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突然收到手機推送通知,發現Carousell賬號莫名被刷了600元(約1840令吉)買藍牙耳機和釣魚用具,婦女懷疑賣家“自導自演”,先駭入她的賬號,再盜用賬號購買自家的貨物,借此大賺一筆。
《聯合晚報》讀者郭女士(47歲,銷售執行員)投訴,她的Carousell賬戶疑似遭人駭入,導致她損失了600元。
郭女士懷疑她的Carousell賬號遭賣家駭入,購買賣家的藍牙耳機。(互聯網截圖)
她說,約5年前開始注冊Carousell賬號,偶爾會在該平台上出售一些二手衣服,也會在上面“淘貨”。
爲了方便付款,她曾將賬號綁定Paylah,不需要一次性密碼(OTP)就可以直接付費。
不過,郭女士不常使用該平台,只是偶爾需要時才會到平台上“逛逛”,她上一次登入該平台已是一兩個月前。
豈料,本月2日約午夜12時她突然收到電郵,顯示她在Carousell上向一個“賣家”接連買了各300元(約920令吉)的藍牙耳機和釣魚用具。
“我看到電郵的時候非常震驚,我不認識這個賣家,也沒有購買上述兩個貨物,但賬號卻自動扣除這筆錢,我懷疑是賣家搞得鬼,因爲最終收益人就是賣家。”
郭女士當下趕緊注銷Carousell賬號,通知銀行取消信用卡和網上銀行賬號,無奈600元早已過帳,她于是報警處理,並向Carousell舉報。
“我沒想到Carousell賬號會遭人盜用,我目前不敢再使用Carousell,也不敢綁定Paylah。”
她也說,網絡購物可說是“越方便越危險”,希望通過報章提醒公衆,使用網絡平台時須時刻保持警惕,避免成爲下一個受害者。警方受詢時證實接獲報案,案件仍在調查中。
賣家頁面上出售的釣魚工具僅要價10元,豈料郭女士的賬號卻被扣了300元。(互聯網截圖)
賣家否認盜用他人賬號購買自己的貨物,並堅稱是“正常交易”,已將貨物送到顧客手上。
記者過後到賣家的頁面查看時,發現的確有出售藍牙耳機價值270元,而釣魚用具僅要價10元。
《聯合晚報》也嘗試通過Carousell聯系賣家,但賣家起初不願回應,隨後才回複聲稱自己沒盜用他人賬號,並指是有顧客向他購買貨物,且通過Carousell認證的方式付費和達成交易,貨物也已交給顧客。
“我只記得當天有好幾筆交易,若有任何懷疑可以向Carousell核實。”
記者嘗試追問賣家是通過面交,還是郵寄的方式將貨物交給顧客時,賣家以“沒空”爲由拒絕作出回應。針對此事,郭女士稱沒有貨物寄到她家裏。
她指過後收到Carousell通知表示公司將調查此事,並將退還600元給她。
Carousell幕僚長及營運副總監陳素玲答複媒體詢問時說,公司致力于提供一個安全的購物環境,而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一直是公司最重視的部分。“我們已立即加強安全性,並與該名用戶取得聯系,配合當局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