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個多元民族的社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和諧地並存和交融著。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經過了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後,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新加坡是一個擁有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的花園城市。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家長將新加坡作爲留學目的地,這個位處馬六甲海峽的國家究竟有什麽特殊的魅力,本期內容,我們將從不同維度來一窺究竟。
關于文化:多元文化的完美碰撞和融合
以人爲本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以人爲本”在學校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魅力獅城
中國的校醫室或者醫務室,在新加坡有著一個新奇的名字——學生病休室。新加坡的病休室爲水藍色裝修格調,氣氛很是溫馨。而中國的醫務室裏冰涼的常用藥物和古板的診所氛圍,看起來只是一個迎接檢查或救急的場所,很難感受到關懷和溫暖。在新加坡學校的病休室,再孤單的孩子都不會覺得無助,因爲他會感覺像躺在媽媽的搖籃裏一樣的安全舒適。這是屬于新加坡學校病休室獨有的溫馨氛圍,充滿著豐富的人文氣息。
新加坡的校長辦公室也非常特別,首先,新加坡稱校長辦公室爲校長會議室。整個風格不死板,不說教,完全按照家居會客室的標准設計布局。學生們來到了校長會議室裏,就像到了一個溫馨的客廳,根本不會緊張的喲!
想到教師辦公室,第一感覺是不是應該很狹小?一個小小的格子間,凶巴巴的老師在辦公桌的後面,冷著一張臉准備訓你……
而新加坡的教師辦公室卻不是這樣的。在新加坡,教師辦公室一般是一百多號人在一間寬大的辦公區域辦公。不同的年級,科目、年齡、種族、教育背景的教師齊聚一堂。雖然有那麽多的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精神和對學生的關愛。正是基于這一共同點,這衆多的教師在一起,但是又能擁有發揮自己才能的無線空間。
話說,有這麽美好的環境,我要是作爲學生也是很想到學校的呀!所以盡管早起晚歸,但上學時光是每天相當幸福的。
重視雙語文化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淡米爾語。其中,英語爲本地教育、科技、行政、政治、經濟、法律等公共領域的高階語言與主導語言。
新加坡在學校語言教學過程中一直在執行雙語教育政策, 這使得國民的英語水平很高, 大家幾乎都可以毫無語言障礙地直接吸收西方豐富的信息,學習和掌握各式各樣的科技知識及管理經驗。與此同時,不同種族的新加坡人,還掌握了他們的母語。這使得新加坡不僅培養出了雙語者, 更是培養了雙文化者,進而培養出擁有國際化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關于節日:多元民族共生共存的獨特魅力
新加坡的四個種族是——華族,馬來族,印度族,歐亞族。不同的民族,有著色彩斑斓的文化,新加坡的多元性,也在各種民族節日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新年
最能代表華族的節日,毫無疑問肯定是農曆新年。
每年快到正月的時候,新加坡牛車水的街頭就會有亮燈活動,生肖彩燈、紅燈籠……大街小巷都彌漫著喜氣洋洋的氣氛。
爲了慶祝新年,政府還會組織一年一度的妝藝大遊行活動,絢爛多彩的花車、精彩絕倫的表演、熱鬧非凡的舞龍舞獅,都會出現在這個有四十多年曆史的“亞洲狂歡節”裏面。
具體到每一家人來說,慶祝新年的方式,便傳統了很多。大家會精心准備除夕的團圓飯來與親人一起守歲,會組織一場又一場的撈魚生撈它一個“風生水起”,會包好紅包給家裏的小朋友,會在大年初一去人潮洶湧的寺廟中搶頭香……
新加坡雖然沒有冬天,但是在這些習俗和慶祝中,正月的獅城依然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開齋節
開齋節是馬來族的重要節日,在開齋節來臨之前,穆斯林們已經齋戒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們省察己躬,洗滌罪過,不僅拒絕享樂,而且每天從黎明前到日落後的時間內都不能進食。
直到開齋節,他們才可以恢複飲食和各種享受。所以,在這一天,馬來族會全家人一起穿上馬來族的傳統服裝,然後到蘇丹回教堂參加宏大的開齋儀式,最後在特色美食中感謝真主賜予他們的堅定信仰。
屠妖節
對于印度族來說,屠妖節無疑是最重要的節日了。
屠妖節是財富女神希拉什米(Narakāsura)的節日,也是一個“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印度教徒都會在家裏點燃象征光明的蠟燭和油燈,在搖曳的燈火中,他們虔誠地祈禱著希拉什米女神能把幸運和財富賜予他們。
在屠妖節的前夕,新加坡也有很多別具特色的慶祝活動。一路歡聲笑語,載著女神斯裏蒂勞柏迪安曼 (Sri Drowpathai Amman) 雕像的銀馬車遊行,在馬裏安曼印度廟裏衆多信徒赤腳踩炭火的蹈火節,小印度裏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的集市……這些元素一起組成了一個流光溢彩的印度風情世界。
聖誕節
在新加坡,西方節日的氣息亦是非常濃厚。一年一度的聖誕亮燈活動提前一個月就開始了,在近四公裏的燈火璀璨中,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歡樂的照片與珍貴的回憶。
在聖誕節前後,不管走到哪裏,都有著那麽一顆精心裝扮的聖誕樹,各種聖誕禮物更是少不了。各個商場更是抓住機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聖誕活動和聖誕大促銷。不論哪個民族,都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西方的節日感染,投入到狂歡中去。
其實,在新加坡的每一個民族節日,都不僅是本民族的節日,而是整個新加坡的節日。這些節日都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日,在每一個節日裏,大家都會走向街頭,感受著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情,並給予對新加坡和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個人最美好的祝福。
關于美食:讓所有旅行者徜徉忘返
作爲一個擁有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新加坡自然也少不了多元的美食。
肉骨茶、辣椒螃蟹、海南雞飯、印度炒面、咖喱角、羅惹……這麽多的新加坡美食,究竟哪一個最能代表獅城呢?這些新加坡美食的起源都是哪裏呢?
外國人來到新加坡旅遊,必不可少的推薦美食總會有肉骨茶的身影。炖得爛爛的排骨、濃郁的骨湯與琳琅滿目的小菜在一起,便成就了一道完美的肉骨茶。
其實,炖肉骨茶的時候,並不需要加入真的茶葉,只是因爲福建人在吃炖排骨的時候喜歡配著烏龍茶解膩,所以才有了這個特別的名字。
另外一道外國人必嘗的新加坡美食便是辣椒螃蟹了。
辣椒螃蟹起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而這道色香味俱全的海鮮硬菜,也體現了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一面。
辣椒螃蟹用的是馬來的香料,烹饪方式則是用的華人的技法,而且最初辣椒螃蟹配的是法式面包來蘸醬料,到了後來才改成饅頭的。小小一只螃蟹裏,結合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也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了。
海南雞飯的名氣也非常大,不輸于肉骨茶和辣椒螃蟹。而新加坡海南雞飯的發源地其實並不是海南,而是廣東白切雞與海南文昌雞的做法融合而成。而一盤完美的海南雞飯,還要搭配上南洋風情的醬料與班蘭葉煮的飯,這樣才最新加坡,最正宗。
就像海南雞飯不是起源于海南一樣,印度炒面也不是起源于印度。
這個面的原材料有醬油、番茄醬和咖喱香料等,起初,印度炒面是由印度的回教徒小販騎著三輪車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中叫賣的,所以才有了這樣一道如今的印度餐廳裏必有的美食。
炒面不是印度的,那麽咖喱角總歸是了吧?
雖然咖喱角的名字中有“咖喱”二字,但它的來源還真不一定是印度。
咖喱角的身世非常複雜,它與馬來的小吃有淵源,又和英國的餡餅比較像,還與葡萄牙的卷餅有幾分關系,在各個民族美食的糅合下,出現了這樣一道街頭巷尾流行的美味小吃。
羅惹則是一道其他地方的人很少聽過的新加坡菜。其實羅惹是馬來語“rojak”的音譯,意思爲“大雜燴”。
這道菜由名字便可以知道,裏面的內容非常豐富,是由各種東西雜燴而來。黃瓜、黃梨、豆芽、油條……各種各樣的原材料與風味醬料結合在一起,便有了羅惹這酸辣鮮甜的獨特風味。
新加坡有這麽多的民族,這麽多的文化,這麽多的風情,不是一道菜可以概括得了的。這些美食結合在一起,才組成了舌尖上的獅城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