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性大概可以用我的名字的諧音‘開心’來概括。這個名字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快樂!我總是面帶微笑,對所有事都保持熱情和樂觀。”蘇凱心(Soh Kai Xin)在自己的領英主頁上這樣介紹自己。
蘇凱心目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一名在讀大學生。比起很多同齡人,她的大學生活要忙碌得多。
在同時修讀商科及新媒體傳播本科雙學位的同時,蘇凱心還加入了國大博學計劃(USP)、國大海外學院(NOC)創業課程。在校期間,她在大學城(UTown)桂樹學院(Cinnamon College)住宿,也要參與很多住宿學院相關的活動。
大學四年,蘇凱心相當于三個學院的學生。這樣全方位融入NUS校園的程度,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的,無論是學業上,還是生活中。
即將開啓大四生活的蘇凱心對自己過去三年的節奏和成果還算滿意,讀書、創業、發展個人興趣愛好,樣樣都不耽誤。雖然經常要奔走于不同的學院和課堂之間,蘇凱心還是獲得了包括院長獎、金獎獎學金、創業挑戰賽等各類獎項,此外,她也充分利用時間獲得了各類谷歌認證證書。
Soh Kai Xin | 蘇凱心
新加坡國立大學
商業、傳播與新媒體雙學位2018級
國大海外學院2019
新加坡國立大學金獎獎學金得主
國大人文社科學院院長獎(Dean’s list)2020/2021
國大博學計劃榮譽榜2019
讀雙學位的靈活性
在國大商學院,蘇凱心主修市場營銷和創新與創業雙專業。能讀雙學位課程,也是她當年選擇報考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主要原因。
蘇凱心興趣愛好廣泛,閱讀、寫作、繪畫、平面設計、攝影、視頻剪輯……她都喜歡,未來她希望自己從事營銷傳播領域方面的工作,這一志向,她在初級中學畢業後就已經明確了。
“了解到雙學位課程後,我認爲這無疑是兩全其美的選擇!”蘇凱心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選擇極具靈活性,這一點我特別喜歡。”
“我的朋友也有選擇讀工商管理和經濟學、工商管理和商業分析等其他雙學位課程項目。”能修讀雙學位,這在蘇凱心看來,有點像購物的“買一送一”,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兩個學位,非常值得。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科與傳播及新媒體雙學位在校生蘇凱心
她發現,讀商業和傳播及新媒體雙學位的優勢在于兩者之間能夠産生協同效應。
“在國大,我們可以選擇讀通用課程,相似的課程內容在兩個專業都能得到承認。”蘇凱心說,“比如,我是市場營銷專業,常見課程之一就是與促銷管理,那麽我就不用在傳播及新媒體專業中修讀策略這樣的內容了,反之亦然,如果我選了傳播及新媒體模塊課程,就不用選商學院的類似課程。”
此外,她也感受到了發掘課程關聯性的樂趣,從某一課程中學到的內容與另一課程之間關聯。“例如,當我學習商學院的營銷策略和理論時,我還在傳播及新媒體中學到了設計的實用技能,比如數字化敘事(攝影、電影)、視覺傳達設計(Photoshop和Illustrator)或媒體寫作(社交媒體和新聞稿寫作)。”她說。
在傳播及新媒體課堂上學習創新理論傳播,然後在新産品開發或創業營銷課中構思自己的産品時將這些理論應用于現實。她越發能感覺到,商科和傳播及新媒體兩個專業相輔相成,能夠有效將理論和實踐完美融合。
實習、創業,一樣都不能少
第一次實習的經曆令蘇凱心感到自豪且難忘。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NOC)時,她見到了Nicholas Ooi——新加坡社會企業bantu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的校友。
Nicholas與三位聯合創始人Janelle Lee、Joshua Foong和Han Lynn在海外學院就開始創業。
“當他聽說我對社會創業感興趣時,給我了一份在bantu實習的工作。我不僅能夠與Nicholas和Janelle這些優秀的創業者一起工作,學到新技能,還收獲了在社會企業和新加坡初創公司工作的經驗。”蘇凱心說。
蘇凱心(前排右1)與在東南亞社會創業公司bantu實習
大學期間,蘇凱心還積極報名參加各類大賽和黑客馬拉松。
“2019年,我參加了Jardine Matheson和Daimler舉辦的48小時Hack.asia黑客馬拉松比賽。”她回憶說。那一次比賽,她和隊友們開發了一個檢測和預測交通事故的機器學習程序,成功從800名學生中突圍,闖入決賽。
同年,她還參加了PRISM社會黑客馬拉松比賽,並獲得了VR心理健康概念第一名。
2020年,蘇凱心爲一門與數字故事相關的傳播及新媒體課程制作了一部動畫短片,並在維茲獎競賽中入圍評委會獎。
在疫情期間,蘇凱心想到一個創意——通過Minecraft軟件重建了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方便人們“參觀” 博物館。
她把這個作品提交給A List內容創作大賽(A List Content Creation Competition),並且入圍了前5名。
在她看來,參與各類比賽的過程要遠比結果更重要。“我認爲參與、創造的機會和過程本身就很有價值。”她說。
蘇凱心(右二)與參與Hack.asia團隊
在印尼日惹加入創業團隊
大二結束的假期,蘇凱心參加了國大海外學院項目(NOC),她加入印度尼西亞日惹的一家科技初創團隊,開展了四個月的創業實習。
“對我來說,當時最大的挑戰可能是語言障礙——要知道我完全不懂印尼語。”她回憶說,“但國大的教育鼓勵我去勇敢探索新事物,敢于提出問題。所以我沒有回避語言難題,雖然不會說印尼語,但我仍然積極嘗試與遇到的人交談,向他們學習。”
她努力逼迫自己邁出舒適區,報名參加一些口語詩歌會,試著與當地大學生交朋友。
創業實習期間,蘇凱心的主要工作是構思創意和社交媒體營銷的平面設計。
受到營銷和傳播及新媒體課程的啓發,她在Instagram Story上發起了互動式“選擇你的冒險”類型故事。這一創意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公司的社交媒體粉絲群衆大受歡迎。
盡管存在語言障礙,蘇凱心通過谷歌翻譯與一位當地同事合作,兩個共同完成了項目開發。
“我甚至還能幫忙拍攝,並爲一個視頻擔任模特,還用印尼語進行配音。”她說。在這次海外創業實習結束時,蘇凱心的印尼語已經達到能與當地的網約車司機和一些小店攤主可以進行基本對話的水平了。
通過這段經曆,蘇凱心也發現,藝術、營銷和保持友善才是真正的通用語言!
競爭同時,不忘同理心
大學是探索的絕佳時期,機會很多。
在bantu實習和印尼日惹初創公司工作之外,蘇凱心還去泰國學習繪畫,在新加坡烏敏島露營捉昆蟲,以及參加各類比賽。
蘇凱心建議,盡可能嘗試在你感興趣的不同職業、公司和行業實習。體驗到不同國家參與海外項目,開闊視野。
“我在大學裏做過那麽多令人難忘和驚奇的事,都是因爲我足夠大膽,敢于嘗試。”她總結說。
新冠疫情的到來,讓她不得不取消在北京進行的學生交流項目,實習計劃也受到影響。但保持樂觀的蘇凱心認爲,這也是靈活應對、適應“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mbiguous,VUCA)世界的必經之路,不是嗎?
另外,蘇凱心也認爲,善待他人、互相幫助很重要。
幫助同學,給學弟學妹提供建議和筆記,都是她樂于做的。她認爲,在培養競爭文化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同理心。
“在商學院和商界,不要急著爭取成果,參與競爭。一路上,我遇到過予以我幫助的熱心同學、學長和老師,我也希望通過向別人傳遞善意和積極心態來回饋他們。”她說。
文章英文版原載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BizBeat
原文標題爲Be AGILE, Be B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