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是大年初十,在節氣上來看屬于大寒的最後一天,天氣依舊比較寒冷,不過今年的氣溫似乎有點反常,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寒冷,就連北京的氣溫都比以往高出了3-5℃,這讓很多人也是詫異,畢竟天氣變暖是好事,但也要看什麽時間,在大寒節氣就這麽晚,自然是讓人覺得很是驚訝。難道說,今後的天氣會一直暖下去了?不需要擔心後續的倒春寒問題了嗎?
其實農村老人對是否會出現倒春寒,也有著相應的看法,從立春的時間節點就能分析倒春寒的問題了,那麽如何去判斷呢?
其實立春對農村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節氣,很多老人將立春當成是一年的新起點,在古代春節其實是以“立春”爲標准的,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大年初一。而立春的來臨,也就意味著一年的春季來臨,農民即將會奔赴到農田裏,爲了一年的春耕做好准備,而在立春的來臨後,農村人最擔心的就是倒春寒,畢竟一旦這個災害的出現,那就會讓農民跟著受災,即便是進行了防護,也很難能夠避開災難。
在2018年時北方的小麥以及蘋果、梨子等都受到了重點的影響,減産也隨之出現,特別是蘋果樹,其減産量達到了1000萬噸,直接導致了2019年上半年蘋果價格的暴漲。而古人也發現了倒春寒和立春的規律,進而形成了俗語。
如果是“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這句話理解很容易,如果一年的立春是在春節前,且天氣的回升比較早,那就意味著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天氣。這裏的“春脖”其實很好理解,如果立春相對來說要早,天氣回溫也很快,那就表明春脖子比較短,此時最擔心倒春寒的出現。
反之,如果立春在春節後,且氣溫的回升比較遲,那就表明“春脖”比較長,氣溫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春天的來臨也需要一段時間,那倒春寒的出現幾率並不是太大。
從科學上來看,連續5天氣溫都在10℃以上就屬于真正的春天,但倒春寒一般會在3-4月份到來,此時已經春暖花開,萬物也隨之複蘇,此時如果有降雪的到來,那對農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而2020年的立春是在正月十一,屬于春節後,看樣子並不會出現倒春寒。不過專家在很早時就指出,2019-2020年度屬于暖冬,202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概率爲80%,這就意味著倒春寒的出現概率比較大,而今年的冬季明顯沒有太多的嚴寒出現,筆者的家鄉往年年年會下雪,但今年卻沒有大雪的出現,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一直沒出現寒冷的天氣,這樣後面的倒春寒概率會加大,因此農民也要注意好預防的工作。當然如今的溫室效應到來,天氣的變幻無常,因此大家也要時刻關注天氣情況,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天氣,大家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