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調查顯示
受到疫情的影響
新加坡民衆患上抑郁症的情況增加
在受訪的1058名的民衆
有約13%的受訪者出現抑郁與焦慮症狀
調查數據的詳情
在受訪的民衆中,有92名受訪者在受訪前的兩周內符合臨床抑郁症的定義,占受訪者的8.7%,99人則符合臨床焦慮症的定義,占9.4%
。出現抑郁與焦慮症狀者有51人,而有51人想過要自殺,分別占4.8%。
疫情影響心理健康
受訪者指出的三大壓力來源爲擔心親友受感染、失去經濟來源如失去工作機會或被迫放無薪假,以及失業。
其他壓力來源包括認爲政府防疫措施、口罩供應與食物供應不足,以及難以跟上不斷改變的防疫條例。
除了抑郁與焦慮之外,有98名受訪者感到壓力,無論輕微或嚴重,占9.3%,有80人則符合臨床失眠的定義,占7.6%。這兩個指標分別是以抑郁、焦慮與壓力量表(簡稱DASS)和失眠嚴重度指數測量。
81.8%的受訪者願意向專業人士求助,如全科醫生、輔導員、綜合診療所的醫生、精神科醫生,以及宗教或精神領袖。
疫情加劇心理健康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城市化以及人口密集的社會,生活節奏快速,而國人也面對來自多方的壓力。
在這個小島國上,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曾患有心理疾病。而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病毒阻斷措施,加劇了新加坡民衆的心理健康問題。
數據統計,新加坡去年的自殺案例達452起,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13%,是自2012年以來自殺案例最多的一年。其中,60歲以上的自殺案例154起,比前年多26%,也是1991年以來的新高。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據新加坡全國青年理事會的調查顯示,新加坡過半的青年認爲心理健康是個挑戰,壓力來源包括對未來感到焦慮、擔心經濟問題、學業或工作表現。
至于年長者,調查顯示,病毒阻斷措施令他們的孤獨感飙升,而獨居老人出現更大的心理變化。
從收入階層而言,冠病疫情在全球加劇了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新加坡也不例外。
病毒阻斷措施導致經濟處于半停擺的狀態,低收入階層在生計方面受到的沖擊最大。
此外,K型的經濟複蘇意味著某些行業更快地走出疫情,或甚至從疫情中受惠,但有些行業則一蹶不振,難以翻身。疫情對企業造成的裂變,徹底改變了職場的結構,也加劇了人們的焦慮與無助感。
爲了應對疫情對不同群體造成的心理影響,新加坡心理健康跨部門工作小組列出了三個主要工作方針:
一是制訂全國心理健康戰略,以協調各機構的工作及追蹤進展;
二是彙集現有的心理健康資訊,以設立一站式的全國心理健康資源網站;
三是制訂全國心理健康能力培訓框架,以統籌心理健康相關的培訓素質、內容和目標。
如何改善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搜索
01 限制新聞浏覽數量
長時間遠離新聞網站和社交媒體,能控制了焦慮症狀。限制閱讀或看信息的時間不會讓你感覺更好。也許該決定如何在特定時間查看新聞;
在推特上盡可能不要點擊有可能觸發疫情信息通知的關鍵詞或賬戶,取消關注或把賬戶靜音;
如果你對WhatsApp群組內的信息不堪重負,請將其靜音,或者隱藏臉書上的相關貼文。
02 與人保持聯系
越來越多人開始自我隔離,自我隔離的人得確保擁有自己所關心的人的正確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
如果你處于自我隔離當中,請在安排例行活動和確保每天有多種選擇之間取得平衡。
實際上,這兩星期可能是一個收獲滿滿的14天。因爲,你可以浏覽檢視待辦事項清單,也可以閱讀一直想要讀的書。
03 避免精疲力盡
放手:放掉思想或感覺:一切都會過去的。你不必回應這些想法跟感覺。你可以想像它們如氣泡或在雲中飄走。
探索:探索當前時刻,因爲在當下的這一刻,一切都很好。注意呼吸和呼吸帶來的感覺。注意你腳下的地面。環顧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可以觸摸的,聞到的氣味。立刻這樣做。
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轉移到那些需要被注意的事情上,或你焦慮“之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或者做其他事情,全身心地轉移注意力到這些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