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上周二(9月14日)進行了一場近10小時的馬拉松辯論,朝野議員針對新加坡——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的爭議展開唇槍舌劍。(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新加坡人此刻的心情都不亮麗。 抗疫之戰稍有松懈,病例就開始飙升;明明已經看到曙光,隨即又走入另一隧道。現在,抗疫領導似乎也說不准該“收”,還是該“放”;收與放都會惹來怨聲和罵聲,還有人乘勢叫你“下台”。
在是非場上的另一角落,國會上周關于CECA的朝野交鋒,至今還在冒煙。
從各方反應來看,當天部長議員唇槍舌劍,十個小時千言萬語,但仍未道盡市井小民心中許多話,坊間衆家還在議論不休。
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通訊及新聞部)
向政府發難的前進黨主將梁文輝,一般民間政論家覺得他有勇無謀。在猛烈攻勢下,他構築的城池很快失守,以致辭窮語竭,讓執政黨人得以事後宣告:
他終于承認自己的言論給人一種“煽動種族情緒”的印象。
但政論家不忍批評他太多。顯然的,他不是現代孔明,念的學校“據說又不怎麽好”,也有自己的政治動機,然而,衆人指出,他提出了問題,使政府正視問題,盡管他的提法有些問題,所以他沒功勞也有苦勞。
至于執政黨的“表現”,人們的話就更多了。
今天《海峽時報》一篇讀者來函,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
(海峽時報)
讀者Luo Siao Ping向政府呼籲:
在外來人才和員工的課題上,不要太急于排除異己之見,不要把民衆的疑慮定性爲政治動作,排外情緒或種族主義。
這位讀者說,政府不就表示自己力求公開,並且更願意與民協商,但如果還急于排除異議,那些真誠提供意見的民衆必會反感,而這些民衆的生活體驗可能有別于決定政策的領導。
這位來函沒提到CECA, 也沒提到那場國會辯論,但相信讀者應該知道它所言所指,因爲很多人深有同感。
小印度一帶的印度籍客工。(路透社)
正如來函所說的,一般國人深切知道種族和諧的重要,也不懷疑政府調整政策消除疑慮的決心,但是領導人在對待批評的姿態和言辭,則很有改進的空間。
許多人的印象是,上周國會的爭辯,執政黨領導更急于駁倒前進黨,並證明它在玩弄種族和排外情緒。從政治博弈的角度來看,這是兵家常事,不算有錯。
然而,在短兵相接之下,濃重的硝煙掩蓋了深重的民怨。此外,領導人開口閉口都說racist,似乎將任何相關批評和種族主義畫上等號。這一來,人們難免覺得政府是用種族主義的可怕標簽來封衆人之口。
2020年大選提名日,一輛挂有人民行動黨黨徽黨旗的競選廣播車。(聯合早報)
政治辯論顧此失彼,或許情有可原,但對執政黨來說,它自上次大選,立意改變作風,立志順應民意潮流,讓人民有了期待。
可是,看了國會上周一場大戰,人們不禁會質疑:
你說要變,你變了多少?
贏取民心民意,跟對抗冠病病毒一樣,都是講求耐心和定力的持久大業,不是一記重拳就可取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