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倩
01
前幾天和幾個很久沒見面的朋友聚會,從酒吧出來打車時發現已經深夜12點了。猛然發現我已經有6年沒有過夜生活了。這就是從懷孕到女兒現在5歲的6年。
一個女人一旦做了母親,這就意味著她將分出至少一半的原本屬于自己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調整自己的時間表:你不能再像以前和閨蜜一逛就是半天,你不能再像以前想到哪兒去旅行就去;
你不能再像以前書架上都是自己的書,你不能再像以前腦袋裏盡想著自己的事兒,你不能再像以前周末和假期隨心所欲。
你的生活將變成:看書的時候不時被孩子打斷;本來制定好的閱讀和寫作計劃一再被推遲,兒童教育的時間超過了自我教育時間;
每周雷打不動的接送孩子的時間將讓整個晚上不再成爲你自己的。
寒暑假幾乎每天十幾個小時和孩子泡在一起。。。。。。
每個女人一旦做了媽媽,就是無敵金剛。你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少女啦。
我和寫下《母親的羽衣》的張曉風頗有同感:
我們曾經是穿著羽衣的仙女,住在星河之畔,終日臨水自照、被青春的光華弄得癡然若醉。
而有一天我們的羽衣不見了,只有在某個無人的時刻,才會惆怅地開啓箱子,用憂傷的目光撫摸那些柔軟的羽毛。
然後仍然無聲無息地關上箱子,藏好鑰匙。天下的母親不都是那樣平凡不起眼的一塊砧板嗎?不都是那樣柔順地接納了無數尖銳的割傷卻默無一語的砧板嗎?
不是愛情,是孩子讓女人成爲折翼的天使,她們從此來到人間,心甘情願地開始了油鹽柴米的生活。
02
既然有了孩子,生活就是玩平衡術。哪一頭你都不可能失去。
你不可能將所有時間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因爲你要生存,還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你不可能將所有時間用在自己身上,因爲你是一個母親,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你要後悔一輩子,也無法建立起和孩子的親密感。
如果你是一個全職媽媽,不用上班或者工作,抑或你家有老人長期幫你接送孩子,買菜做飯,你的時間將會被大把地節約下來,遊刃有余地教育孩子。
但是,這兩個條件我都不具備。我要上班掙錢,我要買菜做飯。還想做點有營養的食物給女兒吃。更要命的是,菜場離家又很遠。
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位離異母親,除了寒暑假以外,孩子平均每周只有一個整天和兩個晚上歸我。
這將意味著:我不能每天晚上給孩子講繪本;我不能每天跟她一起唱早就下載好的英語兒歌;
我不能天天早上用美妙的音樂喚醒她的耳朵,我和她的手工計劃也要一周才能做一次。。。。。。。
那我怎麽辦?
非常注重孩子6歲前的教育的我將怎麽施行自己的親子教育計劃呢?
怎麽樣才能讓孩子在敏感期愛上音樂、愛上詩歌、愛上閱讀、愛上手工、愛上體育鍛煉呢?
怎樣才能在斷斷續續的教育和陪伴中讓她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初步待人接物的能力呢?
怎樣才能讓她在和我有限的時間內養成開朗向上、有勇氣有好奇心有耐心的品質呢?
這個問題非常重大,重大到我曾經夜不能寐、失眠焦慮。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常常伴隨著我。
通過很長時間的自我調節,我接受了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實:女兒除了寒暑假,永遠不可能和自己朝夕相處。
不可能每個晚上都能吃我做的菜,不可能每天回到家都能看到她,不可能每天吻她的小臉和她說晚安。
既然選擇了讓她不在充滿爭吵、怨怼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那麽就要接受她有些時間不在身邊的事實。
03
既然這樣,我就要利用零碎時間和命運對抗,我就要分解我的教育計劃來對抗不連續的教育時間,我就要加倍利用女兒和我在一起的很有限的時間,我就要在女兒面前呈現最好的自己。
扔掉小包換大包
每次輪到我接女兒的時候,我便換上很大的包。
裏面裝了很多東西:至少三本繪本,其中包括一本英文繪本、一些水彩筆或者油畫筆、彩鉛、橡皮泥、彩色手工紙(從大到小各種顔色一應俱全)、美工刀、剪刀、白膠、彩色膠帶、一兩個她喜歡的玩具。
手工非常鍛煉孩子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有一段時間我天天和女兒做折紙,她看到一張紙片就會拿起就折。
不管是肯德基的薯條盒還是地鐵裏的宣傳資料,她都反反複複疊個不停。
後來我們做廢舊材料手工,她不管什麽都不丟,冰糕棒、不用的紙盒、塑料瓶都像小松鼠一樣地囤在她的玩具箱裏。
我們一起做玻璃瓶彩繪、畫石頭畫、做拼貼、畫盤子。對于孩子來說,什麽都是寶,千萬不要丟掉她的任何東西。
一個小小的花瓣、一個貼紙、一根小木棍都要保存好,那是她們的世界中充滿魔力的東西。
零碎時間學兒歌
對6歲前的孩子來說,拼寫對他們來說太抽象了,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磨耳朵。
中文兒歌要盡量選取押韻、用詞優美的,英文兒歌千萬不要選中國人唱的。女兒現在四歲半,已經可以開始自己編兒歌了。
一有時間,我就會帶她去田野裏看花、看樹、看雲,順便教她和風景匹配的的古詩和兒歌。
看柳樹的時候,可以誦《詠柳》,月亮出來的時候可以誦《旅夜書懷》,當梨花開遍田野,可以誦岑參的詩歌……
大自然是孩子成長的養料,如果孩子能在大自然中慢慢長大,她就更容易保持寬廣平和的心胸,更樂于去尊重生命。
平時在去接女兒的一個小時的路途中,我趕緊抓緊時間學一個英文兒歌(要達到不看英文歌詞就能唱給小孩聽的程度)或者兩首中文兒歌,內容絕對要精挑細選。
到了8點要送她回去了,我就和她在路上一起唱我先前學好的兒歌。
這個環節我認爲相當重要。一是可以利用步行的單調的時間,二是一邊走一邊唱歌心情非常愉快。
女兒很多會唱的歌曲或者詩歌都是我在接她回家,或者送她到她爸爸那兒的路上學會的。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中文兒歌的歌詞非常糟糕。
比如,我曾經教過她一首旋律比較優美的兒歌—《媽咪寶貝》。裏面有幾句歌詞非常糟糕,比如:“我一天天長大,你一天天老。”
非常糟糕,難道孩子長大,母親就衰老了嗎?這是一種不好的心理暗示。其實,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還沒老心就老了。
所以我就和她一起把這句歌詞改成了—我一天天長大,你一天天美麗。
還有一句:“從今往後讓我牽你帶你走,換你當我的寶貝“。我不需要女兒牽我帶我走,那是我伴侶應該做的事情。
我也不想當她的寶貝,以後她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我怎麽可能是她的寶貝?我只能是我愛人的寶貝啊!這完全是在誤導未成年人。
所以我就和她把這句改成了—從今往後我們一起走,永遠都是好朋友。在這種改歌詞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了父母和子女關系、她們和世界的關系。
我們做父母的觀點一定要很明確,不要做虛弱無力狀乞求孩子的孝心,求得自己辛苦撫養孩子的回報。那都是非常自私的想法。
國內的一些兒歌的內容受意識形態和儒家思想影響很大,我會堅決剔除。更不用說《弟子規》這種毒品了。
講故事是王道
接到孩子以後,我就要帶她到一個室內的空間去講故事或者做手工。很多時候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我們就只能到小店或者蛋糕店。
如果你有一天在一個拉面館看到一個媽媽正和女兒在堆了繪本和水彩筆的油油的桌上講故事時,你不要驚訝。
有時候店裏食客很多,噪音很大,但我強迫自己不要理會這些,一定要讓孩子在每次見我的時候都能聽繪本故事,一定要讓她在語言黃金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到了周末,孩子可以接回我的家了。我就在地鐵上給她講故事。
同樣的問題,環境不安靜,但也只有克服。我算了一下時間,每次接送她往返途中,我可以給她講一個小時的繪本。
不要小瞧這一個小時,可以屏蔽掉途中的無聊和枯燥,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培養起在嘈雜環境中聚氣凝神的習慣。
互相編故事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在等車的時候或者在乘公交車的時候,見縫插針地編個小故事就能更好地利用零碎時間。
我們有時候會針對一個動物編故事玩。比如大象爲什麽耳朵這麽大、黃鼠狼爲什麽放屁那麽臭、河馬爲什麽嘴巴那麽大等等。
孩子的想象力超出我們的想象,因爲他們在某方面的思維是不受限的。
如果女兒問我:“媽媽,你看過長翅膀的精靈嗎?“,我一定不會譏笑她說根本沒有,我會說見過,然後給她講很多關于精靈的故事。
孩子到了4歲以後,就會非常崇拜具有超能力的生物,這種故事我們也要多准備幾個。
和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摒棄掉自己成年人的狀態和思維,努力和孩子們進入那些奇幻迷人的世界。
這樣她們就會和你分享很多想法和頭腦中的場景,有些甚至能激發你的創造力。
很多父親無法抛開自己工作中的社會角色,和孩子玩耍不到一小時就不勝其煩,情願鑽進麻將室也不願和小孩互動。
所以在這樣的親子關系中長大的孩子和父親很難有順暢的溝通和深厚的情感。他們成年後和父親基本是”熟悉的陌生人“,不能分享任何話題。
所以,你的孩子是否願意和你溝通交流,其實完全取決你。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爲是人生的遺憾。我一定要盡力讓自己成爲孩子的知己和朋友。
時間多了就要多分項安排
寒暑假和周末,是我和孩子相處比較長的時間,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時間。
爲了避免在相對比較長時間的共處中浪費時間,我都會提前制定一個計劃。
我一般會選擇在上午和她出去逛逛田野和樹林,中午吃完飯後聽音樂講故事、下午做手工、畫畫,晚上一起看動畫片電影或者打玩。
女兒很愛做遊戲,自編自導很多情景劇要我來和她一起演,非常慚愧,我始終融入不進這種孩子的遊戲。這是我的軟肋。
在寒暑假,戶外運動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跑步、打網球、遊泳、騎單車、滑冰都是很好的運動。
可惜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的跳房子、跳橡皮筋、滾鐵環的遊戲了,我的心裏一直覺得很遺憾。
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孩子來的時候,我太忙了。又要做飯又要按照計劃開展活動。
所以,我就和她一起做飯,這樣既能鍛煉她的自理能力又能和她交流。
我分配給她一些相對比較安全的活兒,比如:洗菜、切豆腐、摘四季豆。打調料的時候我也會讓她嘗試。我們一起做面包、做酸奶、做甜食。
盡量做一些好做的菜,那些需要切丁、切絲的工序複雜的菜要盡量避免。豆腐、雞蛋羹、各種蒸菜、新疆菜都是很節約時間的菜。
做飯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關于物候、當季蔬菜和植物的知識。這些都是她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在孩子對于童年的回憶中,如果沒有母親爲孩子下廚做飯的身影,那這個母親在孩子心中就是殘缺的。
除了做飯,我經常和孩子一起打掃衛生,清理房間的物品。
女兒從3歲開始,我就訓練她獨自睡覺、自己洗澡刷牙洗臉、整理房間、收拾玩具、掃地抹桌子、澆花端飯菜等等。
這樣做最重要的是鍛煉了她的自理能力,其實這是非常基本的生活技能。
可是中國很多孩子到了小學還需要父母幫他洗澡洗臉、甚至連擦鼻涕也不會,實在令人歎爲觀止。
我絕對不允許我的孩子是一個生活上的白癡。讓孩子形成自立的生活習慣,父母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研究教育,而不是讓自己陷入“生活保姆“式的角色。
一個與你有相似教育理念的伴侶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男友。他在我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沒有時間帶孩子的時候,跟孩子度過了很多時間。
他陪她一起做手工、玩遊戲、畫畫、講故事、去樹林攝影,他爲她寫了很多很棒的兒歌,做了很多很棒的玩具。
我們會經常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他給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議,比如:對孩子要更有耐心;在孩子面前絕對不能有負面情緒、不能將自己的多愁善感和生活中的煩惱呈現給孩子;
除了必要的方面,要給孩子更大自由去選擇她自己的事情;不要一味催促孩子,給她一個時間節點;切忌啰嗦等等。
我接受了他的建議,努力去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點。
所以,我開始越來越相信,孩子是上帝派來磨砺我個性的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緣,讓我們更加完善,剔除我們性格中那些不成熟的方面。
沒有他的幫助,我的教育之路會艱難很多。
所以,對于一個離異母親來說,你的男友是否能夠花時間幫助你教育孩子、是否能和你一起陪伴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男人的血緣觀念很重,他能夠對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付出這麽多的愛和耐心,我想這來自于他善良的個性和少有迂腐思想的觀念,這在中國是不多見的。
我把這看成是上帝對我的恩賜。
作者簡介:呂多米,不甘平凡的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