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沖擊人們生計,更加劇社會斷層和其他潛藏問題。李顯龍總理今晚(8月29日)發表國慶群衆大會演說指出,要確保新加坡人的生活素質不斷提高,一代比一代好,政府和人民須攜手共同應對各種社會挑戰,特別是如何幫助低薪員工、如何應對外籍員工所帶來的競爭,以及如何謹慎處理種族課題。
以下是李總理演說的五大重點:
李顯龍總理8月29日發表國慶群衆大會演說。(海峽時報)
1. 三策略提高低薪員工收入
政府雖已通過住房、醫療、教育和退休等補貼扶持本地低收入員工,但在疫情期間,這些主要從事清潔、送餐和保安業的前線人員仍得面對不小的壓力,因爲他們的工作比較容易不保,積蓄也不多。爲進一步幫助低收入員工提高收入,李總理宣布采納勞資政三方的建議,通過三大策略改善這些員工的薪資條件。
一、雇主必須確保屬下全體本地員工的月薪,達到1400元的“薪金門檻”(Local Qualifying Salary ),才能聘請外籍員工。目前,企業聘用外籍員工前,須按比例聘用月入超過薪金門檻的本地員工。李總理並未說明薪金門檻的施行日期,但他指出門檻標准將時不時調整。
二、漸進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的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大,零售業明年將成爲第五個實施漸進式薪金模式的行業。餐飲業和垃圾管理業未來也會加入這個行列。
清潔、保安及園景業已強制實行漸進式薪金模式,電梯維修業則會在明年全面落實。李總理說,在漸進式薪金模式下,一名清潔工現可月領至少1200元。再過兩年,這筆月薪將調高到至少1500元;到了2025年,則會提升到至少1900元。
三、政府將針對實施漸進式薪金模式的企業,推出新認證計劃,目的是讓消費者明確知道,哪些公司爲本地員工提供“像樣的薪水”。作爲商品和服務的大型采購方,政府將發揮帶頭作用,未來只向獲得“漸進式薪金標志”(Progressive Wage Mark)認證的企業進行采購。李總理並未說明認證計劃的施行日期。
2. 立法助中等收入國人免受職場歧視
不只低薪員工,中等收入國人也因爲外籍員工所帶來的競爭,擔心飯碗被搶走。李總理說,早在疫情暴發前,這些國人就已對持工作證件來新工作的外籍人士不滿,而如今不明朗的經濟前景使問題更加尖銳。
爲緩解國人不安,李總理宣布政府將把現有的公平雇傭指導原則(Tripartite Alliance for Fair & Progressive Employment Practices,簡稱TAFEP)變成法律,更有力地對付歧視本地員工的雇主。
立法通過後,政府將新設一個與“雇傭糾紛索償庭”(Employment Claims Tribunal)同質的審裁庭,專門處理涉及國籍、性別、年齡、種族、宗教和殘疾的職場歧視案件。李總理說:“把勞資政公平與良好雇傭聯盟的指導原則納入法律是個重大的舉措,它顯示我們絕不容忍職場歧視行爲。”
除了打造公平的職場環境,政府也會確保我國引進的就業准證和S准證的外籍員工,符合一定標准,以便人盡其才,悉用其力。政府下來將持續穩健地收緊就業准證和S准證的條件,但不會猛然調高門檻,以免對企業造成傷害。
就業准證是發給擔任經理、執行員或專員職位的外籍員工。他們的月薪至少要有4500元,金融業則至少要有5000元。年級較大、經驗較豐富的員工,薪金門檻也較高。S准證外籍員工的月薪則至少要有2500元,薪水須與工作經驗相符。這些員工須有大學文憑或專業文憑以及相關工作經驗。
已關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Video Details Play
3. “華人特權”在新加坡毫無根據
前些日子,種族事件在本地接二連三發生,不但引發諸多爭議,也掀起有關我國是否存在結構性種族主義、“華人特權”的討論,影響到族群之間的感情。李總理在華語演講中強調,政府在制定法律和行政措施時,在各族之間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族,所謂“華人特權”(Chinese privilege),在新加坡毫無根據。
李總理說,對我國各種族一視同仁,是新加坡最基本的建國政策,而這個方針獲得本地華社的支持,華族爲顧全大局也做出妥協,譬如在半個世紀前接受英語作爲共同語言,讓少數種族生活得更安心。對于作爲人口多數的華社當年所做的重大讓步,李總理表示感謝。“我們使用英語,也意味著只會華語和方言的華族,是處在不利的位置。因此,所謂的‘華人特權’,在新加坡是毫無根據的。”
不過,李總理也指出,平靜的日子過久了,一些華人可能漸漸地把種族和諧視爲理所當然,結果失去一些敏感度,忽略少數種族的感受。他在英語演講中說:“我知道,比起多數種族,當一名少數種族成員要來得更辛苦……多數種族必須對少數種族同胞所關切的問題更敏感,我們也要有勇氣表態,和種族歧視劃清界限。”
李總理呼籲各族新加坡人繼續以大局爲重,互相妥協,因爲“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長久維持社會的和諧與國家的團結”。
已關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Video Details Play
4. 處理種族事件剛柔並濟
要根除種族歧視,就必須改變社會態度,但這費時費力。政府決定針對種族問題立新法,這不僅有利于政府集中權力處理種族課題,也有助于推動人們改變行爲和態度。
李總理說,我國目前通過不同的法律來處理嚴重的種族相關違例行爲。這些法律分散在不同的條文裏,如刑事法典和煽動法令,而且大多針對犯罪行爲和懲戒措施,甚少涉及規勸和改造。新的“維持種族和諧法令”(Maintenance of Racial Harmony Act)一旦通過,將把政府處理種族課題的權力加以整合,也會納入一些柔性的措施,如勒令冒犯其他種族者停止冒犯行爲,並要求他們進一步了解其他族群,從而修補關系。他說:“這樣較柔性的做法能療愈傷口,而不是留下怨恨。”
我國目前已有與“維持種族和諧法令”相近的“維持宗教和諧法令”。迄今,沒有人在這項法令下受懲治。李總理說,法令的存在本身就已起到正面作用,幫助克制不包容的行爲和促進宗教和諧。
李總理坦言,法律本身可能無法使人們學會彼此相處或彼此喜歡,但法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社會的良知,由此推動著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改善他們的行爲和態度。他說:“維護種族和諧法令將鼓勵不同種族群體之間自我節制、相互包容。法令也表明,對新加坡而言,種族和諧比什麽都重要。”
5. 回教徒護士可戴頭巾
李顯龍總理8月29日在新傳媒大樓發表國慶群衆大會演說,詳述政府下來如何幫助低薪員工、如何應對外籍員工所帶來的競爭,以及如何謹慎處理種族課題。(海峽時報)
新加坡的種族政策須視國情需要而調整。隨著戴頭巾成爲回教社群越來越重視的課題,政府經過長時間觀察和考慮後,決定從今年11月1日起,允許在公共醫療領域服務的回教徒護士在工作時戴頭巾。
李總理說,戴頭巾已成爲回教社群越來越重要的課題,顯示世界各地,包括東南亞和新加坡對伊斯蘭教的信仰趨勢越來越顯著。而對許多回教婦女來說,戴頭巾已成爲她們信仰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種可以更深切表達身份認同的方式。
李總理指出,政府雖理解有越來越多回教婦女想戴頭巾的意願,但也必須慎重處理非回教徒的反應,以及頭巾課題如何影響社群之間的關系,“因爲戴頭巾不僅是回教徒課題,而是國家課題。”。
根據政府過去這些年的觀察,非回教徒對回教婦女戴頭巾越來越習以爲常,而戴頭巾的回教婦女在多數場合與非回教徒社交時也相當自在,尤其是在醫院裏,一些戴頭巾的非制服人員,與病患和同事都處得不錯。此外,年輕人也更能接受種族和宗教之間的差異。
李總理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積極看待允許戴頭巾的宣布。我們正謹慎作出調整,以確保繼續維持種族和宗教和諧。”
記者:黃順傑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