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李宇嘉
微信公衆號:李宇嘉地産筆記
1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燒"
總之,此次對經濟的影響,確實比較大。對地産而言,無論是開發,還是銷售,都隨著人流、物流暫停而停滯。要知道,一季度可是傳統的"小陽春"。目前,市場比較悲觀,資本市場已有反應。不過,理性看待,事件是一次性的外生沖擊,對經濟的沖擊是短期的,臨時性擾動。
也就是說,它沒有對經濟肌體(國家機器、社會組織、經濟體制、管理模式等),形成重創;沒有對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意願,形成重創。就好比,一個企業或個人少了一個月的收入或工資,當月或下個月會過得比較痛苦,但這個坎兒容易邁過,再往後就無大礙了。過兩年後,回過頭再看,它只是前進路上的一塊小石子。事件過後,一次性擾動結束了,經濟運行回到正軌。就像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所言:"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2
開發商,把困難考慮足一些
對地産來說,開發、銷售、物業,都會受到明顯的沖擊。但是,一季度,本來就是房地産開發的淡季,筆者認識很多開發商,他們節後都要到正月十五才上班。此次事件,複工推遲到2月9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所以,影響並不是很大,關鍵是每個責任單位,要控制住局部問題。後續,如果加快項目審批,三四季度環比增長會反彈。
我認爲,開發商現在要做的,首先是把困難考慮得更大一些。什麽意思呢?由于建築工人,很多來自疫區,項目複工時間點,可能要延後。對項目開發而言,可以把很多項目設計環節(建築設計和規劃設計)的工作前置,這些工作都是標准化的,可以通過遠程辦公來提前推進。從此次事件應對來看,只要分工到位,激勵機制明確,責任心強,組織有保障,困難都可以克服。
開發商可以與設計院(建築設計)、政府部門(規劃設計)提前溝通,把設計圖紙和材料采購或招標清單等基礎性的工作做在前面;項目規劃設計有爭議的點,提前與政府住建或規劃部門溝通好。其實,事件後的重建工作,已開始考慮,政府也很著急,畢竟今年是"十三五"和脫貧攻堅收官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界的壓力也很大,項目推進對政企雙方都有利。
3
需求,未消失,延後了
當前,政策很堅定、態度很明確,就是要畢其功于一役,長痛不如短痛。索性橫下一條心,哪怕犧牲2月份的經濟,也要將其徹底撲滅。所以,各地政府發文,關閉售樓處,以最大限度減少公衆聚集,後續開業視事件控制情況再定。一季度樓市銷售,慘淡是鐵板釘釘的事實。
不過,此次事件對非耐用消費(娛樂、影視、餐飲等)影響很大,而商品房是耐用消費品,需求不會憑空消失,只是延後了。打算節後買房的計劃,因事件不得不推遲購買,"小陽春"慘淡。但根據過往經驗,事件導致哪個行業受損,哪個行業就會發布"疫後重建"的政策,2003年的"非典"就是這樣的。後續,預計刺激消費,鼓勵樓市"剛需"的政策會發布和實施。
即便事件徹底控制住,需要半年時間,上半年樓市銷售慘淡,也不要緊,下半年可以將失去的市場,全部彌補回來。對于商品房市場來說,這幾年銷售量大起大落,大家不都適應了嗎?當然,開發商資金鏈都緊張,還款高峰期到來,"快周轉"的基因驅使下,每周、每月都有新盤入市。
本來,去年底國家強調"穩字當頭",首次明確"三穩"是樓市長效機制目標,調控政策也好、貨幣政策也好,都開始友好,各界預測2020年的"小陽春"值得期待,開發商也躍躍欲試,新項目早已建好了售樓處。突如其來的事件,打亂了項目入市計劃,對本已緊張的資金鏈形成沖擊。
4
直面"不確定"的常態
目前,各種網絡房産交易平台已經到位,建議,開發商開通網上賣房,只要做好質量承諾、退房承諾,保險公司提供擔保,銀行按揭、産權手續可隨後辦理,網上這個渠道,完全可借此次倒逼的機會,建立起來。當然,即便如此,上半年商品房銷售也會明顯下降,中小開發商資金鏈也承壓。
不過,這個壓力只能靠開發商消化了,危機管理本來就是企業管理的應有之義。過去太順了,高收入、高增長,貌似想當然。現在,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只是未來不確定性的一個方面,企業家要把"不確定"作爲企業經營的背景。告別"拿來式"紅利,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近日,來自筆者老家的西貝,高喊活不下去了。納悶了,過去不是耀眼嗎?年銷售額達到50多億,實行創業合夥人制(門店占40%股份,總部占60%)。總部絕對大股東的賈國龍夫婦,每年拿出自己50%以上分紅發獎金。怎麽,連2個月都挺不過去,談什麽企業管理和危機管理?
對于西貝,老板承擔一部分,合夥人承擔一部分,2萬名員工工資降一點,不就過去了嗎?至少,不像很多民企,已經倒下了,你西貝還活著,這對企業和員工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總之,局部的問題、短期的問題,不要指望靠撒潑耍賴,哭著求"救濟",妄想靠國家貨幣漫水來解決。
5
物業,自我革命來臨
相比地産開發和銷售,對物業企業來說,此次事件的影響最嚴重、最深,恢複的難度也最大。因爲,物業管理涉及到的人員更多、更複雜,人流更加頻繁和密集。首先,節後返城疊加交通"解封",進城高峰即將開啓,壓力最大的就是社區,這給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物業管理,帶來巨大壓力。
瑣碎的工作很多,比如來自疫區的人員監測和填報,自我隔離和體溫監控,社區衛生和檢疫,病例監測和上報等等,這些都考驗著物業管理能力。好在,各級街道、居委、業委會將牽頭開展這項工作,物業管理只是其中一環。對于廣發業主、租客來說,也將是自我管理上的一次洗禮。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我們每個微小的個體,對整個國家、社會的影響是如此之大。這幾天,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不斷有慘痛的教訓沖洗我們的大腦。某些個人,由于自己一時的不理性、任性,甚至是魯莽無知,自身被傳染的同時,給家庭、家族,同事或企業,帶來巨大的災難。對物業管理,也是一次"危中有機"的自我革命,把人與環境的關系協調好,物管才有未來。
6
個人,管理好自己
關于安全返城、返崗,鍾南山院士給出了5點建議,大家要牢記、謹遵,並內化爲自己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習慣(想想也難受,此次問題,不就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嗎?)。而且,返城後要將自己鍛造成一個文明自律的社區人。除了個人衛生之外,要遵守社區關于隔離、信息填報、檢疫等相關的規則。
災害的另一面,就是問題暴漏和自我反思。此次問題,將我國基層治理能力之薄弱、之松散,暴露無遺,也敲響了警鍾。邁向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經濟轉型、消費崛起、科技創新,更是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政府決策再英明,如果中間的行業和組織自律"掉鏈子",微觀的十幾億居民個人沒有自我約束、我行我素,那也是白搭。所以,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在疫後全面推進,而我們每個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