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桑榆晚
這幾天,又被霍啓剛撒了一波狗糧!
霍啓剛帶著三個孩子在家看奧運跳水比賽,出現郭晶晶鏡頭時,霍啓剛開心地指著電視說:“看,這是我老婆”!
定睛一看,郭晶晶正坐在奧運裁判席上。別人奧運看跳水,你在裁判席找老婆。這波狗糧,我們吃了!
比起秀恩愛,火眼金睛的網友還發現一個小細節:他們家竟然這麽樸素?
算不上大的電視機,電視櫃裏塞著茶葉包、紙巾,看起來還有些雜沓……
和想象中的豪門不一樣!
客廳還有另外一個視角👇 在照片左上角,客廳的空調甚至已經發黃。
一家人吃飯的餐桌,坐一家五口,怎麽都算不上敞亮。仔細看,這還是可折疊桌👇
小而溫馨當然也不錯,但也打破了大家對“豪門”的想象。要知道,霍家是真正的豪門,水立方建設最大一筆2億的捐款,就是來自霍家。
郭晶晶孩子班上一個同學的家長,曾經和郭晶晶坦白:“以前,我覺得你節約是作秀,直到孩子告訴我,你真的一直如此,這讓我非常敬佩。”
身處豪門,卻活出了素與簡。比起婚姻,他們的育兒觀也是一股清流。
最好的教育,是精神富養
豪門生活什麽樣?無非是豪宅豪車奢侈品。郭晶晶夫妻二人,身在豪門,卻不似豪門。
帶孩子出門,他們盡量坐地鐵。
剛結婚不久,他們就從3000平米的霍家豪宅搬了出去,住進了185平米的公寓。
連搬家都親力親爲。背著編織袋,大包小包往回拎。
夫妻倆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也帶著孩子參與勞動。
爲了讓兒子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帶6歲的兒子到農田體驗插秧。
頂著烈日,一家人挽起褲腳,在泥濘的稻田裏賣力勞作。
幹完活,吃頓香噴噴的農家飯;
霍啓剛說,這是爲了教育孩子珍惜糧食: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裏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有人說,對于豪門家庭,這大概只是體驗生活,一時新鮮吧!實際上並不是。
郭晶晶說:“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他們就知道自己會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從小培養好習慣,等大了再教就晚了。”
所以,他們教孩子從小做家務。
手把手教兒子做飯👇
幫爸爸洗車👇
一位作家說起教育兒子,他說希望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只龍蝦吃得幹幹淨淨,讓對方知道孩子見過世面;而當女朋友家龍頭漏水時,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絕非嬌生慣養,而是有責任擔當。
對于郭晶晶霍啓剛一家,也是如此。即使他們的孩子選擇躺平,也一輩子不愁吃穿。
但是郭晶晶和霍啓剛不希望孩子養尊處優。富養孩子,絕不在物質上驕縱。
別看他們在生活中非常簡樸,但是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非常大方。
疫情期間,郭晶晶和霍啓剛捐了7000萬!
富養孩子,不在物質,而在精神和見識。
教育,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不一定要家財萬貫,卻始終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
目光長遠,不拘泥于眼前,懂得克制對孩子的愛,舍得讓孩子適當吃苦,更明白如何放手讓孩子去成長。
就像教育家斯賓塞說的:“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産,也沒有什麽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夫妻關系第一,孩子更幸福
衆所周知,霍啓剛是郭晶晶的頭號“粉絲”,婚前如此,婚後也是如此。
記者問他:最喜歡內地哪個城市?霍啓剛毫不猶豫回答:“河北保定。”
這是郭晶晶的老家。
最喜歡的體育項目必須是跳水;被問到如何評價郭晶晶,第一句的回答永遠是“我太太當然很好”。
有網友說“嫁人就嫁霍啓剛”,他連忙回答:“沒機會了,我結婚了。”
有一次夫妻兩人一起接受采訪,自我介紹,霍啓剛說:“大家好,我是霍啓剛。”郭晶晶說:“大家好,我是霍啓剛的老婆郭晶晶。”
霍啓剛一聽就立馬改口了:“我是郭晶晶的老公霍啓剛。”
做戶外遊戲,看郭晶晶凍得發抖,他毫不猶豫把外套脫給老婆穿。
在生活中,“親親抱抱拉手手”是夫妻常態。
知乎有一個提問:“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樣的體驗?”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小學的時候,同學的父母挽著手來接我同學,讓我們其余一幹人等豔慕不已,那個同學的家就成了我們心中最美好的家庭。”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夫妻關系,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
很多家庭,父母會優先考慮孩子,無條件爲孩子付出。結果忽視了與另一半感情的經營,導致矛盾重重。 但其實,只有處理好了夫妻關系,才會有好的親子關系和父母關系。
結婚 9 年,郭晶晶和霍啓剛在孩子面前也絲毫不避諱,秀恩愛已經變成了生活常態。
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兩個人都要抛開孩子單獨慶祝。
他們的孩子,也成長得健康且快樂。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父母的婚姻裏,往往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爲父母恩愛,孩子便有了幸福參照模板,愛便在孩子心中悄然生長,這是孩子一輩子的铠甲。 父母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懂陪伴,媽媽有遠見
大多數的家庭裏,爸爸總是在忙:
我也想照顧孩子啊,可是真的忙,工作太多了。要給家裏賺錢,當然陪孩子的時間就少了,這是沒辦法的事。孩子有他媽媽陪還不夠麽,再說我脾氣不好,把孩子惹哭了又要怪我了。
霍啓剛工作也忙,與朋友成立了一家企事業顧問公司,擔任家庭集團的副總裁、還兼任了好幾個職業。
盡管如此,他也盡可能陪伴家人。
只要沒有應酬,就會回家吃飯。哪怕有一個小時休息,也會回家先看看孩子。
在香港記者的攝像頭下,出門抱寶寶的不是保姆,常常是霍啓剛。
孩子要上幼兒園,霍啓剛擔心孩子不適應新生活,忙前忙後給孩子跑手續。
郭晶晶希望孩子周末多學習些技能,霍啓剛一臉委屈地說:“我工作日上班就很難陪孩子,難得周末,就讓我帶他們吧。”
一家五口,有空了就去郊外踏青、爬山。
帶娃去做手工、博物館,體會成長的樂趣。
爲了陪孩子,霍啓剛養成了把周末工作推掉的習慣。經常會對同事說,“周末別安排事情,給小朋友留時間了。”
霍啓剛曾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希望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我們的孩子都是三歲,也都知道這三年是過得很快的。孩子肯定會長大,但成長的過程不能忽略。
說忙,大家都忙。現在我也是早點起來陪孩子上學,這20分鍾裏面可以聊一聊、理解他,多一點相處的時間。我盡量爭取早15分鍾下班,然後晚15分鍾去應酬,這樣起碼可以陪孩子吃個飯,或者我回家換個外套再出去(應酬)。
交給保姆孩子也能長大,但就像你說的,親子關系就像存錢一樣,一點一滴去積累,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怎麽長大、每天在學校學了什麽東西。”
爲陪伴孩子減少了工作應酬,霍啓剛還因此“惹惱”過父親。
被問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他說:
“每天我都堅持早起,一定陪兒子吃早餐。”“我今天也是陪他吃完早餐,送他上學之後才來南沙。如果不珍惜這些時間,小孩子很快就長大了。”
一邊陪伴孩子,霍啓剛還不忘照顧郭晶晶的身體和情緒。在哺乳期,他每天給妻子煲湯、做飯。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
而是父母的相愛、陪伴、遠見。
對于霍啓剛來說,陪伴孩子是有有效期的:
“人生有3個波,即是事業、朋友、及家庭。始終會彈上來,朋友如是,事業如是。但是家庭關系做錯了或錯過了,好似玻璃球般,跌落地就碎了,就沒有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家長是最細致、最有才幹的雕塑家。
教育不是揮著手,喊口號,也不是表決心,教育要滲透在家庭中的每一處。
父母的恩愛和相敬如賓,父母的言語行爲和處事三觀,父母對教育的認知和施行。
教育是全方位包裹的成長,郭晶晶和霍啓剛身體力行地在孩子前面,踏踏實實地走好了每一步。
—— End ——作者:桑榆晚。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獅城辣媽x育兒群
如果你在新加坡
有什麽開心或不開心的事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
手動拉你進辣媽的群
大家一起探討
※記得一定要備注:群名字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