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隨著新加坡主流媒體在疫情期間不斷普及糾正關于新冠病毒的錯誤信息,它在國民與疫情鬥爭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加重要。
謠言止于智者
2020年1月至4月30日,兩千多篇關于新冠疫情的文章陸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NTU團隊摘取了其中164篇文章進行了分析。最後該研究于6月發布于科學雜志《健康傳播》上。
研究小組發現,介于新冠疫情在爆發初期的不確定性,媒體率先將關于新冠疫情健康相關的錯誤信息指出並進行普及糾正,這也幫助了國家在爆發期的前四個月快速控制疫情並減少了傳播數量。
與此同時,錯誤散播政府在疫情爆發期間的政策和措施也在媒體報道中被辟謠並加以修正。
社交媒體,來源:ntu官網
在疫情發生的四個月裏,主流媒體辟謠假消息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單純指出捏造的假消息(憑空捏造,毫無根據的消息)到有條理性的糾正錯誤(真假混雜的消息)。
媒體辟謠的不實消息包括但不限于關于MRT因爲疫情而關閉進行消毒的錯誤信息,還有關于Whatapps裏關于送餐騎手因爲戴布制口罩而被罰款300新幣的貼子進行了澄清,實際上當時的場景是騎手正在找警察尋求幫助。
這項研究結果強調了公共衛生危機在新冠疫情發生時期如何滋生不實新聞並散布出去的,以及媒體在擊穿謠言時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新加坡抑制疫情流行並做防治工作的努力結果。
新加坡地鐵,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成爲驅散黑暗的光
NTU 傳播與信息學院的院長及該研究的主作者 May Oo Lwin 教授發言稱疫情初期,我們看到了很多一眼就能道破的流言蜚語,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和信息交流的叠代,那些淺顯的虛假圖文消息對于閱讀者而言變得越加難以分辨和區分。
“此時便凸顯了主流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力,它們可以在道破弄虛作假的信息裏承擔重要的角色,可以普及大衆正確的知識,並在預防方面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人們的預判失誤潛在的有害信息往往是因爲被蒙蔽了。表面上看,媒體是在對錯誤的信息進行辟謠,實際上是在減輕因爲破壞公共衛生傳播的努力而對公共衛生系統造成的壓力。”
圖片模版:google
三人成虎
南大團隊從數據庫中識別出兩千多篇關于新冠疫情的新聞以及與新冠疫情相關描述錯誤的關鍵詞中挑出164篇新加坡特色的文章進行分析,如標題中涵蓋有相關關鍵詞和線索的文章。
在這164篇文章中,團隊發現了100個具有特點的錯誤信息的聲明曾被修正了三百余次。而在這100個錯誤的聲明裏,59%是由主流新聞媒體報道的。也就是說,主流新聞媒體澄清報道的新聞有59%是關于辟謠捏造的新聞,而剩下的41%是辟謠再創作的錯誤信息。
圖片來源:google
研究根據紙媒對新冠的不實消息報道和辟謠在新加坡疫情期間的變化以時間線的形式分爲了不同階段:
爆發前期(1月1日-1月22日)
爆發破冰期:第一起新冠病例被發現到新冠爆發期之前,疫情爆發相應系統級別提高至橙色預警(1月23日-2月06日)
第一次疫情爆發(2月7日-4月4日)
第二次疫情爆發(4月5日-4月30日)
疫情爆發前期,憑空捏造的錯誤信息占比87%。但是隨著主流媒體的不斷辟謠指正,隨著第二波疫情的爆發,主流媒體辟謠的假消息占比已下降至48%。
“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多數假消息都集中在新加坡境外以及新冠疫情的起源問題上。但當疫情在新加坡境內開始蔓延時,不實消息則聚焦在關于社交距離的問題,以及關于對違規者的罰款上了。”新加坡傳播與信息學院的副教授及該研究的合著者Edson Tandoc Jr. 表示,錯誤信息的傳播與當下的環境有關,實際上它們也是實時在發生改變並結合時事的,因此在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造成病毒式傳播的緣由。
圖片來源:google
民衆對媒體的信任有所提高
衛生部委托兩千余名新加坡人展開了一項單獨調查再次體現了媒體在疫情時期對錯誤信息的引導和指正的重要性,牛津大學路透社新聞研究所亦發現對于錯誤信息的擔憂,人們對傳統主流媒體的信任有所增加。
研究發現新加坡人民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不光是對新聞的興趣有所提升,更多的是對傳統新聞媒體行業的關注度提高。民衆依靠它們提供對新聞了解和跟蹤疫情,與此同時也建立了對它們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