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再來講講爲什麽中國企業家都來新加坡辦”家族辦公室“。
新加坡MAS金融中心發展部許副局長分享的內部最新數據,在過去3年裏新加坡家族辦公室設立增長超過7倍,其受歡迎程度從數據上可見一斑。
全球不少富豪都來新加坡設立家族理財辦公室,例如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國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戴森公司創辦人James Dyson、海底撈老板張勇等,促使金融機構紛紛擴大財富管理業務搶占商機。其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家更是蔚然成風,成爲圈子裏的新興時尚。
趙洪影的家族在中國從事私募投資和企業並購重組,以北京和深圳爲據點,在香港也置有産業。三年前37歲的她帶著3歲的兒子來到新加坡考察教育及生活環境,很快她就爲兒子報讀了新加坡國際學校聯合世界學院。她原本考慮讓兒子到香港就學,不過相對于香港的教育環境,新加坡中英雙語並重,更接近理想。
孩子教育確定後,她于在2019年將香港的部分資産轉到新加坡,成立單一家族辦公室(SingleFamily Office)。
趙洪影在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我在這裏設立家辦,首要原因是資産保值和安全。同時,新加坡是東南亞經濟高地,從這裏俯瞰東南亞,能抓到很多投資機會,包括一些高科技公司,在新加坡會比中國接觸得更多一些。”
近年來,跟她一樣來新加坡設立家辦的中國企業家顯著增加,但多半低調,媒體曝光不多。
少數廣爲人知者如海底撈聯合創辦人張勇和舒萍夫婦2018年入籍新加坡後,連續幾年蟬聯新加坡首富,難免特別受矚目。
疫情年家辦數量大增
新加坡MAS金融中心發展部的最新數據統計,新加坡截至2020年底約有400個單一家辦。
星展私人銀行財富規劃、家族辦公室與保險方案區域總監李文修說:“過去三年,大中華區客戶每年都取得雙位數增長。我們重點部署資源抓住這塊市場機遇,有信心未來五年能維持這個勢頭。”
三年前,星展的大中華區家辦客戶約占總數25%至30%,如今已增至45%,比重最大。其余35%來自東南亞,歐美及其他地區則占20%。
華僑銀行(OCBC)旗下私人銀行新加坡銀行(BankofSingapore)大中華與北亞財富規劃主管何玉儀向《聯合早報》透露,該行2020年的新家辦客戶總數是2019年的三倍以上。當中,大中華區尋求來新設立家辦的客戶自2019年以來增長了三倍。
高淨值人群對家辦服務需求日益旺盛
2020年初疫情暴發,飛行往來不便,原以爲業務將大跌。沒想到下半年疫情好轉,有更多富商飛來新加坡,從去年7月到現在有60多人探討設立家辦,七成以上來自中國。他們起始投放的資産介于1000萬至2000萬美元。
目前,還有不少人正在計劃,當中一些想安排家人或小孩過來,須親自來考察一段時期才確定,但疫情畢竟影響了跨境往來,隔離要求對他們日常工作有影響,多少造成計劃延緩。
5月17日,招商銀行聯合貝恩公司發布了《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該報告對中國高淨值人群的行爲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全球疫情對經濟市場的影響下,中國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正增長,中國私人的財富市場也迎來了穩健的發展態勢,其中高淨值人群對家族辦公室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財富傳承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高淨值人群家族傳承的意識加強。2019年,53%的受訪高淨值人群已經在准備或已開始進行財富傳承的相關安排,2021年這一比例升至65%。與此同時,財富傳承理念受到新富人群青睐,提前規劃與安排財富傳承目標與框架逐漸成爲新趨勢。
2021年家族辦公室服務的接受度由2019年的不足80%升至近90%。高淨值人群對家族辦公室服務中最期待進一步提升的內容從財富打理和安排演變爲更關注稅務法律、企業經營及能力培養等的專業意見,其中家風及家族內部管理制度、家族企業未來規劃和安排建議、家庭其他增值服務(如專屬醫療、教育資源接入)、稅務籌劃與法律和慈善咨詢等需求明顯。
政策優勢近年更突顯
中國家辦在新加坡數量突飛猛進,主要是新加坡的稅務和相關法律的優勢近年更加突顯,讓他們可對資産規劃進行“超前部署”。
新加坡以低稅聞名,是公認的世界上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無資本利得稅、遺産稅,公司所得稅僅17%,個人所得稅率最高僅22% (中國爲45%)。此外新加坡與74個國家簽訂的避免雙重征稅協議,海外資産不征稅,含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框架下設立家辦,可在所得稅法令第13R和13X條文下申請稅務減免。單一家辦的設立,也無須取得當局頒發的資本市場執照(CapitalMarkets Services License),管理資産者也無須相關金融專業資格,即可申請本地工作准證。
經發局家族辦公室發展組副總裁受訪時透露,通過GIP設立單一家辦者目前僅占少數。
爲了加強新加坡對家辦的吸引力,金管局和經發局在2019年組成家族辦公室發展組。他指出,這個策略聯盟通過打造有利的營運環境、深化各專業領域的能力及強化單一家辦跟新加坡與國際市場的聯通,推動整個家辦生態體系的發展。
除了政策利好,新加坡司法的獨立性在國際社會受到認可,也是一大優勢。
智闊法律董事邱洋博士透露,最近處理的一宗國際項目,交易雙方都不是新加坡機構,交易也完全不涉及新加坡,但雙方仍堅持交易文本以新加坡法律爲基礎。“這是因爲他們認爲新加坡法律更務實、可測、透明、穩定和中立。”
圈子文化加持新加坡聲望
新加坡政府去年1月正式落實VCC架構,家辦也可采用。
VCC可以單一基金形式設立,也可由兩個或以上的子基金組成,分開持有各自的資産和負債,在資産和風險管理上提供更大靈活度。
此外,VCC也不必公開股東名單,投資者可保有隱私。
中國富人之間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近幾年不少前來設立家辦,很大程度上就是受這種圈子文化的助長——有一人來到本地考察和落實後,新加坡種種優勢即在圈子裏口耳相傳,吸引更多人陸續前來。
家辦在VCC架構下享有同等稅務減免,又可讓同一圈子結合資金,以更大規模投資,具有吸引力。
VCC對家辦進行私募投資特別有利。一些中國客戶就曾透露,圈子裏不少朋友正計劃前來。這些企業家已從以上市公司經營者爲主,逐漸擴大到從事私募投資的人士。
私募投資一般涉及一組投資者,在一般公司架構下,所有股東的風險將捆綁在一起。VCC架構則可在法律上把股東各自的風險進行很清晰的切割。
中國資金漸活躍于東南亞投資圈
星展私人銀行的李文修也說,新加坡本身不大,中國家辦以這裏爲基地,投資展望是面向整個東南亞市場,希望在中國以外也打出一片天,星展的局域網絡因此顯現優勢。
新加坡銀行的何玉儀說,銀行以新加坡爲總部,可爲家辦客戶提供本區域獨有的投資管道,包括對沖基金、私募股權、直接投資和房地産,也能從亞洲人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目標。
經發局的陳朝指出,外國企業家設立家辦,擴大了本地起步公司、商業發展項目及投資基金的耐心資本,許多本地公司也獲益于這些成功企業家的指導。
據蔡其樂觀察,新近移居新加坡的中國富商目前主要還是投資在D輪以後或更成熟的企業,早期投資的圈子仍未見到太多他們的身影。
他說:“他們主要是通過私人銀行的管道投資在較成熟企業,畢竟初到本地,還未建立深廣人脈和網絡,還需要時間摸清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