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複盤“非典”對房價的影響
03年非典以後,西部省會城市的房價就一路上漲,一直漲到2007年底達到周期最高峰,並于2008年5月地震後才開始下跌。
根據上圖所示,從2003年一二季度爆發非典疫情,到2003年三四季度房價開啓上漲周期,我們可以發現,房價走勢有其自身規律,疫情對它並不會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住宅投資達到了10792.3億,曆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商品住宅竣工面積33774.6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7955.7億元,相比2002年的6032.3億元,漲幅高達31.88%;商品房銷售面積33717.6萬平方米,較2002年26808.3萬平方米增長25.77%。
因此,盡管2003年和2020年不可同日而語,但至少說明一個問題,疫情和房價沒有必然聯系,抱著疫情“把房價長期的打下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第二、2020年的疫情,或提前釋放政策空間,是購房者上車良機。
疫情對房價長期沒有太大影響,但短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爲對房地産行業影響是空前的。
衆所周知房地産行業是資金密集行行業,時間就是金錢(碧桂園的高速開發即是證明)。房地産這2年被政策控制得很死(限價、搖號、限貸等政策)、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讓很多房企在19年已經舉步維艱,據統計19年破産的中小房企接近400家。
這次疫情讓布局二三線城市的“反鄉潮”夢想破滅,售樓部都在采用線上營銷(此方法是無奈之舉)實際效果可想而知。緊接著就是大量農名工無法複工使項目的生産建設無法跟上,當疫情過後你項目進度又達不到獲取預售的條件,銀行貸款利息又居高不下,開發商現金流極爲緊張,必定會降價甩貨獲取現金流使企業活下去。這次疫情必然是壓死部分現金流緊張的KFS最後一根稻草。 疫情,可能會讓房地産在今年一季度沒有表現,所以二三四季度就會更加頻繁的推貨,原本12個月的工作,現在壓縮到6-9個月,一定會出現樓盤紮堆,競爭劇烈的現象;但反過來說,原本20萬套新房的購買需求,也會集中在6-9個月內釋放完畢。這樣的結果會導致馬太效應,優質樓盤搶得更凶,非優質樓盤可能會有一定的價格優惠來搶客。
短期內價格應該會有松動,購房政策也有可能有松動(如契稅補貼:2008年汶川地震,成都房價直下下跌,人們都害怕電梯住宅,政府當即下令對地震後購房者契稅減半征收)。
正如2003年的這場非典,導致中國經濟在二季度創下9.1%的增速,比一季度的11.1%整整下跌2個百分點。因此,2003年的8月12月,也就是三季度開始,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明確提出了“房地産業已經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要“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成爲房地産曆史上難得的高光時刻。
第三、疫情不會對房價長期的影響
房地産,對中央而言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對地方而言是財政的“支柱”。
當中央和地方對房地産的態度更加趨于一致時,那些纏繞在房地産脖子上的各種束縛和鎖鏈,就會一層一層的拿掉。
目前全國的形式是面粉以比面包貴,ZF一方面在調節面包價格,一方面又無法讓面粉價格降低,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目前的開發商早已脫離了暴利時代。小的房企終將消失。
疫情終將過去,待春暖花開之時。房地産又會迎來生機勃勃的一天。
最後,說一點關于疫情的。
作爲一個經曆過“非典”、“08年地震”的人,從萌童少年到油膩大叔,深深見證了中國人民的偉大,疫情終將過去,待春暖花開時,大家盡開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