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23時44分,人民軍隊首批三支醫療隊全部抵達武漢機場,次日全面投入救治工作
在那個過去不久的除夕之夜,全軍唯一一支伊爾-76大型運輸機部隊——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緊急出動,運送分別由陸軍、海軍和空軍軍醫大學抽組的3支醫療隊,率先馳援武漢。就在今天淩晨,“昆侖雄鷹”再次出動8架伊爾-76,分別前往沈陽、蘭州、廣州和南京裝運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和醫療物資,旋即飛往武漢。
▲這是繼汶川、玉樹抗震救災之後,人民空軍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同時出動大型運輸機數量最多的一次。注意下圖背景裏,廣州白雲機場的停機坪上停放著多架大型民航貨機
無需多言,正如過往的一次次考驗說明的那樣,人民軍隊仍然是永遠值得信賴的國之幹城。而隨著“戰疫”的持續,同樣無需多言的是,國家要想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絕不僅僅是人民軍隊自己的事兒——就像上面那張圖裏,軍機和民機數量的比例那樣。
▲不僅是持續至今的治療工作,已經由人民軍隊接收,將于2月3日正式成軍,開始收治病人的火神山醫院,以及即將完工的雷神山醫院,都是軍地聯合建設的成果
在媒體的相關報道中,“攻堅戰、總體戰、主動戰”這組關鍵詞頻繁出現,體現了此次抗擊疫情的三個層面。“攻堅戰”,說明了戰疫任務的艱巨性;“主動戰”,說明了嚴防嚴控的重要性;而“總體戰”這個之前經常出現在疫情防治中的字眼,則簡明扼要地闡述了打贏這場戰爭所必須依托的要素——整個國家。
▲一說到“總體戰”,很多人會想到一戰德軍將領魯登道夫于1935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不過也有人認爲,早在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1832年的《戰爭論》當中,就有相關論述
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之後,總體戰這個概念發展到今天,其涵義早已超出了前人的論述,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充分發揮國家的整體力量,主動在各條戰線上展開鬥爭,以配合武裝力量取得戰爭的勝利。所以把總體戰的概念引申開來,用于形容全民參與、軍民協同的防疫工作,確實恰如其分。
▲對于狹義的總體戰來說,不僅需要發揮國家的整體力量,更要打擊敵國的整體力量;而在抗擊疫情這場總體戰中,則需要在與病魔戰鬥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對國家整體力量的影響
如今疫情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傳播,全國性的生産工作計劃被迫調整,這在短期內對國民經濟等方面勢必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由于近兩年來,強敵在軍事、外交、經濟等領域對我國的動作進一步加重加快,所以對這場影響深重的疫情背後是否有生物戰的迹象,網上的爭論一直未曾斷絕。但相比核武器和化學武器,各國在生物戰領域都諱莫如深,透明度極低,使得爭論往往陷入缺乏有力證據的空對空之中。
▲從科學的角度說,這個問題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繼續研究論證;但從國家安全的格局來說,仍要把它當做對手發動的一場全面戰爭來應對,而不能簡單以“陰謀論”視之爲無物
客觀上說,無論是不是其發動的生物戰,通過跟蹤了解這次疫情在我國的發展、以及我國的應對情況,潛在對手對我國的生物防禦能力,以及在軍民衛勤領域的動員能力等重要戰爭潛力領域,都會有一個更爲准確及時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對于任何形態的戰爭准備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考慮到湖北地處九省通衢之地,武漢還是聯勤保障部隊總部機關——武漢聯勤保障基地所在地,對手足以通過這次疫情獲取相當的信息量
一場戰爭的經驗教訓,終將爲下一場戰爭服務。隔岸觀火的對手在磨刀霍霍,正在救火的我們不僅要打贏這場全面戰爭,更要清醒認識到戰爭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借用《解放軍報》2014年一篇報道的話說就是,“(我軍)存在著打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幹部指揮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的問題。”
▲面對災難,人民子弟兵沖鋒在前;面對新時代的挑戰,人民軍隊改革在前
爲了解決“兩個不夠”的問題,人民軍隊近年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軍改進程。而在其中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各軍兵種新訓大綱中,究其革故鼎新、與實戰化對接的種種細節,其實說到頭來,往往要從基本功環節——此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認識到這一短板,甚至還有人仍然認爲這是我們的優勢——抓起。
▲我們之前曾多次提到,引入外軍戰訓思維的空軍航空兵新訓大綱,正在從基本功開始改變新一代軍人的飛行與作戰習慣
武裝力量如此,國家亦如此。我們的“基本功”優勢,更多是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的;盡管新中國已經走過了70年發展之路,但就像不同部隊之間的戰鬥力建設水平存在差異,地方政府的“基本功”也有高低之分。在共同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的這場實戰中,固然有很多新問題,但也有不少導致了嚴重後果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爲責任心缺乏、執行力不足等“基本功”的缺失。
▲在這場戰疫中暴露出的“兩個不夠”短板,既是一次不打招呼的嚴格考試,也是爲下一場戰爭摸清底數——無論它會以什麽形式到來
那麽這些和我們經常談論著的、一些讀者朋友們更是在全身心准備著的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又有什麽關系呢?打仗看上去只是軍人的事兒,但戰爭從來都不會像兵棋推演那樣,在沒有平民的環境裏進行。由地方機構提供的直接間接保障、民間正常生産生活秩序的保持、乃至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的輿情動態等等,這些都將成爲影響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我們常說“地動山搖”,在總體戰環境下,如何在實現戰爭目標的同時,防止自家的土地、祖國的山河被強敵撼動,經此一役,更是需要嚴肅看待的問題。
▲作爲一個後發國家,中國在諸多新興領域都取得了彎道超車式的成就;但作爲一個在冷戰期間國力一直有限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大國應當具備的“基本功”,中國仍然有著需要補課的地方
對于一個長期處于和平狀態的國家來說,2020年的這場影響著整個國家和幾乎每一個人民的總體戰,帶來的損失與教訓已經堪比一場戰爭。在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次對外戰爭的總結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場戰爭打出XX年的和平/發展環境”的說法,那麽經過這場戰爭,又會讓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做出哪些調整,會讓我們在面對下一場戰爭時多出幾分勝算?
▲一切戰爭中出現的新武器、新戰法,都值得關注。比如在這場疫情中,盡可能減少“人傳人”發生,是各類封控手段的核心,這是否會推動未來各類無人運輸物流手段的發展呢?
祝每一位在崗與在家的讀者朋友們身心健康,共同打贏這場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