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備受關注,主要是它的一項外國人入職條款及在本地的印度籍白領過去15年每年激增11%給人帶來的聯想。
前進黨議員潘群勤昨天在國會上參與“新加坡人的工作與生計”動議的辯論時,以她按照公開數據計算出的本地印度籍白領增幅說明以上論點。
她說,人力部長陳詩龍醫生今年7月在國會發表的部長聲明中透露,印度籍白領2005年占本地就業准證持有者的七分之一,去年占四分之一。
她根據2005年的6萬5000名與去年的17萬7000名就業准證持有者計算,印度籍白領過去15年暴增377%,平均每年增長11%。按同樣的方式計算,中國籍白領過去15年增長172%,平均每年增長7%。
陳詩龍當時在部長聲明中也說,印度籍人民移民到世界各地,因此本地的印度籍白領增長不足爲奇。
不過,潘群勤昨天以數據反駁了這點。她引述陳詩龍提供的數據說,全球的印度籍移民從2000年的1000萬人增至去年的1800萬人,每年平均增長3%,假設增長穩定,過去15年的全球增幅應是55%。
“從印度來新加坡的就業准證持有者,增幅比全球趨勢多了將近七倍。你說新加坡的增幅反映了全球趨勢,依據是什麽?”
潘群勤指出,新加坡與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簡稱CECA)第9.5條裏的一項條款允許印度籍人員加入127種職業,但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卻沒有這項條款。
她說,雖然日本與韓國同印度簽署的協定也有類似條款,但這兩個國家分別以日語和韓語辦公,外國人較難在當地就職,語言形成了自然屏障。
“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變化,自然會尋找理由。CECA看似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因此成了焦點。”
她指出,有些外來直接投資雖然能帶來經濟增長,但未必能爲人民帶來實際工資增長,新加坡應重在能改善新加坡人生活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