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朝代衆多,帝王的龍袍可不一定是黃色的,也不是所有有龍的黃色衣服都能是龍袍。
因爲很多清朝宮廷劇給大家印象,皇帝的龍袍經常是一條大龍在胸口,兩袖、後背幾條飛龍,就令大家誤以爲黃袍上面只要有龍外加些祥雲,便是皇帝的龍袍了。其實不然,皇帝的龍袍必備圖案除了龍之外,還有得有這十二個圖案才能稱得上龍袍。
這十二個圖案是什麽呢?就是下面這幅圖上的內容啦。
在中國古代,這十二個圖案是古代帝王和高級官員禮服上的必備圖。其意義包含了帝王的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著皇帝是大地的主宰。
根據《尚書》的《虞書·益稷》篇中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即绘),宗彝、藻、火、粉米、黻、黼、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说明周代以前就已经使用十二章纹,并且一经出现就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象征,具有政治意义。所以,之后各代帝王不管礼服是不是黄色,都得有十二章纹,不过排布上的区别而已。
那麽,我們來講講這十二章紋各自的意義。
日:太陽紋裏通常有金烏,一般來說太陽紋會繡在左肩。
月:月亮紋裏通常有白兔和蟾蜍,常常出現在右肩。
星:各小圓圈連起來組成星宿,象征皇恩浩大,普照四方。
山:群山象征帝王舉止穩重,能夠治理四方的水土。
龍:這個元素,大家都懂。象征著帝王善于變通,審時度勢,恩澤萬民。
華蟲:一般來說是一只雉雞,華麗的羽毛象征著皇帝文采好。也有花和雞都有的情況。
宗彜:通常爲一對尊,一只尊是長尾猿,一只尊是老虎,因爲傳說這兩樣動物都是忠孝的,所以就放了這兩樣動物。
藻:水草紋,象征著皇帝的冰清玉潔的平行。
火:火焰花紋,象征著皇帝處理政務時光明磊落的作風。
粉米:就是白米。指的是白米滋養萬民, 象征皇帝重視農桑。
黼 fǔ :斧頭的樣子,一半黑,一半白,象征著帝王果斷幹練。
黻fú:“亚”一样的花纹,或者是两个“己”花纹相背。象征着帝王明辨是非,背恶向善。
只有十二章紋元素都有,才是真正的龍袍,不然那都是假龍袍。當然,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時的那款屬于特殊情況,一回開封可就得立馬“上新”了。
《尚書》中就說到過十二章紋,而真正立下規矩的時候是在中國的東漢時期。在東漢的時候,皇帝的龍袍是十二章紋,王公就是九章紋,公卿是七章紋。從南北朝,到隋唐,章紋的規範越來越細致,基本規則就是章紋越多,級別越高。到了宋朝,龍袍的衣有七章,裳有五章,加起來還是十二章。皇太子仍然是九章,但九卿就是五章了。
明朝的時候還有五個章紋的衮衣,用來贈給外邦的,比如說,當年的朝鮮就拿到過衮衣。
到了清朝,十二章紋是有的,就是龍大一點,其他的面積小很多。
後來,袁世凱要當皇帝,做的龍袍上面也有十二章紋。
不管皇帝是不是明君,十二章紋都有自身的寓意,所以說對皇帝來說儀式感還是很必要的嘛。前面說到的朝鮮國,朝鮮王的衣服上也有章紋,不過是九章紋的,直到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熙(也就是朝鮮高宗)自稱爲皇帝,改國號爲“大韓帝國”,直接就把九章紋改成了十二章紋。可見,中國古代帝王的十二章紋的影響。
另一個受影響的是日本,42代日本天皇文武天皇(697年至707年在位)頒布的《大寶律令》中規定,天皇在正式場合著十二章冕服“衮龍禦衣”。
我說的這些知識點,現在只要有一本日曆就能學習到。《國家寶藏》2020年日曆上市了,閏年366天,就有366件國寶,以及國寶的介紹。這些國寶部分收藏于中國各地的博物館,部分收藏于國外博物館,例如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等等。如果暫時不出國,也能從日曆裏看到這些國寶。
書是硬皮布包封面,外加線裝,增加了收藏價值,翻完也不會散落。
尺寸是18.5cm長,12cm寬,3.8cm厚,不占地方,還提升了書房裏的文化氣息,最符合大家氣質、
自用送禮都很合適。定價128元,團購價是49元,喜歡的,點下面的團購橫幅“去看看”就能進入購買頁面。如果還有猶豫,也可以點進去看看大家的評價。
年底啦,大家給一年辛苦的自己來點犒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