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事情需要做出選擇,在選擇不了的時候可能會找人出主意。但出的主意總是會有好有壞得,出的是壞主意也就罷了,最怕的就是出馊主意的人。出的這些馊主意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往往都很離譜,甚至特別搞笑。馊主意曆來都有,並且還是花樣百出的,小編在這裏給大家統計了曆史上比較著名的四個馊主意。
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李斯聽取趙高的主意扶持胡亥,李斯這個人本來也算是一代名相吧。出生在公元前284年,雖然不是秦國人,但是卻成爲了秦國未來不可缺少的大臣。李斯的老師是儒家的荀子,不過最後他自己卻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只是靠著一封信就得了嬴政的重用,之後更是輔助嬴政滅掉了六國建立秦朝。但秦始皇身死之後他卻做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注意,這個錯誤不僅間接導致了數年之後秦朝的滅亡,也導致了他一家的滅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去世,留下遺诏令他的長子扶蘇回來主持葬禮,意思就是主持葬禮完之後就繼承帝位。結果趙高、李斯、胡亥三個人密謀了奪位,事後胡亥昏庸,李斯勸谏他要減輕徭役,最後觸怒胡亥被嚴刑逼供。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以謀反罪名賜死,夷三族。
第二個就是唐玄宗聽邊令誠建議殺高仙芝,這個馊主意的後果是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高仙芝,雖然是高句麗人,卻是唐朝的名將。20歲的時候就被授予了將軍,打吐蕃、攻石國官拜右羽林大將軍。他跟封常清並稱當時的雙璧,縱橫邊疆數年的他在軍中還是比較有威望的。安祿山叛變之後,唐玄宗派遣高仙芝和封常清前去平定。
安祿山來勢洶洶,逼不得已之後高仙芝只好跟封常清退守潼關,洛陽失守,但潼關守住了長安也沒那麽容易丟。本來叛軍攻勢已經穩定了很多,結果邊令誠就在唐玄宗身邊叨叨了,說什麽高仙芝還有封常清兩人沒有好好打。一番慫恿之下,唐玄宗就讓邊令誠去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兩人一死,唐朝無人能擋安祿山,加上冤殺,使得軍心被動搖了。在他們死後不久,安祿山稱帝,而唐玄宗派去抵擋的人見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死,打了沒多久就投降了安祿山,天寶十五年六月安祿山占領長安。
第三個就是赤壁之戰和鄱陽湖之戰,赤壁之戰的時候也沒有先例,所以輸了倒也沒有什麽。關鍵是鄱陽湖之戰,當時三國演義已經寫出來了啊,陳友諒這家夥大概是不看書、也不關心同時代的羅貫中吧。于是他就華麗麗的犯了曹軍犯的錯,就是不知道這馊主意是他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他出的。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帶著六十萬大軍,輸給了朱元璋的二十萬軍隊。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兵敗身亡。第二年的二月,他的兒子陳理投降,這一戰奠定了朱元璋統一全國的有利條件。
最後一個是荒唐的土木堡之變,指的是發生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俘的事變。這件事還得從朱祁鎮信任的宦官王振說起,這兄弟沒有能力還想要做名將。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侵的時候,拼命的慫恿朱祁鎮親征。朱祁鎮聽了他話,誰都攔不住,帶著二十萬大軍就出發了。
當時邝埜等人感覺到了不對,王振也在第二天選擇了撤退。好好的回去也就算了,結果王振還要作死,他慫恿皇帝從紫荊關退兵,這樣子就能路過王振的家鄉,給家鄉炫耀一下自己在皇帝身邊的威風。走了沒多久之後他又想起來大軍路過會損壞他家鄉的田,接著就慫恿皇帝繞行宣府。
手下人是極力勸啊,都沒用,跑來跑去之下瓦剌的大軍快到了。他搜刮來的東西還沒到,就堅持不入城。最終的結果就是明朝的二十萬精銳與數十位大臣全部身死,皇帝朱祁鎮被俘。大明差點就此完蛋,而朱祁鎮在複辟之後還思念這個給他出馊主意的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