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學交友,到長大談戀愛,父母唠叨了很多原則和標准。上學時不跟成績差的玩,不跟臭美不學習的玩,不跟拜金不上進的玩。找男友時不找門不當戶不對的,不找面相不善的,不找家太遠的,不找心機太多了,不找愛占小便宜的。。。
其實呢,總體看來,大部分標准是對的,但因爲聽多了唠叨太煩躁,所以我們也就不過當了耳邊風不去理會。真正聽進耳朵去或是實在抗不過去的,或許我們會用一種逆反的回應方式,不但不遵從,還與父母對著幹。
我下定決心等我有了孩子,要吸取教訓一定不唠叨。道理都懂,不過實際操作中,卻並未痛定思痛,而是沿著父母的路,繼續走上苦口婆心的育兒之路。
有一回錢兒非要晚上去朋友家玩,不想去上滑冰課,我又跟他念了半天做人光玩不努力會怎樣,氣得我一頭汗。他忽然說我不想在家裏住了,要去好朋友家,因爲那裏不用上滑冰課。韓先生帶他去了書房,讓我消消氣。等我端了盤水果去看的時候,發現他倆趴在地上正盤算離家出走的路線圖呢。
錢兒說沿途要去玩具店,去甜品店,去便利店,再去趟學校。還盤算了要帶的行李。
一小時過後,錢兒鄭重地跟我說,我不打算走了,我覺得別人的爸爸媽媽不會比我自己的對我更好,再說他們家做的飯我也不一定愛吃,他的玩具沒我的多,而且走路去太累了,等我以後會開車了再說吧。。。
▼
韓先生總是不斷提醒我:“苦口婆心”其實是種又笨拙又收效甚微的溝通方式。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不過潛在的反抗風險卻無法預估。一旦沒有了緊箍咒,你的碎碎念也就失去了法力,小猴子們必定要或大或小地鬧上一場,才解得了這些年的“壓迫”。
既然苦口婆心近乎徒勞,那麽在我們能夠承擔得起後果的事情面前,不妨就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去自己找到事情最好的解決方案。畢竟,很多該犯的錯,該踩的坑,是需要孩子親身去體驗的,你沒辦法永遠保護他們,更無法替代他們受過。如此,或許在今後我們承擔不起後果事情前,孩子就不會輕易再錯。否則他們眼前的順從,或許在成年後會聚積爲大大的逆反,做出些讓你目瞪口呆,後悔不叠的事。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而對于那些無法承擔後果或者沒必要試錯的事情,用些更爲積極的溝通方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與熱情,將問題化解于無形間。于己于孩子,都是一種解脫。
然而,今天寫了這麽多,回頭一看,竟然還是一篇苦口婆心的文兒啊,藥不能停,啧啧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