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嶽翔
雖然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並不占據顯著産出比重,但地理優勢及卓越商業環境,仍成功吸引跨國企業擴大投資,以本地爲東盟和亞洲生産基地。
新加坡吸引跨國企業擴大投資,成爲東盟和亞洲芯片生産基地。圖爲新加坡騰铼半導體公司産品。(聯合早報)
全球芯片荒使全球半導體業迎來超級上揚周期,業者紛紛擴增産能及增聘人手以應付激增的市場需求。雖然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並不占據顯著産出比重,但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及卓越商業環境,仍成功吸引跨國企業擴大投資,以本地爲東盟和亞洲芯片生産基地。
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執行董事洪玮盛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本地生産的芯片種類繁多且差異化,涉及無線射頻技術(RF)和汽車領域,這使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新加坡不僅是德國的英飛淩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的亞太總部,也是它開發智慧生産方案及測試車用微控制器的中樞。車用微控制器用于控制車子所需動力、避免撞車以及把車子連接網絡。英飛淩在本地設計和測試的微控制器銷往全球車廠,所生産的微控制器有80%在新加坡測試。
英飛淩科技選擇新加坡爲試點,發展智能企業項目。圖爲工程師們3月14日在操作機器。(聯合早報)
全球五大晶圓代工廠 三家在本地設立據點
英飛淩科技亞太公司總裁兼董事經理蔡志雄透露,公司目前面臨供應緊缺問題,正盡最大努力支持客戶及履行所有承諾。公司在加冷設有一個芯片制造廠,年産量約15億件,專攻物聯網、電動汽車、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
英飛淩科技去年12月宣布未來三年在新加坡打造首個全球人工智能創新中樞,包括投資2700萬元及提升本地逾1000員工的技能。
此外,全球五大晶圓代工廠中有三家在新加坡設立據點,它們是美國半導體公司格芯(GlobalFoundries)、台灣的聯華電子(UMC)以及台積電(TSMC),而台積電與飛利浦電子(Philips Electronics)也合資成立晶圓系統公司(Systems on Silicon Manufacturing Company,簡稱SSMC),在新加坡發展。
格芯晶圓代工廠投入40億美元建新工廠
立足新加坡當地10年的格芯作爲本地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目前在兀蘭設有五個廠房。格芯上月宣布斥資40億美元(53億新元)建設新工廠以提高産能逾三成,這是近年來半導體公司在本地最大宗的新投資項目。更早之前,晶圓系統公司在2018年斥資3億元設立新淨室,使生産設施空間擴大逾三成。
格芯晶圓代工廠位于新加坡的淨室。(聯合早報)
格芯全球晶圓廠運營高級副總裁洪啓財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廠房的産能利用率在2020年之前平均維持在80%水平,但去年爲了滿足市場需求,已提升至100%以上,仍解決不了求多于供的問題,訂單劇增導致交貨期從原本的三個月延長至五個月。
該公司在本地一個重點産品是安全設備,尤其是銀行卡所采用的近場通信(NFC)芯片。洪啓財說:“盡管我們公司制定了統一標准及認證,但許多客戶都認爲在新加坡制造更爲安全,因爲知識産權獲得保障。”
格芯在美國及德國均有設廠,而本地工廠的業務約占公司營收的三分之一。新加坡生産基地擁有逾200名客戶,歐美市場占八成,其余則來自中國及亞太區。本地出産主要支持汽車、5G移動網絡和安全設備領域的需求,提供無線射頻技術、模擬電源和非易失性存儲器解決方案。非易失性存儲器指的是電源關掉後,數據不會消失的電腦存儲器。
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執行董事洪玮盛說:“本地生産的芯片種類繁多且差異化,涉及無線射頻技術(RF)和汽車領域,這使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