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和北約撤出阿富汗的行動,軍事專家原本推估塔利班可能三到六個月便能打垮阿富汗政府重掌政權。
然而,跌破大家眼鏡,塔利班僅僅九天便攻破19省首府和首都喀布爾,阿富汗幾乎全境淪陷,總統流亡,剩下副總統和少數反抗軍仍在頑抗。
美國撤軍無疑影響和盟友間的信任關系。近期流傳的“今日阿國,明日台灣”便是質疑美國既能放棄阿富汗,爲何不能放棄台灣?
的確,中國從未停止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但從實務上來說,中國要以武力攻占台灣,和塔利班攻占阿富汗,在軍事上的難易度有著天壤之別。
阿富汗戰場
阿富汗有著“帝國墳場”這樣惡名昭彰的外號。
它不僅讓美國陷入20年的戰爭泥淖,20世紀還讓當時強大的蘇聯铩羽而歸,19世紀時更讓大英帝國在此折戟沉沙。大量的山地、高原更利于遊擊隊藏身于此,武裝民兵部隊在此化整爲零,使持有優勢火力的外國軍隊幾乎無用武之地。
根據西點軍校的美國反恐中心估計,塔利班核心力量爲六萬名戰鬥人員。但如果加上其他民兵組織和支持者,這個數字可能超過20萬。雖然阿富汗政府軍號稱坐擁30萬兵力,但內部貪腐嚴重、虧空糧饷,甚是虛報人數,戰力大打折扣。
對比起阿富汗政府軍,台灣目前常備兵力約19萬人,另有受過軍事訓練的預備兵力290萬人左右,在美國知名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2021年的最新評比榜上,在14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22(新加坡排名40)。精銳大多集中在海空軍,且擁有僅次于以色列、全世界密度第二高的防空飛彈防禦網。
台海戰爭怎進行?
若中國軍隊真的向台灣出動武力,像塔利班那種先打遊擊戰、後來再集結部隊閃電攻占要點的戰術,是無法複制的。
很簡單,因爲台灣是海島。遊擊隊怎麽過來?遊過來?還是空投?真的過來了要怎麽回去?
況且以台灣的兵力,想打下來必須得靠大規模的軍隊,如此就不可能以小部隊突襲式的方式進行。因此這勢必牽涉到龐大的人力物力調動,再怎麽快也需至少三個月的時間籌備,以兩岸情報單位互相滲透的程度,在初期准備階段人家就會知道了。
事實上,台灣島就是因爲極度易守難攻的地形被譽爲“不沉航空母艦”。
橫跨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台灣海峽,可不像是隔了一座橋的柔佛海峽那樣,而是橫渡距離140公裏以上、海象惡劣的“黑水溝”,在早年清朝大量漢人移民來台時,更有“六死三留一回頭”之說,可見渡海之困難重重。
在中國最理想的藍圖下,最好的局面就是在壓制台灣海空軍、封鎖邊境的情況下,便能勒逼台灣本島投降。
但台灣本島也具備相當的自給自足能力,況且時間拉長了,國際幹預的變數也更大,在實務上要在這個階段武統台灣是不大可能的。因此還是得回歸基本,用步兵攻占,全面癱瘓政府單位和重要據點。
面臨台灣海峽的天險,中國軍隊想上岸前可有得忙。史書《左傳》記載著“渡河未濟,擊其中流”,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軍事家便知悉軍隊在渡過水域時的凶險之處。
首先,中國軍隊必須先盡可能殲滅台灣海空軍,並且大規模轟炸台灣本島的各大戰略據點,包含飛彈基地,炮兵陣地等。否則大部隊渡海時,便得面臨台灣火力的大規模轟炸,上岸前就得損失慘重。
好罷,我們就先假設中國軍隊成功摧毀台灣海空軍,並重創防空網和地面火力。再來是不是船來把人卸了就完事了?
史上最難的登陸戰
最常被軍事家作爲中國軍隊大規模登陸台灣的戰爭樣板,便是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第大登陸”。
當時盟軍已取得絕對的海空優勢,面對五人左右的德國守軍,首波出動了15.5萬兵力,包含6千艘船艦、上千架飛機,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才得以搶灘成功。
以台灣目前至少能動員45萬人的戰力來看,中國軍隊第一波攻勢至少得投入三倍以上兵力,也就是135萬大軍來實施搶灘任務。
但,不好意思,台灣完全沒有可以容納大規模部隊的登陸地點。
台灣海岸線破碎,懸崖與都市交錯其中。根據美國智庫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在“中共攻台大解密”一文中寫道,僅有14個小型海灘能供登陸作戰使用。
于是乎,中國的登陸部隊,必須乘著大量民用船艦(當前中方船艦還沒有這麽大的輸送能量),冒著台軍的地面火力和反艦飛彈的威脅下橫渡台灣海峽,然後被迫分割成較小的部隊在不同灘頭上嘗試登陸,而且上岸後面臨的是強化過的灘頭陣地和優勢兵力的台灣軍隊圍剿。
學者易思安描述這樣的軍事行動將會是史無前例的超大規模作戰,不論諾曼第大登陸、美軍登陸沖繩島等經典戰役都無法類比。 福布斯雜志也將預想中的台海戰爭比喻爲一場“末日劫難”。
別忘了,適才的假設,還都是建立在美軍和國際社會沒有幹預的前提下。
美國若要插手調兵遣將,美軍最近的基地就在沖繩,距離台灣600多公裏,要趕過去也就眨眼的事。
那就又回到老問題了,美國既能放棄阿富汗,爲何不能放棄台灣?
牽制中國必要的棋子
20年前911事件爆發,那時美國敵人是中東的恐怖份子;20年後的今天,美國的頭號假想敵又是誰?
無可否認的,當今中東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往。美國撤兵,不足以解釋爲國力已然衰弱,而是得诠釋成美國認爲阿富汗的局勢已經無可救藥,有必要將資源集中在更重要的目標上。
早在20世紀,美國便有“第一島鏈”的概念,北從日韓、南至菲律賓。作爲防堵中、俄勢力向外擴張的第一道防衛線,台灣恰好正在這條防線的中心。
答案應該很明顯了,美國放棄阿富汗,是因爲阿富汗不再那麽重要;美國不大可能會放棄台灣,因爲台灣還很重要。既然目前世界的局勢美國需要制衡中國,那台灣便是美國牽制中國的前哨站。
台灣自己也知道這點,于是從蔣介石時代,便有意將自己和美國綁在一起,包含軍事上的合作,包含民間、産業上的投資。美台雙方的連結越深,美國放棄台灣的代價也就越大。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把當今台灣夾在美中兩大國局勢形容爲“空前難受但空前安全”。
中國當局自然知曉武力犯台難度極高,且很難避免與美軍開戰;美方也不會想和中國輕啓戰端,打恐怖份子都得砸一堆錢,跟中國這種大國開仗,軍事開銷根本是無底洞。雙方就這樣保持一個微妙的恐怖平衡,不會想去輕易地打破。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國家有義務爲了別人而損害自己的利益。
美國對阿富汗是如此,對台灣也是如此。
台灣做爲在美、中間左右逢源的棋子,強化自己的實力才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畢竟這個世界上,到最後都是用實力在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