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7月3日,新加坡國立大學2020屆及2021屆畢業生線上畢業典禮圓滿落幕。
參加此次畢業典禮的2020屆畢業生(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11,582人,2021屆11,990人。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也爲畢業生們精心准備了線上畢業典禮,除了院長演講,還有畢業代表致辭分享自己的精彩故事,多位學院教授也獻上了自己的祝福。
– 嘉賓致辭全文 –
致辭嘉賓
Rahayu Buang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idSTART Singapore Limited
畢業自公共政策碩士課程(2004屆)
柯教授,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院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我在這裏向2020級和2021級的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也很榮幸,能與大家共同慶祝這個有意義的時刻。
2004年,我是第一批從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畢業的學生。我記得我們最開始學的是公共政策,即政府做什麽和不做什麽。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做決定的過程要複雜得多。
公共政策培訓能夠幫助我們形成一種思維框架,訓練我們理性思考和理性行動。事實證明,這種批判性思維的框架有實際作用,也很有必要。
在社會政策和社會服務領域工作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在這裏大家分享其中兩點:
第一,政策必須嚴格執行。一份政策文件,如果沒有貫徹執行,那麽它永遠只是一份文件。無論我們在哪個部門,提供的服務水平如何,無論是政府、非政府組織、當地社區還是國際組織,我們除了邏輯地分析政策之外,還需要感知民衆情緒,建立強有力的夥伴關系,有效地與民衆溝通,制定可持續的執行計劃。但現實往往知易行難。例如,社會政策通常與價值體系相聯系,因此,我們常會接收到不同觀點,有時觀點甚至兩極分化。
另外,政策很難量化成本效益,很難衡量投資回報。在當今世界,執行一份政策可能更具挑戰性,因爲我們還必須謹慎管控社交媒體,以確保好的政策理念不會被假新聞或是假信號操控。很多時候,考慮到資源限制、政治變革或像新冠疫情這樣的意外,我們可能必須緩和政策。因此,我們需要適應環境,也需要對我們所信仰的事業堅定不移。
第二,即我們需要有目標感,始終將視線放在實際問題上。我最關注的問題是那些會影響到兒童和家庭、弱勢社區、社會流動性和社會契約的問題,這些問題促使我爲公衆服務25年也推進我領導回教社會發展理事會(Yayasan Mendaki)的社區工作。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也推動我不久前成立了KidSTART新加坡,爲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支持讓他們能夠逆流而上。在所有關于公共政策問題的討論中,我認爲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必須是造福人類。
所有校友畢業生們,我希望你們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並祝你們在未來繼續取得成功。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們向2020級和2021級的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 學生代表致辭全文 –
學生代表
陳浍敏 (Carrie Tan)
2020屆畢業生致辭代表
我很榮幸可以代表同屆畢業生發表演講。
我對于自己被提名爲畢業生代表感到十分驚喜,畢竟往往只有成績名列前茅者能夠獲此殊榮。我的學習成績不算差但是沒有做到頂尖。畢業生代表的評定標准並不再是單方面考慮學術成績,這一點令人鼓舞。能夠成爲畢業生代表,我感到非常榮幸。
首先,我想闡釋如何幫助大家從既定的過去出發,走向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這似乎也正是我的現況。有些人可能在去年七月的大選中看到了我的身影。我創建過一個非政府組織,曾對當今政治體系提出過一些質疑。有些人會對我的經曆客氣地表示贊賞,有些人則會提出質疑,認爲我堅持不了多久。我會虛心收下這些好意和期許。
俱往矣,我只能說世事變遷。引用彼得·德魯克的話,動蕩時期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而是用舊邏輯去思考新事物。
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因爲疫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各行業進入未知領域,兩極分化擡頭,許多潛藏的問題浮現,可能導致社會分裂。這要求我們在當下,必須變換領導方式,敢于運用其他更好的管理邏輯。
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公共管理碩士課程中的一些收獲,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改善今後的思維方式。我認爲應該學會權衡取舍。除了常見的權衡評估當下狀況之外,我還發現了三個重要的點需要權衡,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權衡已知事物的未知面。
第二,不必追求完全正確,但要追求深刻理解。
第三,不局限在既定事物,要思考無限可能的未來。
作爲領導人,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事物的正反面,因爲我們權衡的事物決定我們的體系,同時決定了未來。這就是爲什麽我選擇從政而不是繼續從事邊緣性工作。我選擇進入體系,以便改善體系。這聽起來可能讓人望而生畏,特別是我們當前的制度裏,文化、思想和行爲已經根深蒂固。我們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和挫敗,往往覺得在其位謀其職並不容易。
最近,我和幾個同學閑聊,幾個月前,他們神色輕松,眼光裏還有火花,如今的他們忙于工作和生活瑣碎,與之前的生活截然不同,現在的眼神似乎已經失去了光彩。
在我上過的衆多課程中,最難忘的一門是詹姆斯•克拉布特裏教授的《公共傳播》課程,因爲在他的課上,我們會分享通常學術環境裏不會分享的生活趣事。我們分享我們作爲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朋友的故事,這些故事感動了我們彼此,激發了我們的靈感,將自己代入到故事中讓我們情緒激昂。 Erin Kim教授的《性別與公共政策》課程幫助我從政策的角度審視,自己作爲一名女性的道路規劃。這些課程讓我明白自己人生的下一個重要階段,讓我完整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們在既定的體系中工作時,很容易感到枯燥。爲了解決這一點,防止自己更加無趣,許多人將身心劃分開來。此時我們在權衡什麽呢?我們什麽時候不再只想不做,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呢?我們要怎樣在這窒息的枯燥中保持活力,時時明白自己前進的動力呢?有關領導力和管理的書籍將之稱爲“本真性”、“敢于面對脆弱一面”。但這其實意味著勇氣,勇于全身心投入工作。
作爲領導者,我們不僅要認真思考,更要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這樣才能充分應對時代的挑戰和生活的挑戰。如果我們只是下達命令,忽略我們之所以爲人及從根本上把我們和社群連接起來的情感,那麽我們不可能修正政策、改善工作場所、調整工資結構、增強醫療設施、改良學校。
將我們聯系在一起的是我們的身份,如母親、父親、配偶、單身人士、兒子、女兒、朋友、同事和鄰居,每個身份都伴有困難和希望、悲傷和快樂、絕望和渴望。我們需要將這些身份和情感考慮進我們的工作方式,感染到我們的同事,只有這樣一切才能真正順利進展。
我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位置,不要張口就說“我就是個…”。不管我們在工作中處于什麽級別,是時候表示“我感同身受”了。用已知換可能,用全身心去工作,就是我學會的兩個取舍點,我作爲公衆領袖和社區領導,這兩點幫助我完成每天的工作。
我是一名國會議員,一名即將向母校告別的畢業生,還是一名社會企業家。我也是一個焦慮的女兒,有抱負心的繼母,經常缺席的女友,健忘的朋友,志願者,喜歡說唱音樂和紋身的普通人。
體系會運作,可能某天會失效,而在人們改善後,體系會進化。在動蕩時期,體系的邏輯源于已知區域,並推動我們不斷探索,發現新的可能。如果我們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不是只想不做,那麽很多事情都有新的機會。
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和真實,突破自己極限,共同塑造未來。在這裏,我全心全意感謝各位,感謝你們用你們的視角,你們的故事,你們的生活,以你們自己獨特的方式讓我完善自我。非常感謝。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祝福畢業生志存高遠,前程似錦。
文章來源:LKYSPP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