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長陳詩龍。(通訊及新聞部國會視頻截圖)
作者 張麗蘋
新加坡國會議事殿堂今天異常熱鬧。
執政黨與反對黨議員就“外籍員工是否有搶走新加坡員工飯碗”這個議題展開熱烈辯論。
事情起源
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早前提呈了就業和外來人力政策的個別議員動議,呼籲政府針對這個議題采取行動,緩解民衆不安情緒。
他一再聲稱,人力部不願公布關于外籍員工的數據,沒有提供數據清楚說明外國人究竟搶走多少新加坡人的飯碗。
議員們就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右)和財政部長黃循財(左)提出的兩個動議展開辯論。(海峽時報)
財政部長黃循財後來也提呈了“新加坡人的工作與生計”動議,前天(9月14日)議員們就這兩個動議在國會上展開辯論。
這場辯論非常冗長(超過9個小時),偶爾有一些火花四射的場面。感興趣且有耐心的蟻粉可以找出視頻來回看。
爭辯什麽?
梁文輝認爲,大量的外籍員工搶走了大批新加坡人的飯碗。他說,在新加坡—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下,印度籍白領人員可以自由進入新加坡甚至成爲永久居民,損害了本地白領員工的利益,也讓新加坡人感到焦慮和不安,于是向政府提出三大建議:
在接下來三年內將就業准證的最低工資門檻,從目前的4500新元提升至1萬元。將S准證的最低工資門檻從2500新元提升至4500元;
規定企業若聘請外籍員工,就必須爲每名外籍員工繳付每月1200新元的人頭稅;
規定每家外企聘請的永久居民不能超過25%,聘請的工作證件持有者不能超過30%,而且單一國籍的員工不能超過10%。
黃循財指出,政府無法接受梁文輝的觀點。梁文輝所提議的“只要趕走數以萬計工作證件持有者,就可以讓新加坡人來填補這些職位空缺”的想法,有致命的缺陷。梁文輝實際上再度錯誤地將人們面對的就業挑戰,歸咎于自由貿易協定和外來人才。
針對梁文輝所說的人力部沒有給出數據,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和人力部長陳詩龍在發言時,都援引了一系列數據來說明新加坡過去10年就業市場的情況,用數據直接反駁梁文輝的說法與建議。
紅螞蟻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今天這場辯論讓我們聽到了一些新數據,得以從大局上去審視外籍員工與本地員工的競爭情況。
指責一:外籍員工很容易就取得永久居民資格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發言時透露,新加坡的永久居民人口過去五年(2016年至2020年)一直維持在52萬人,並沒有顯著增長。即使在五年前,這個PR人口數據已經停留在52萬人左右。
指責二:本地資訊通信科技業湧入大量印度籍員工
(人力部)
人力部長陳詩龍在分享本地資訊通信科技(ICT)行業過去5年的外籍員工增長數據時說,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並沒有出現前進黨所說的外籍員工,尤其是印度籍員工大量湧入新加坡的情況。
指責三:外籍PMET員工近年快速增長,取代許多新加坡人
(人力部)
過去10年,PMET(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簡稱“白領人士”)的就業准證持有者與S准證持有者的人數,一共增加了11萬人,但在同期,本地的白領人士一共增加了30萬人,多出約兩倍。
在外籍員工居多的行業,例如:金融、資訊通信科技和專業服務領域,過去10年,就業准證持有者與S准證持有者共增加了4萬人,但這些行業所聘請的本地白領人士卻增加了15萬5000人,是外籍員工的4倍。
陳詩龍指出,這說明外籍員工的到來,並非一場零和遊戲。
指責四:本地PMET很難找到工作
過去5年,本地的PMET白領人士空缺一直維持在超過2萬5000個,分布在不同領域。
資訊通信科技業有4300個職缺,金融業有4100個職缺,專業服務領域有2700個職缺。這些都是面向新加坡人的崗位,但五年來卻一直找不到人。對此,陳詩龍說:
“如果多聘請一名外國人意味著國人會失去一個職缺,爲何目前還有那麽多本地PMET空缺?”
陳詩龍:如果多聘請一名外國人意味著國人會失去一個職缺,爲何目前還有那麽多本地PMET空缺?(國會視頻截圖)
指責五:本地PMET白領人士薪金輸給外籍員工
陳詩龍說,本地PMET白領人士的薪金中位數,已從2010年的4600新元增至2020年的6300新元,10年來的增幅爲38%,實際調整後的增幅爲21%。
陳詩龍也舉例說明梁文輝所提出的三點建議是行不通的。
首先,就業准證目前的4500新元工資門檻是最低門檻,適用于最年輕的員工。對于40歲以上的外籍員工,人力部已將這個工資門檻提高一倍,達9000新元左右。如果將所有外籍員工的最低工資門檻都一刀切提至1萬新元,外企會被嚇跑,不會再來新加坡投資。
“由此可見,新加坡的外籍員工政策並非像前進黨所說,是一個快速引進移民和廉價勞工的渠道。” 目前,以新加坡爲基地的十大跨國企業,一共聘請了3萬名本地白領人士。如果他們都抽離新加坡,對我國員工將是巨大損失,弊大于利。
第二,陳詩龍說,將外籍員工的每月人頭稅調高至1200新元,同樣會嚇走外企。我國需要吸引的是高質量的外企和高質量的外籍員工,而不是讓外企無法在預算內聘請到所需的高質量員工。兩者之間必須取得平衡。
第三,將外企聘請的工作證件持有者收緊在30%、規定單一國籍員工不能超過10%,並不會讓本地員工受益。
陳詩龍舉例說,2003年,日本瑞穗銀行在本地成立項目融資團隊時,團隊裏有40%是新加坡員工,60%爲外籍員工。
如今,該銀行團隊擴大了,新加坡員工占了70%的崗位。如果當年一開始就收緊外籍員工比例,本地員工如今就不會享有上述空缺。
陳詩龍:在這場本地與外籍員工的競爭中真正處于劣勢的,是50歲以上的本地年長白領人士。(國會視頻截圖)
陳詩龍補充說,其實在這場本地與外籍員工的競爭中真正處于劣勢的,是50歲以上的本地年長白領人士。
他們在全球經濟結構性的轉變中首當其沖,面對的激烈競爭主要來自數碼科技的發展,以及那些比他們更具備相關技能的年輕員工(包括外籍員工和受過高等教育的本地員工)。除了年長白領人士,本地自雇人士也同樣面臨了嚴峻挑戰。
陳詩龍在總結發言時引用許冠傑的歌曲,鼓勵這兩組國人應具備能屈能伸的精神,抓緊機會自我提升應對挑戰。
“香港樂壇知名歌手許冠傑有一首金曲叫《世事如棋》,有一段歌詞我一直難以忘懷:張眼遠望,世事如棋,每局應觀察入微,但求共你棋藝相比較,了解做人道理。”
“的確,人生如棋,面對多變的棋局,一旦舉棋不定,就會錯失良機。針對經濟與就業,政府也正積極推動企業創新轉型,打造更多吸引國人的工作,確保國人能在‘與病毒共存’的階段裏越戰越勇。要成爲贏家, 關鍵在于大家齊心協力、奠定基礎、把握時機,方能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