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中國公民從國內向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求助,稱其在新加坡留學孩子失聯,學校及同學均不掌握其去向,已向當地警方報警。我館隨即與警方取得聯系,要求其盡快偵破此案,保障我留學生人身安全。
經過警方全力偵查,最終破案,確定該案爲針對留學生的“虛擬綁架”案件。
新加坡警方及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提醒在新中國公民,特別是留學生,高度警惕電信詐騙和虛擬綁架,做到不輕信、不轉賬,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此外,新加坡警方去年共破獲83起詐騙案件,大多數與網絡愛情詐騙有關。114名人士和17間機構在偵測和防範詐騙案件上做出的貢獻,24日獲頒商業事務局頒發的 “社區合作獎” 。由于他們及時幹預,讓受害者不至于損失共320多萬元的金額。
警方發表文告說,在網絡愛情詐騙案件中,騙徒通常會先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和線上交友平台與受害者認識成爲朋友,以獲取他們的信任,再騙走他們的金錢。
獲嘉獎的17間機構包括銀行、彙款機構和商業機構等。他們除了迅速采取行動外,他們也因與商業事務局密切合作,制定和落實措施以預防犯罪發生,並打擊詐騙活動。
商業事務局局長周祥泰指出,去年的詐騙案件比前年增加了65%以上,被騙的款項也增加了逾57%,從2019年的1億700萬元增加到了去年的2億680萬元。而反詐騙中心去年截獲了5760萬元的詐騙金額,這占受害者損失款項的35%。
另外,反詐騙中心也與30多間金融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這能有地效阻斷非法資金的流動。今年1月,反詐騙中心首次與銀行展開針對假投資平台詐騙案件和假賭博平台詐騙案件的聯合行動,在受害者損失更多款項前主動介入,成功識別200多名受害者,並對近100名允許騙子使用其銀行賬戶的幫凶展開調查。
周祥泰說:“隨著詐騙活動的不斷演化,執法機構必須與個人和機構建立新的夥伴關系,以有效打擊網絡犯罪。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共同打擊詐騙。” 他說,有信心在大家的支持下,讓新加坡成爲國人的安居之地。
警方會繼續與多方緊密合作防止詐騙案件的發生,讓民衆了解目前的罪案趨勢。特別是當公衆通過電話、社交媒體和線上交友平台等與陌生人交流時,要保持警惕。
欲查詢更多有關詐騙的資料,可浏覽www.scamalert.sg或致電反詐騙熱線1800-722-6688。任何掌握類似詐騙案件信息的民衆都可以致電1800-255-0000或在www.police.gov.sg/iwitness通報。
公衆也可以通過防詐騙應用ScamShield屏蔽或舉報詐騙電話。ScamShield應用目前可在iOS設備上使用,也可以從手機應用程序商店免費下載,稍微將推出Android版本。
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疫情期間騙子們的詐騙手段。
假冒大使館詐騙
此前,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官網發公告稱,疫情期間假冒中國駐外使領館進行電信詐騙再度猖獗,已有多名在新公民上當受騙。
在此類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均謊稱自己是使館工作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將來電號碼僞裝爲使館網站上的公開電話,恐嚇留學生“身份證被冒用”、“卷入販毒案件”、“涉嫌洗錢”。
此外,要求留學生在“案件審理”期間注意“保密”,並“協助”留學生將電話轉接至國內“公安機關”,誘騙留學生提供銀行賬戶和密碼,或向所謂“安全賬戶”轉賬彙款。
對此,使館提醒,所有以大使館名義來電,轉接國內公安機關並要求轉賬的,都是詐騙電話。
假冒郵局、物流詐騙
在此類案件中,留學生會接到以國際物流公司、中國駐外使領館甚至公檢法單位名義的電話,稱自己郵寄的非法包裹被攔截,並以“涉嫌洗錢”“已列入簽證黑名單”“將被驅逐出境”等一系列話術相威脅。
騙子通常會誘騙取學生將錢款轉移到“安全賬戶”,以“接受調查”。這種騙局在留學圈極爲常見,記住騙術最核心的一點就能准確識別—所有在電話中要求轉賬彙款、索取銀行賬戶等個人財務信息的幾乎可以肯定就是詐騙。
假冒銀行詐騙 網上金融騙徒通過發電子郵件聯絡你,或者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網站論壇上與你接近。
互聯網也可能將你引領到一個網站,而這個網站專門設計來收集你的身份信息。
對此,同學們主要記住不要受“內幕消息” 之類的宣稱誘惑。刪除和阻擋垃圾郵件。投資前務必索要你所需的全部資料,並將全部通信函件和投資資料複印保留。
假冒大學兼職網站詐騙
騙子會要求受害人交出按金或手續費,但從沒有爲受害人真正去找工作,純粹是一種訛騙金錢的手法,有些“中介公司”于騙取一定受害人數目之後,便會換離原本的地址,再以另一間公司名義在另一處地點“開張”。
對此,同學們要記住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曾經向他人提供個人資料,應特別小心考慮對方將會如何使用自已的個人資料,如曾經向外人提供個人資料。
此外,同學們要特別留意銀行及信用卡的月結單,是否曾有大筆開支是自已從來沒有用過,如有懷疑應與有關財務機構聯絡。
電信詐騙
在此類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慣常手段大致可歸納爲4點:
通過技術手段對電話號碼進行僞裝;謊稱自己是使領館、公檢法或出入境工作人員;恐嚇留學生“身份證被冒用”“卷入案件”“包裹中含有非法物品”。誘騙留學生提供銀行賬戶和密碼,向所謂“安全賬戶”轉賬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