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爲什麽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可還是不快樂?”
周國平的一段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熱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衆多,其實他們心裏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朋友雖少,真心就好,圈子雖小,舒服就好。
1
有一個很有名的定律叫“圈子定律”,它來源于社會學裏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
人類的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
其實,人一輩子活動的範圍很小,或許一生只有一個地方最舒服,只有一個人最懂你。
隔壁的王叔,他向來倡導“人脈就是錢脈”,爲人精明,喜歡社交,在朋友圈經常曬各種高大上的酒局,大致內容就是今天又認識了這個老總,明天又認識了哪個大款。
這不,今年投資的項目還遇上了點問題,公司眼看著就要破産了。
可王叔非常自信的說:“我手裏是還有幾個不錯的項目,到時候找我兄弟們談合作,讓他們幫忙融資,不然給我幾個單子,這點困難不算啥。”
誰知道,那些酒肉朋友都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反倒落井下石,還搶他的生意。
加上經常無節制地喝酒聚會,身體早就有了各種毛病,遇到這麽些事兒,直接住進了醫院。
最後,還是他的家人和鮮少聯系的幾個老同學,主動借錢給他,幫他保住了公司。
平時很多人羨慕他的社交能力,可到了關鍵時刻才發現,根本沒幾個人把他當回事。
這讓我想到熱播劇《歡樂頌》裏的女主角之一樊勝美。
她也熱衷于參加各種上流人士的酒會晚宴,總想在酒會上認識有錢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後來,家裏真的出了大事。
她低聲下氣去哀求那些人幫助時,要麽被婉拒,要麽不接她電話。
而幫助她的那幾個朋友,都不用她去開口。
人生在世,錦上添花的人有很多,然而雪中送炭的人卻只有那麽幾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並不是我們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們懂得了什麽才是真正的朋友,誰才是那個值得你真心相待的人。
2
李嘉誠曾說:
“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
應多花點時間讀書、提高專業技能,多見見你的客戶。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因爲,真正強大的人,從來不需要迎合別人的喜好,委屈自己跟別人搞好關系。
比起低質量的社交,他們更享受高質量的獨處。
朋友靜子就是如此,畢業時沒有被向往的公司錄用,只好去了一家小規模設計公司。
同學們笑話靜子不愛社交,那些飯局從不參加,這下只能靠自己辛苦找工作了。
因爲沒日沒夜地設計畫圖,全身心投入工作後,她忘掉了辭職的念頭,工作越幹越有趣。
她依然不亂混圈子,業余時間鍛煉身體,學習專業設計。
當她變得更加努力,漸漸地設計成果就顯露出來了。
由于在公司幹的不錯,不到一年,靜子就從設計師助理,升職成爲了獨立設計師,人生也開始向好的方面轉變。
那些老同學開始羨慕靜子,因爲他們大多還在摸索事業的道路上,而靜子年紀輕輕就的找到自己的事業方向,發展的還不錯。
朋友靜子告誡我說:“無論什麽樣的工作,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你就會成爲專家,自然就會迅速成長起來,你自己能力夠了,才不會需要依靠別人。”
後來,我們發現靜子身邊的朋友都很優秀。
她不是拒絕社交,她很清楚自己要什麽,那些沒意義的酒局,虛情假意的朋友,她統統減掉後,反而更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圈子。
關于圈子,它是一種選擇,而不是被迫的,更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你急著去廣泛交友的時候,倒不如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這比討好別人更有意義。
畢竟,你不可能靠無用的社交,混進那個本不屬你的圈子。
人生沒有捷徑,走的每一條路都是需要憑自己的能力,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3
周國平曾說過:“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但不是誰都能成爲真正的朋友。
所以,希望你的圈子裏,能少幾個酒肉朋友,多幾個良師益友,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圈子。
願你我都能擁有簡單的生活,舒服的圈子,真心的朋友,這便是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