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管控措施收緊導致外來人力減少,加上增長領域的人力需求強勁,使今年6月的職位空缺上升至9萬2100個的曆史新高,每100名失業者就有163個職位空缺等待他們填補,1.63的職缺比率也是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人力部昨天發布的第二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職缺增幅最顯著的行業是制造業(6300個)、建築業(5100個)和資訊通信業(2700個)。
不過,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准證或其他工作證件持有者減少1萬2600人、S准證減少9800人,持就業准證者也少了1萬零100人,抵消了居民就業人數增長,使總就業人數(不包括外籍女傭)減少4000人。
以季度統計,今年第一季總就業人數增加1萬2200人,第二季則出現1萬6200人的減幅。這也是總就業人數在上一季出現五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之後,再度下滑。
今年上半年被裁人數爲4620人,相等于每1000名員工當中有2.3人被裁退,裁員率和2018年或2019年冠病疫情暴發前相當。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昨早在面簿發文說,雇主對人力需求有所增加,勞動力市場改善反映企業和員工開始適應新環境和抓住新發展機會。
人力部常任秘書甘澤铨也在配合報告發布的視訊記者會上說,第二季的就業情況讓人感到樂觀,隨著冠病疫苗接種率提高,就業情況將有所改善。“不過,外部經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不同領域的勞動市場複蘇情況將不平均。”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鄭德源也發面簿貼文說,包括金融、資訊通信和專業服務在內的現代服務業領域已成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些行業接下來也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針對職缺比率達到1.63的新高,是否意味著求職者將較容易找到工作,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特斯拉博士受訪時說,本地求職的困難從來都不在于“找到工作”,而是“找到滿足雇主和員工期望的工作”。
“新加坡人是否掌握填補這些職位空缺的技能,以及這些工作的待遇能否滿足新加坡人期望,才是關鍵條件。”
他指出,人們可能因爲不符合條件,或待遇低于預期而不願接受這些工作,制造業和建築業不是本地人喜歡從事的行業,因此這些領域的人力缺口將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