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塔毒株的肆虐讓人們更加關注現有疫苗是否足以應對不斷變異的病毒毒株。除了依賴輝瑞、莫德納等主流疫苗之外,其他的疫苗研發進展也因此備受矚目。
世界衛生組織9月14日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117項冠病疫苗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其中僅有19項屬于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與輝瑞和莫德納疫苗一樣。這項技術在亞洲的研發進展尤其備受關注,新加坡、中國、泰國、日本和越南已相繼開始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
人們之所以對mRNA疫苗技術寄予厚望,是因爲它具有更新叠代的優勢,通過更新mRNA中的編碼序列,就能有針對性地應對不同病毒或變種毒株。
在新加坡,由美國生物科技公司Arcturus Therapeutics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發的ARCT-021疫苗就屬于mRNA疫苗。這款疫苗從去年3月開始研發,目前已經完成了對580名美國和新加坡受試者的第二期臨床試驗。
由Arcturus Therapeutics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發的ARCT-021疫苗,目前已經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圖爲Arcturus總裁兼執行長佩恩。(Arcturus Therapeutics提供)
本地自産疫苗有何優勢?
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已經接種了輝瑞和莫德納疫苗,ARCT-021疫苗如今還有什麽優勢?
Arcturus Therapeutics總裁兼執行長佩恩(Joseph Payne)接受zaobao.sg采訪時回應說,ARCT-021疫苗采用了自我擴增型(self amplifying)mRNA疫苗技術,只需要接種一劑疫苗,就能讓身體産生強烈的T細胞免疫反應。據悉,在英國的倫敦帝國學院也有研究團隊在研發這類自我擴增型mRNA疫苗。
佩恩解釋說,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的接種劑量分別是30微克和100微克,而ARCT-021的劑量僅有5微克,“接種莫德納和輝瑞疫苗的主要副作用,其實來自于對某一種疫苗材料的過敏反應。我們的疫苗劑量少了許多,我們因此可以預測在接種時出現過敏反應的概率會顯著降低。”
采用自我擴增型mRNA疫苗技術的ARCT-021疫苗,只需要一劑5微克的疫苗就能産生免疫反應。(檔案照)
負責領導臨床試驗的傳染病學高級顧問醫生劉月鳳副教授也認爲,一旦ARCT-021疫苗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被證明擁有更高的接種安全性,疫苗也將更適合反複接種。
“如果將來人們時不時需要打追加劑疫苗,那擁有一款既有效又安全的疫苗,相信可以提高人們的接種率。”
自今年9月,新加坡60歲及以上年長者、樂齡護理設施住戶以及免疫力受抑制者已經開始接種第三劑疫苗。
佩恩也觀察到,自我擴增型mRNA疫苗技術所産生的T細胞免疫反應,似乎比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更爲強烈。
“一般的mRNA疫苗會在大約兩天後停止傳遞抗原(antigen),但自我擴增型mRNA疫苗可以傳遞抗原的時間更長。”關于這項觀察,還有待第三期臨床試驗做進一步研究和檢驗。
疫苗是否能抵禦德爾塔病毒?
如何加強疫苗對德爾塔毒株的防禦作用是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據英國《自然》雜志報道,一項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分析了在英國的逾258萬個PCR檢測結果,統計了輝瑞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對阿爾法毒株和德爾塔毒株的有效性。
阿斯利康疫苗屬于腺病毒載體疫苗,通過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把冠病病毒的蛋白遺傳密碼,傳遞給人的細胞,教會人體免疫系統識別和擊殺病毒,由此産生免疫力。
報告顯示,兩種疫苗都能有效地防禦德爾塔毒株,但疫苗的保護力會隨著時間下滑。以輝瑞疫苗爲例,在14天內疫苗的有效性高達92%,但在30天、60天和90天後,有效性依次下降至90%、85%、78%。這意味著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打了疫苗後,遭遇德爾塔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會逐漸升高。
新加坡參與研發的ARCT-021疫苗,針對的是最早出現的Sars-CoV-2病毒,研發團隊也在投入研究另外兩支疫苗:ARCT-154和ARCT-165,它們對阿爾法、貝塔、伽馬及德爾塔毒株將更具針對性。
其中,ARCT-154疫苗已經在越南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佩恩認爲,該疫苗將更適用于應對德爾塔毒株。該疫苗何時能通過試驗進入量産,還有待日後公布。
劉月鳳指出,從預防重症、住院和死亡的有效性來看,目前的mRNA疫苗仍然有足夠的保護作用,即便新加坡最近出現了許多突破性感染病例,大部分都是無症狀者,“從醫學角度來說,這說明疫苗正在起作用。”
研究團隊在ARCT-154疫苗的研發上也做了不少調整和優化。佩恩說,該疫苗也將進行追加劑相關的試驗,“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試驗,才能明白這項疫苗技術對德爾塔毒株能起到多少有效性。”
亞洲各地推動自産疫苗研發
研發mRNA疫苗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亞洲不少國家開啓了各種類型的自産疫苗研發項目,確保國民有疫苗可打,同時爲長期應對變種毒株做好准備。
可見,新加坡與亞洲各地都在積極地投入疫苗的研發和生産,而這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賽道。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産國之一,但爲了滿足印度國民的接種需求,除了研發自産疫苗之外,早在今年3月中旬就下調了93%的對外疫苗出口量,對全球疫苗供給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台灣爲了解決疫苗不足的問題,自産疫苗“高端”以免疫橋接技術取代第三期試驗並得到台灣政府緊急授權。截至8月26日,台灣已經有40多萬人接種第一針高端疫苗,但正式施打後前三天,已傳出四例死亡個案,引起廣泛的輿論關注。
爲了避免出現疫苗荒,新加坡推動生物制藥産業的發展,並且研發自産疫苗都不失爲一種保險措施。
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支持下,外國制藥企業如安進(Amgen)、輝瑞(Pfizer)、葛蘭素史克(GSK)、賽諾菲(Sanofi)紛紛向新加坡投資,德國BioNTech公司也在今年5月宣布,計劃在新加坡設立首個區域總部,同時建立一座mRNA疫苗生産工廠。
去年11月,Arcturus Therapeutics對外宣布獲得了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注資2.2億美元(約2.96億新元),其中有1.75億美元(約2.35億新元)是用于訂購疫苗。
隨著冠病逐漸演變成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亞洲各地或許將對疫苗形成長期需求。
劉月鳳副教授認爲:“從公共健康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密切地觀察形勢的變化,了解有多少複發病例,住院率和死亡病例等等,由此判斷人們是否持續需要追加劑疫苗。”
她也相信,mRNA疫苗技術將有助于支撐追加劑疫苗的研發和生産,因爲一旦知道了變種毒株的基因編碼,研究團隊就可以迅速地研發出對應的疫苗,爲公衆接種追加劑。
但劉月鳳也提醒說,當我們寄予mRNA疫苗厚望的同時,也不應對它過于樂觀。
“將mRNA技術當作應對未來所有感染疾病的方法,我認爲這個想法過于天真。我們需要看下一個出現的病原體是什麽。我們很幸運,mRNA技術讓疫苗生産變得更迅速。但要謹慎,我們未必能用它應對未來所有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