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Edson C. Tandoc Jr副教授和研究員Zhang Hao Goh研究發現:人們花在臉書上的時間越多,越容易得抑郁。而那些因爲使用Facebook而出現抑郁迹象的人會在社交網站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並逐步進入抑郁的惡性循環。
作爲In-Cube的負責人兼NTU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教授,Tandoc表示,“社會等級理論發現人們往往無可避免的進行比較,因爲這是人們了解自己社會身份的方式。但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因爲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而産生心理上的落差。”
教育部長Chan Chun Sing在于學生的公開對話中談到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體會産生對“缺失”的恐懼感,一言以蔽之,即同輩壓力(peer pressure)。
臉書APP,圖片來源:search engine journal
據路透社在2017年的報告中顯示,新加坡境內使用最多的社交類産品爲FaceBook。而在2020年,FaceBook依舊蟬聯冠軍,僅次于WhatsApp。
“新加坡的人們並沒有發現在使用FaceBook進行發帖或消費平台內容時所存在的差異”,Tandoc教授說,“雖然新加坡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用戶使用FaceBook時長和抑郁的幾率偏高,但是年齡和教育水平在此的影響甚微。”
圖片來源:economic times
在NTU調查研究顯示,年齡在18-65歲之間的用戶平均每天在FaceBook上花費的時間爲2.5小時。
當受調查者表示他們在使用FaceBook時會産生嫉妒等負面情緒,這與産品的使用和抑郁的傾向有直接的聯系。但研究顯示,這些用戶並不會停止,而是更加沉迷其中。
負面情緒,圖片來源:caiyun app
“當我們看到其他人好的一面時,我們會感到壓力,希望自己更富有、更美麗、更成功、有更多followers,”在線咨詢服務機構Talk Your Heart Out的咨詢師Edmund Chong說,在互聯網上與他人進行比較會産生雙重影響,因爲人們只看到別人好的一面,並可能會因此而感到自卑。不過當他們看到別人過著看似理想的生活時,這也會迫使他們展現最好的自己。
抑郁症的起因是由與他人的沖突或急性環境壓力因素(如裁員或重大疾病)等問題引起的。社交媒體是一種常見的促成因素,它加劇了壓力的産生。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尋求認可時,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則更會讓人感到不安。
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在于使用社交媒體的人。
社交軟件,圖片來源:pixabay
對此,Edmund Chong的建議是,第一步通過提升自我意識遏制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當人們意識到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動機和意圖時,就不會受到影響。
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