們深知中美沖突加劇對世界的危害。
以至于一貫親美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憂心忡忡,他嚴正警告美國,不要對抗中國,中國不是蘇聯。
冷戰不可複制
李顯龍的話絕對不是一家之言,他代表了世界上廣大國家的心聲。
美國與中國的劇烈沖突始自特朗普。他在2018年與中國開啓貿易戰和科技戰,雖然特朗普滿嘴跑火車,始終以“我最懂”領跑世界輿論,看似氣勢洶洶,但崇尚單槍匹馬的特朗普將沖突只限于中美之間。
到拜登上台之後,卻一改其競選時的外交優先的原則,而是實行“特規拜隨”,全盤繼承特氏的對華高壓政策,而且沒有上限地開啓全方位對華遏制戰略。
拜登政府支持參議院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這是一攬子針對中國優先發展的遏制方案。顯而易見,高傲的拜登政府根本沒有考慮到給中美之間的關系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
他更是在闡述外交政策時將中國放在首位,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他更是發誓在任期內絕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這如果是一個奮鬥目標,是值得稱贊的,顯得美國還是它所認爲的民主燈塔和山巅之城。
然而卻是事與願違,拜登所謂的“絕不允許”是真的不允許,在其治下的美國不思如何積極進取,而是動起了打壓和阻遏中國的歪門邪道。
78歲的拜登,其人生的最光輝的年華恰逢冷戰大行其道,他更是親眼目睹蘇聯的解體、美國的勝利。
于是拜登的思維深深刻印著冷戰痕迹,嚴重影響其政治生涯,他嘴裏的“激烈競爭”,就是在歐洲和亞洲分別組建“民主國家陣線”聯盟來一致反華,就象當年美國帶領北約與蘇聯爲首的華約對壘一樣。
這一政策是拜登在6月份去參加G7首腦峰會之前提出來的,他表示將以價值觀來引領民主國家結成統一陣線聯盟,對抗所謂的專制國家。拜登還理所當然地表示美國會繼續“領導世界”,因爲在他本人的帶領下“美國回來了”。
拜登
于是人們看到了拜登一連串的表演。
在G7首腦峰會會議公報中,不顧德、法兩國領導人的反對,強制主導通過對中國的強硬措辭。
在與北約秘書長會談後,由北約發布公告,指認中國是系統性威脅。
如果說G7首腦峰會針對中國還“有情可原”,畢竟那裏面有與中國愛恨情仇多年、一直追求成爲亞洲霸主的日本。可是北約這個純歐洲國家組織是個什麽鬼,中國的事情與它沒有一毛錢的關系,這只能說明美國無恥到何種程度,無論什麽菜撿到盤子裏都要惡心一下中國。
拜登在國防部成立一個跨部門的中國工作小組,直接由國防部長奧斯汀負責。該部門針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拜登政府在台海和南中國海的航母戰鬥群高頻出現,將該地區與中國的對抗提高到所謂“灰色地帶”。
即介于冷戰與熱戰之間,高于冷戰,但還盡量不觸碰以至于發生熱戰。
G7首腦峰會
美國打算把台灣牌徹底炒熱,一方面在明面上承認一個中國政策,另一方面以所謂的《與台灣關系法》爲由頭,繼承特朗普的調高台灣地位方略日前拜登批准他任期內首筆對台軍售,估值達7.5億美元。
拜登口口聲聲承認一個中國,然而卻在暗地裏慫恿台灣獨立。給台獨分子撐腰仗膽,這使得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和“以武拒統”的信心大漲。
而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揚言,因爲中國在南海等地的行動令美國不安,美軍將在印太地區融合各領域的能力來實施“整合性威懾”,他還聲稱美國軍力最爲強大,足可應對台海任何問題。
這是多麽無恥的一群政客軍痞。明明是中國的領土,他們說起來好像是自己的國家一樣,想怎麽幹就怎麽幹,美國就是想讓世人知道,世界一哥就是這麽豪橫。
約翰阿奎利諾
當然還有一件大事,在拜登的親自幹預下有可能很快就會發生,那就是新冠疫情溯源問題,這本是一個純正的科學問題。但是在美國一群政客特別是特朗普和拜登的先後推動下,將有可能以一個極爲詭秘的方式發生。
因爲拜登把這項科學研究工作交給了中情局,就是蓬佩奧所謂的撒謊、欺騙、無所不做、臭名昭著的中情局,當年進攻伊拉克的“洗衣粉”證據就是他們弄出來的。
更可笑的是拜登還給出3個月的期限,以私下較爲惡意的思維認爲,這可能是拜登故意爲之。
蓬佩奧
因爲根本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去研究明白或者按照拜登的要求去“查明白”這個複雜的科學問題,但是還要按時交差,怎麽辦,據說新冠病毒牌“洗衣粉”已經准備妥當,中情局打算以一個所謂帶有基因的數據庫來論證新冠疫情起源必須在中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莫須有的罪名被美國政府或中情局安在一些美國反對者的頭上的事件是比比皆是。
但注意,請不要放在中國頭上,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
現在的中國不是上世紀的蘇聯,拜登不要妄想用冷戰思維和方式來針對中國,美國是不可能贏得這場鬥爭的。
李顯龍
美國強拉亞洲諸國站隊反華
中美關系滑向對立乃至沖突的邊緣,這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無疑是一場噩夢。
早在2019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指出,倘若中美無法建立互信,那麽世界必然將繼續分化下去,作爲外向型經濟的典型代表,新加坡的經濟增長肯定會受到拖累,前景將會變得更加暗淡無光。
2019年時,受到全球貿易和商業活動萎縮的影響,新加坡的産業鏈和供應鏈就變得很不穩定,當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率僅爲0.7%,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裏的最低水平。
新加坡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即中美關系是亞洲地區長期穩定和繁榮的基礎。作爲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對亞洲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而亞洲國家普遍重視中美關系的發展態勢。
中美
可是在這個時候,美國卻根本不顧亞洲諸國的意願,而是派出一系列高官開展“環中國群訪”。
7月份簡直就是美國外交的“亞洲月”時間。先有副國務卿舍曼到訪東北亞的日本、韓國和蒙古,再有國務卿布林肯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兩個重量級大國訪問,印度是四國對話機制的重要基點,印度尼西亞則是東盟十國中體量最大的國家。
同時,又派出國防部長奧斯汀到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這三個國家位于控制南海的關鍵點位,並且美國在新加坡和菲律賓都設有海軍基地,美國在菲律賓恢複兩國部隊互訪協議,使得美國軍隊得以在南海得到補給和武器維護。
然而即便是美國的官方報道如何渲染美國的訪問成就,亞洲國家對美國的歡迎情緒。但是事實上,這根本是美國單方面的意淫。
舍曼
且不說蒙古和越南一直發聲只承認“一個中國”,印度尼西亞更是在美國官方報道雙方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後,其外交網站不但對此只字未提,甚至是貼出與中國是真正命運共同體的聲明。
而李顯龍更是在與奧斯汀相談甚歡後,繼續發聲,美國不應視中國爲敵人,不要再對抗中國的铿锵之聲。
可見,面對中美兩國在東南亞地區乃至全球影響力的此長彼消。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將正在艱難地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但顯然是越來越困難。
因爲,中美兩國的實力對比本身就在趨向“平衡”,新的地區均勢也在形成,以至于東南亞國家既不能選邊站隊,又難以兩面下注,糾結的亞洲各國渴望和平之心從來沒有如此迫切,但美國卻置若罔聞。
李顯龍
要競爭不要對抗
李顯龍作爲一個彈丸小國的總理,之所以敢于嚴正警告美國“不要對抗中國”,主要在于新加坡一貫的親美立場和在中美之間曾經起過特殊的橋梁作用。
但更爲重要的是,他站在一個小國的角度,站在東盟組織的立場,站在亞洲發展的道路上。審慎衡量中美兩國的國力和影響力,更是認真評定冷戰時期美蘇力量對比情況,作出的誠實之語。
首先,美蘇實力和當今中美實力對比迥然不同。美蘇作爲當年的世界超級大國,實力遠超其他國家,有能力以本國爲中心構建霸權體系。
在當前中美博弈加劇時期,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加速演進,美國已無足夠能力維系單極世界,國際格局日趨均衡。
1973年,蘇聯GDP占美國GDP比重達到曆史最高值,但是還差7個百分點才能達到美國的一半。
2020年,中國GDP已超過美國GDP的70%,中國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西方國家對美國的離心傾向明顯加大,政策獨立性明顯增強。特別是俄羅斯作爲世界力量中心之一,在軍事、安全、能源等領域對美國形成有力制衡。
推動世界多極化成爲中國、俄羅斯、歐盟等未來世界重要力量中心和世界強國的共識,中國有條件將這種戰略共識轉換爲瓦解美國單極世界霸權的行動默契。
其次,中美對抗與美蘇爭霸性質皆然不同,蘇聯是主動與美國爭霸,中國則是全力反對美國繼續霸權主義。美蘇謀求世界霸權,造成北約與華約對峙、戰爭不斷、軍備競賽、主權國家政權被顛覆等問題。
美蘇爭霸以冷戰方式進行,雙方在第三世界大打代理人戰爭,也發動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爭。因此,美蘇無論哪一方在冷戰中勝出,不平等、不合理的世界秩序都難以改變。
美蘇爭霸
當前中美博弈則是美國極力維系世界霸權,但其全球新殖民主義體系卻日落西山。中國不認同新殖民主義和單極世界,不搞爭霸和強權政治,主張世界多極化,謀求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中美安全觀皆然不同,美國謀求“絕對安全”,而中國“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國不是通過爭霸實現民族複興,而是把實現“中國夢”與“世界夢”統一起來,主張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中國主張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尊重,使美國難以像對付蘇聯那樣構建反華軍事同盟體系。
美國爲壓制中國,以單邊主義方式解構以往建立的世界秩序,試圖重新分裂世界市場,制造陣營對抗,在戰略博弈和思潮碰撞中步入大分化和大調整時期。
一帶一路規劃圖
中國不是謀求在舊有世界秩序中改朝換代,而是努力推動世界秩序螺旋式上升,這完全符合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夠支撐中國締結維護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的國際統一陣線,凝聚構建公正合理世界新秩序的強大合力。
其三,美蘇冷戰表現爲陣營對抗,而中美博弈表現爲中國多邊主義合作政策與美國單邊主義對抗政策的較量。美蘇展開陣營對抗,政治上結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
軍事上組建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經濟上分別進行“馬歇爾計劃”和“莫洛托夫計劃”,形成割裂的兩大平行世界經濟體系。
當時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完全置身于美蘇冷戰之外,處于兩大陣營中間地帶的國家是美蘇爭奪重點,長期政治動蕩或遭受戰爭摧殘。
中美博弈
與蘇聯不同,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便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與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建立起緊密的經貿關系,並且致力于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國反對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尊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權威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其他國家只感受到來自美國要求進入反華陣營的單方面霸權壓力,這與美蘇冷戰時期遭受來自美蘇雙方霸權壓力的情況大相徑庭。
選擇加入反華陣營意味著繼續接受美國新殖民體系的政治不平等、經濟受壓榨,美國根本無法彌補別國由于加入反華陣營而遭受的巨額損失,因而絕大多數國家不願意加入其拼湊的反華陣營,而是希望同時與中美發展合作關系。
中國加入世貿
21世紀的中國與20世紀的蘇聯沒有可比性,而今天的美國與那時的美國實力也不可日而語,美國再想複制冷戰模式打擊中國,很大概率可能會與上世紀美蘇爭霸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
想要繼續在世界上領跑,不應該是給別人下絆、斷路,而是應該夯實自身實力,始終保持先行一步,這才是人間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