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醫療服務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爲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不久前參訪了新加坡三家公立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和一家私立醫院伊麗莎白醫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對新加坡的醫院和醫療服務體系有了一些了解,深深地感覺到新加坡的醫療服務與國內有很多的不同,相比來看國內的醫療服務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印象最深刻的有幾個方面濃縮爲幾個關鍵詞與大家交流。
環境舒適
對于大多數人的印象,新加坡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一個美麗的島國和繁榮的大都會,城市幹淨整潔被譽爲“花園城市”,處處郁郁蔥蔥、花木繁茂,綠化面積超過90%。新加坡也憑借著先進的醫療設備、嚴格的醫療管理、細致入微的服務、統一透明的收費,在國際上贏得了很多贊譽,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新加坡醫療在亞洲屬于最高水平,世界排名第六,新加坡在爲本國居民提供高質量、多層次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每年吸引近100萬外國患者到新加坡接受治療。
新加坡現有17家公立醫院和醫療中心,其中包括5家綜合性醫院、1家婦幼醫院和1家精神病醫院和6個專業癌症、心髒、眼科、皮膚、神經科學醫療中心,同時擁有21家私人醫院和專科診所,多數醫院和專科醫療中心獲得JCI認證。
新加坡醫院嚴謹的建築美學、完善的醫療工藝、先進的設計理念、多元的共享空間、生態的景觀體系、高效的信息系統,使得新加坡醫院整體上環境舒適、科學合理。
醫院的空間利用、采光通風、節能減排、綠植景觀、導向標識都精心設計,多數公立醫院按照酒店式裝修和布局,醫院和社區服務融爲一體,就餐、咖啡、面包房、購物、藥店等配套一應俱全,醫院的各個分中心和大樓可以通過各種連廊連接在一起。
最有代表性是新加坡邱德拔醫院,坐落在新加坡義順地區一個湖邊,被新加坡居民稱爲“花園中的醫院,醫院中的花園”,醫院布局有美食廣場、商店和操場,醫院處處被綠植景觀覆蓋,立體綠化覆蓋到下沉庭院、花池、露台、陽台、 屋頂花園,並且病房設有花台,幾乎每個區域都能看到綠色景觀,甚至周邊社區不少居民到醫院散步、購物、運動和乘涼。
秩序井然
新加坡政府清正廉潔、勤奮高效、法制健全,社會秩序和諧。講規則和秩序是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新加坡不論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所到之處井然有序,排隊成了一個最大習慣,加上新進的信息化系統,門診、挂號、取藥、檢查和住院甚至是在醫院購物、乘坐出租,人們都自然而然平靜地排隊,秩序井然是新加坡就醫環境的最大特點。
相比來看,國內綜合性醫院近年來通過信息化改造和就醫環境治理,看病就醫開始變得越來越規範,但是對于國內存在的“講人情、找關系、找熟人”就醫環境,甚至部分醫院的“一號難求”還給了票販子的生財之道。
個人感覺新加坡醫療服務體系與國內最大的不同是秩序,國內醫療服務最應該提升的也是秩序,這也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伴隨著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制度的不斷完善。
在新加坡看病采用的是預約制,預約制也算另一種挂號,整個醫院秩序井然,根本沒有號販子來搗亂。打電話過去,說明什麽症狀,然後實名預約,再提供自己的身份證號,不必擔心約不上,但一般的疾病想要預約公立醫院的醫生,的確需要等待較長時間。
新加坡的公立醫院不接受直接上門就診,一方面是專家不是每天都看門診病人,另一方面門診時間一般都安排滿了,病人直接上門求診很難保證看到想看的醫生。這也使得患者一般的疾病首選的專科診所或者家庭醫生,避免都擁擠到綜合性的公立醫院,也沒有出現像國內大型醫院的“人滿爲患”。
主動控費
新加坡政府逐步完善醫保體系,先後推出了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健保雙全計劃(medishield)和醫療救助基金(medifund)三項計劃,在新加坡被統稱爲“3M”,不論從醫療服務機構還是患者個人都主動進行控費,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醫療費用開支。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費用在個人,四級病房體系和3M醫療保險體系建立,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醫療需求。
從保健儲蓄計劃看,按照“個人責任與政府補助相結合”的方式,來籌措醫療資金,雇員的年齡和保健儲蓄計劃賬戶挂鈎,直接決定其繳納率和存儲限額,患者看病最少需要承擔20%的醫療費用,在私立醫院中更是需要全額支付。
在保健儲蓄體制下,“自力更生”的原則在保健儲蓄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保健儲蓄禁止多個賬戶的合並,只是允許個人使用賬戶爲直系親屬(配偶、子女、父母)支付住院診費和少數昂貴的門診費用。
1990年新加坡推出了健保雙全計劃(medishield),該計劃本質上是一種針對個人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險,旨在補貼患者的長期住院費用和重大疾病的巨額治療費用。
健保雙全計劃最高投保年齡爲75歲,最高受保年齡爲85歲,並且只提供給健康狀況良好的會員。該計劃的保險責任開始之前,會員必須提交其健康狀況證明。除非本人明確表示拒絕,每一名合格的保健儲蓄計劃成員都會被自動加入到健保雙全計劃之中,保險費從保健儲蓄賬戶裏面扣除。
差異發展
新加坡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差異化發展,政府提供非營利性醫療保健服務體系,私人醫生提供營利性醫療保健服務。根據所有制不同,醫療機構分爲公立醫院、專科中心或政府綜合診所;私立醫院或專科中心;私人診所;慈善義務機構(老人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複中心、終端疾病醫院、慈善醫療義務中心等)。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私人診所遍布全國, 隨處可見,新加坡的公立醫療機構和私立醫療機構在整個醫療系統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病人有充分自由,可以隨意選擇任意一家醫療機構就診,同時必須支付費用。服務的標准越高,其相應的費用也就越高。把高價住院服務“推向”私人醫療機構,讓公立醫院保留低價住院服務,進一步推動公、私兩面的分工。借助精心設計的激勵機制、補貼政策以及價格控制,使公立醫院在整個醫療體系內占據主導地位,有效地抑制了私立醫院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可能降低醫療服務質量,損害公衆利益的行爲。
新加坡把住院服務按照衛浴、電視、病房人數等基礎設施條件的差別分成四個等級,從優到劣分別爲:A、B1、B2、C。新加坡政府給不同病房中的患者提供的補助金額也不同。
A級爲單人間,內設電視、電話、衛生間、空凋和先進的電動床,B1級爲四人間,病房也很大帶有衛浴,個人治療信息顯示屏和電視機也是標配,B2是6人間,沒有衛生間和電視,但病區內有活動室,配備有電視、圖書和公共衛生間。爲鼓勵患者按需就醫節約醫療資源,政府對不同級別病房給予不同補貼——A:0;B1:20%;B2:65%;C:80%。
新加坡的診療費用也有高低的不同,一般社區的家庭診所可以看頭疼腦熱的常見病,收取的診費最低,稍高一些的是社區醫院,再高一點的是公立綜合性醫院,最貴的是頂級的私營診所,醫療水平和服務均很高。
新加坡診費差異的關鍵的機制在于醫生會收取高低不同的診費。醫生憑借自己多年訓練成就的專業服務,獲取相應的報酬,而且是相當高的收入。
在公立醫院,診費也是最主要的支出。新加坡一般感冒發燒到普通私立診所的診費是30~50新元,公立醫院看急診或專科的費用相對更高,除去政府補貼之後個人支付一般也超過100新元。
與挂號費相比,新加坡的藥費相對便宜很多,普通的疾病大部分開支都用在醫生的挂號費上,也就是用在醫生的勞動報酬上。
新加坡的診費中也包括列表內的基本用藥,列表之外的藥物才可以收取更多的費用;醫院裏的藥店獨立運營,藥品並不比社會上的藥品貴,而且患者也有憑處方在任何地方買藥的自由。加上醫生有合理的收入,打擊醫療腐敗的力度也夠大,醫生基本不必靠多開藥來維持收入。
圖文來源:健康界 作者:肖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