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0周年。20年來,有一項活動駐港部隊每年舉辦、從未停止,成為香港市民了解駐軍的一扇窗口,也成為增進軍民情誼的橋樑和紐帶。
這,就是軍營開放活動。
據統計,截至2016年7月2日,駐軍先後組織28次軍營開放,累計有62.7萬香港同胞走進軍營,一睹駐港部隊風采。這樣長時間、大範圍、高頻度的軍營開放活動,在解放軍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說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也是一張靚麗「名片」。
筆者通過查詢歷年來媒體的公開報道,試圖對駐港解放軍的軍營開放活動做一個梳理,讓大家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駐港部隊這些年來走過的奮鬥歷程,以及軍營開放發生了哪些變化。
駐港英軍的開放經驗
為什麼駐港部隊要堅持開展軍營開放活動?
據筆者分析,這可能參考借鑑了駐港英軍的一些經驗做法。
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前,為順利實現防務交接,駐港解放軍和駐港英軍之間開展過一些互訪交流。最後一任駐港英軍司令員鄧守仁,在與駐港部隊首任司令員劉鎮武交流時表示:「現在轉到另一個問題,怎樣與市民之間接觸,讓市民覺得你們的存在是很自然的事……英軍有一個良好的接觸系統,對慈善事業積極支持,開展以一些單位為基礎的全港性的例行活動,我們也安排一些開放日,公開讓市民進來參觀,周末大概可以達到4萬多名參觀者。」(引自劉鎮武:《親歷香港回歸祖國》,第91頁)
英軍在港經營150多年,軍營開放是他們公關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為了加強與老百姓的接觸,減輕他們對其侵略者、占領軍身份的牴觸情緒,獲得民眾對軍方的支持。
那麼,英軍在香港的軍營開放活動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肯定有軍事科目表演、軍事裝備展示等內容。在反恐演示方面,皇家海軍陸戰隊的隊員會從維斯塞斯直升機迅速滑降而下,隨後進行徒手搏擊、空手奪槍、奪刀及襲擊崗哨等表演。表演過後,民眾可以登上裝甲車、直升飛機、艦艇一探究竟,還能拍照留念。
民眾參觀英軍直升機
民眾登上英軍FV603裝甲運兵車參觀
當然,英軍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表演。例如,摩托車特技駕駛表演分為單人駕駛、摩托車超越障礙、同一車輛上多人疊羅漢等好多類;軍犬執行巡邏、撲倒敵人、搜繳毒品和爆破品等任務演示;飛龍跳傘隊進行花式跳傘表演,在空中組成各種圖案;開展粵港特色的舞獅表演,以及軍樂隊列演示等。
英軍的開放也有嘉年華的性質,安排了很多遊樂項目。比如,昂船洲軍營設有專門的遊樂區,安排了快樂火車、騎馬、彈床等遊戲。石崗營區開辦小型音樂會,其中很多是尼泊爾音樂。開放現場有諸多美食攤檔,售賣中式、英式、尼泊爾式及印度式食品,還有人推銷香菸和酒水,熱鬧喧譁如同過節。
駐港英軍開放昂船洲軍營
慈善,是英軍開放的一個主題。因為英軍僱傭了很多尼泊爾僱傭軍(即「啹喀兵」,內地譯為廓爾喀兵),因此英軍會在現場推銷慈善抽獎券,幸運兒會獲得香港來回尼泊爾的機票、家電等獎品。而現場籌集到的資金,主要投放於公益金和啹喀福利信託基金,以及適當改善軍人及家屬的福利待遇。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啹喀兵」對英軍的忠誠度。
時至今日,香港規模最大的體育籌款運動——樂施毅行者越野競賽,最早就是「啹喀兵」於1981年發起的。這些出生在山地的僱傭軍,在山野行軍如履平地,他們把100公里山路急行軍作為鍛鍊體能的一種方式,鼓勵市民組隊參加,並將籌集款項其中一部分定向援助尼泊爾,幫助家鄉的窮人改變命運。
這些經驗做法,或許對駐港部隊也有一些啟發作用。
進駐初期更多展示文明之師良好形象
進駐初期,駐港解放軍開展軍營開放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增進民眾對解放軍的了解,消解社會上的種種「威脅論」、「恐怖論」等思潮。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開展談判時,解放軍是否駐軍香港就是雙方角力的重點。英國人乾脆拋出了「駐軍以後,老百姓就嚇壞了,都要移民了」之類的荒唐理由。一些媒體對解放軍進行妖魔化宣傳,引發了市民的恐慌情緒。
當時在黨內軍內,對是否駐軍這個問題,意見似乎也不太一致。甚至一位領導同志在香港媒體記者追問下作了模稜兩可的答覆,被該媒體大肆炒作「解放軍可能不駐軍」,引起軒然大波。最終,是鄧公一錘定音,駐軍問題才最終敲定。
然而,解放軍進駐初期,香港市民並不太了解這支陌生的部隊。當時的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駐軍的認同率僅為37%。在解放軍進駐時,香港電台反覆播送:「解放軍要來了,但我們不是被解放。」
進駐後首月,《信報》直言不諱地說:「對於香港市民而言,駐港解放軍就像是蒙著神秘面紗的存在者,故一次輕微的汽車碰撞,亦可以成為轟動全城的大新聞」。文中所指的「輕微的汽車碰撞」,是香港摩托車與軍車發生的一起小事故,但有媒體卻做出了「電車騎士狂撼駐軍軍車」的「驚天動地」標題,吸引了足夠的注意力。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敞開大門,請香港同胞走進軍營,讓他們看到駐港解放軍並非洪水猛獸,而是親民愛民、熱情友善的文明之師,是嚴守紀律、絕不擾民的鐵軍。
於是乎,1997年10月1日,即駐港部隊進駐香港僅3個月後,在進駐初期各項工作異常忙碌的情況下,駐軍開展了第一次軍營開放活動。此後,軍營開放就成為定例,早期大部分在「五一」「十一」間舉行,現今一般在「七一」組織。
對此,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警務處處長的鄧竟成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在回歸初期,香港市民對駐港部隊的認識不多,還有就是對駐港部隊有一種神秘的感覺。但是駐港部隊官兵們很快就把他們的手張開來。」
進駐早期的軍營開放活動,很多內容都是直接展現文明之師的風采。比如,軍樂隊、儀仗隊有軍樂隊列表演,海軍安排有旗語操,文工隊要組織演出,等等。
三軍儀仗隊作隊列演示(圖/中新社)
熱情為市民講解
在軍營文化活動中心,安排多才多藝的官兵為市民表演書法並題字留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尉軍官陳圳煜,欣賞和向他索要字畫的人在他的桌前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為滿足每一個參觀者的願望,他連水也顧不上喝一口,一連寫了五個小時。
每次軍營開放活動,駐軍都要把每一個細節考慮周全,比如說驗票安檢如何更高效,飲水點怎麼布設,移動廁所怎麼安排,醫療點設在哪兒,等等。每名參觀者在入營時都可以領到一個小手提袋,裡面裝有帽子、餅乾、汗巾、礦泉水等物品,物品十分豐富,考慮也頗為體貼周全。
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軍民互動的那些暖心瞬間。比如,軍人推著殘障者的輪椅,攙扶他們上艦艇,面帶微笑地與民眾合影。眼看烈日下的軍人,即使汗流浹背也軍姿嚴整,一位正在登艇的市民,掏出了口袋中的手帕,輕輕地替官兵們擦去臉頰的汗珠。這位解放軍,則是感動得幾乎落淚。
香港市民與駐港部隊士兵合影留念(圖/新華網)
進駐一周年之際,媒體上關於駐港部隊「大驚小怪」的標題少了很多,出現在版面上更多的是「港人:解放軍不再可怕」「港人對解放軍不安感大降」。標題背後,隱藏著香港同胞對駐港部隊的認可,顯示著雙方心理距離的逐步拉近。
隨著開放活動的增多,同時駐軍還相繼開展了義務植樹、無償獻血、慰老愛幼、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等活動,讓港人對解放軍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更加感受到他們愛港親民的情懷。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解放軍的認可度一路攀升並維持在95%左右。
當前更加凸顯軍事方面硬的一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發展,駐港部隊的軍營開放活動,越來越多地展現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更加凸顯軍事方面硬的一手,讓香港市民對其威武之師的本質定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今年6月16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二十周年暨中央軍委授予「香港駐軍模範特戰連」榮譽稱號命名大會,在香港昂船洲軍營舉行。
剛剛被授予榮譽稱號的,是駐港部隊某旅特戰一連。這些年,他們高標準完成了各項極難險重任務,被譽為「香江利刃、特戰尖兵」。其中一項,就是在軍營開放中擔負獵人戰爭課目的演示任務,向市民展示特種兵過硬的戰鬥技能和密切的團隊協同。
獵人戰鬥表演(圖/中新網)
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令下,密集的槍聲營造出一派緊張的戰鬥氛圍,特戰隊員從十幾米高的樓頂順滑索而下,一邊滑一邊對準目標猛烈射擊。隨後,他們相繼進行了扛舉圓木、飛躍輪胎掩體、鑽涵洞、信任背摔等項目,樣樣都是勁到爆。尤其是猛士車越頂,幾名戰士坐在馬路中間,待高速行使的猛士車快要撞到他們時,他們才依次向後倒去,讓車輛幾乎是擦著他們腦袋通過,驚險刺激的場景引得觀眾席不時傳出陣陣驚嘆聲。
「巾幗不讓鬚眉」。2012年初,這個連隊組建了陸軍部隊首個女子特戰排。當年「五一」,她們就在軍營開放活動中精彩亮相。女特種兵們個個英姿颯爽,摩托車特技駕駛、捕俘拳、倒功、匕首刺,10多項特種技能幹凈利落、勇猛有力、整齊劃一,現場觀眾直呼「解放軍女兵真霸氣」,香港媒體紛紛把她們譽為「香江霸王花」。
女特戰隊員精彩亮相(圖/新華網)
2013年7月1日,駐港部隊舉行了新型護衛艦惠州艦、欽州艦的入列命名授旗儀式。從這一刻起,艦艇大隊實現了從「艇」到「艦」的歷史性跨越,履行海上防務的能力更強。隨後,新型護衛艦向香港市民開放,人們在碼頭上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上艦觀看先進的主炮、飛彈和魚雷等設施,感受新型艦艇舒適的空間和卓越的性能,很多人在艦載直升機前面拍照留念,其中包括家住赤柱、花了2小時坐車趕過來的陳老先生。他那一年已經76歲,聽說新艦入列了,特意帶著太太過來嘗「頭啖湯」。
新型艦艇入列(圖/新華網)
新型艦艇入列,吸引民眾登艦參考(圖/中新網)
同樣是在2013年,駐軍首次向民眾開放單兵雷射模擬對抗訓練體驗活動。在模擬對抗區,很多市民排著長隊,就是為了親身體驗解放軍95式自動步槍。在官兵現場指導下,他們舉槍瞄準對面的模擬敵軍並扣動扳機,如果瞄得準的話,雷射感應頭盔就會引燃彩煙,表明敵軍已經被消滅。這讓很多軍迷大大地過了一把癮。
市民體驗雷射模擬對抗系統(圖/中廣網)
「駐港部隊實彈演練耀武揚威」
除了每年的軍營開放活動,這兩年,駐軍還特意舉行了兩次特別的「軍營開放」。我們先看看一位記者寫的採訪手記——
「駐港部隊進駐香港以來,一直舉辦開放軍營、軍事夏令營等活動,我亦曾進入過軍營採訪,感受過駐港部隊與市民親近,不過採訪軍事演習仍是第一次。儘管事前已有足夠心理準備,但當自己親臨現場,軍演場面仍是令我倍感震撼……」,這是一名香港記者在現地採訪駐軍首次公開聯合軍演後,在報章上刊發的。另一家媒體的記者則說:「過去,駐軍在回歸日前後,只是開放軍營,展示一下裝備及日常生活點滴,今次才令港人大開眼界……」
震撼,是這次公開演練香港各界帶來的最直接感受。
這是2015年7月4日,駐港部隊在青山訓練場組織「香江衛士-2015C」聯合實兵實彈演習。這也是駐軍進駐18年來,首次公開組織演習,因此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當然,演習的精彩場面,也絕對沒有讓他們失望。不但有裝甲車、迫擊炮、反坦克火箭猛烈轟擊,還有武裝直升機發射飛彈精準命中目標,以及特種兵乘坐直升機滑降、對敵指揮所發起「斬首行動」。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和讚嘆聲。
「香江衛士-2015C」聯合實兵實彈演習(圖/中新網)
翻開第二天的報紙,「駐港部隊立威、反恐軍演震山」「駐軍首公開亮劍」「18年來首次,精銳武器盡出——駐港部隊實彈演練耀武揚威」等標題一個比一個醒目。香港媒體普遍對駐軍開放透明表示歡迎,一致認為軍演展示了駐軍武器精良、訓練有素的「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
2016年10月31日,「香江衛士-2016D」聯合軍演再次公開組織,並新增無人偵察機現地偵察、裝甲車發射「紅箭-73」反坦克飛彈等內容,表演更加有看頭,也更加全面地展示了駐軍開展軍事訓練取得的成績。
除了公開軍演外,2016年駐港部隊還首次走出國門,遠赴馬來西亞參加「和平友誼-2016」中馬聯演,在國際舞台上作了一次精彩的亮相。無論是參謀部演練還是實兵分隊的訓練,中馬兩軍相互學習、相互提高。這對於駐港部隊來說,無疑是開闊了國際視野,提高了履行香港防務的本領和標準。
「和平友誼-2016」中馬聯演(圖/龍炎軍事)
「和平友誼-2016」中馬聯演(圖/中國軍視網)
香港回歸20年來,駐港部隊的軍營開放活動既始終堅持,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縱觀這些年的軍營開放,有一個明顯的從注重展示文明形象到更加凸顯軍事力量的轉變過程,在這背後,是駐軍從「站穩腳跟」、到「有所作為」、再到「積極作為」的指導思想的變化,同時也因應了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和使命任務的拓展。
20年是一個節點,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相信在未來的時光里,駐港部隊的軍營開放活動還會一直舉辦下去,而且會拓展更多的項目,展示更強的實力,帶給香港同胞更大的驚喜。
我們一起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