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就是今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11國。18世紀下半葉,西方列強逐漸在東南亞建立了殖民地。一個世紀以後,殖民者在這裏種植橡膠、甘蔗和開礦需要招募大量的勞工,此時中國正逢亂世,很多人被迫出海謀生,大量的中國工人就來到了東南亞當苦力,他們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
這是一組20世紀初下南洋的中國勞工照片,他們從福建廈門上船,一直開到新加坡的加冷河,這些照片是一個世紀前新加坡中國勞工的真實記錄。
—— 1 ——
這張照片是這艘船的德國船長拍攝的,甲板上站滿了從中國來的勞工,他們大多都是貧苦出身,衣著簡陋。這些勞工還要支付昂貴的票價和代理費。如果付不起錢,就要簽合同用前兩年的工資來償還,還款期間還要被收取利息。
—— 2 ——
圖爲船只抵達了新加坡加冷河,當時的加冷河還沒有像樣的碼頭,船只能停在水中。碼頭的設施很簡單,只有一些浮橋。
—— 3 ——
圖爲加冷河的河岸,岸邊有很多木屋,這些木屋都是用來存放貨物的。木屋的後面是一片沒有開發的原始森林,這裏就是當時的新加坡。
—— 4 ——
圖爲加冷河岸邊的木屋倉庫,商人們在這裏存放貨物。
—— 5 ——
圖爲在橡膠種植園工作的中國勞工。19世紀的新加坡和馬來半島,英國殖民者經常從中國沿海省份福建和廣東招募勞工,幫他們種植橡膠。
—— 6 ——
圖爲船上的中國代理商,他的工作就是到福建或廣東的鄉下去招人,然後安排這些工人上船,一直送到目的地交到西方老板手中,從中賺取代理費。
—— 7 ——
圖爲中國代理商的妻子,這些代理商能從中獲取大量的利益,在船上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待遇遠勝于普通勞工。
—— 8 ——
圖爲一個住在加冷河旁的印度家庭。除了中國人,還有一些印度人也來到新加坡當苦力,他們要麽在農場裏工作、要麽在工廠裏工作,要麽就是在碼頭當搬運工。
—— 9 ——
圖爲一處西式建築,西方老板雇傭了很多中國仆人。
—— 10 ——
圖爲船上的外國人,從廈門到新加坡的旅途很長,他們通過打牌來打發時間。
—— 11 ——
圖爲船上負責警戒的士兵,以制止船上可能會爆發的騷亂,但是中國勞工往往很少鬧事。
—— 12 ——
圖爲19世紀末的新加坡的一家裁縫店門口,能看見很多印度人和中國人,街上還有很多做生意的小販。
—— 13 ——
圖爲上世紀20年代,新加坡的華人聚居地(中國城),街上全是中文商鋪。
—— 14 ——
圖爲一處中國式的寺廟,門口十分熱鬧。定居在這裏的華人繼續保留了中國的傳統,在節假日都會來到寺廟燒香拜佛,祈福求安。
—— 15 ——
大街上有很多黃包車,到了1920年左右,這裏的黃包車多達20000輛。
—— 16 ——
圖爲上世紀20年代,新加坡中國城的克塔艾爾路(KretaAyerRd.),這裏華人衆多,街上有很多華人商鋪,是當地一個繁榮的商業區。
大量華人下南洋,華人成了東南亞地區本地族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推動了東南亞地區的開發與發展。可以說,東南亞的近現代曆史是土著族群與華人共同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