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
傑出會館獎
海南陳氏公會非常重視文史與傳承,鼓勵宗親編修宗譜和家譜,也開辦講座和制作短視頻,讓新加坡族親了解海南人在新加坡的發展史。
陳愛薇 報道
新加坡海南陳氏公會前身是“瓊崖陳氏公會”,成立于1935年,1997年順應海南升格建後改名爲海南陳氏公會。佘街(Seah Street)27號和29號兩棟樓是先輩出錢出力購置,作爲公會永久會所及租金收入來源(商業出租五個單位),讓後輩得以安心和大力發展會務。公會繼2016年榮獲“傑出會館獎”後,本屆獲頒“激勵獎”。
海南陳氏公會的一大特色是出版書刊特別多。《椰韻》自2001年首刊以來,一年一刊出版了16期,內容包羅萬象,包括有紀念性的人與物、文學作品、彙報周年慶典活動和勤學獎名錄等。公會每三幾個月也會寄發公會快訊給會員,即使在這兩年疫情期間也每年出版了三期,始終沒有間斷。
2018至2019年公會花了兩年時間籌備和出版《開族傳世譜集》(卷一)。卷一記載了陳氏源流和人文曆史,以及祖輩從海南到南洋的奮鬥曆程,也收錄宗譜和家譜。公會已在籌備卷二,將補充和增延卷一的宗譜和家譜部分,希望能夠作爲後世考源藍本及孝子賢孫尋根溯源的指南。公會也鼓勵和協助宗親祖孫三代編修各自家庭的《相冊家譜》,搜集和整理家族新舊照片和圖表,以及族人的生活事迹等。
海南陳氏公會會長陳嘉兆說:“各自家庭和家族親手爲子孫後世譜寫一本圖文並茂的《相冊家譜》,通俗化和形象化,易查易懂,更能夠引導子孫確切認知自我,往後無論置身何處,都不會忘卻自己的根源自新加坡。”
公會逢五逢十會出版紀念特刊,2020年配合85周年出版了近200頁刊物,收錄公會曆史,會員在不同領域的經驗心得,以及海南祖籍地資訊等。
開辦海南文化叢談系列
另外,公會的課程也特別多。自2019年3月起開辦的“海南文化叢談系列”,由文教副主任陳垂良主講,每月一次,主題有海南島曆史,瓊語形成與演變,海南戲曲和歌謠,海南人來新簡史,新加坡海南人的行業與習俗等。每年6月和12月學校假期,公會文教主任陳潔如會開辦漢語拼音分享課,讓年長會員可用漢語拼音在手機輸入中文與親友交流。
現場課程因爲疫情關系無法開辦,公會從去年9月起在網上教導和宣揚《幼學瓊林》。《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啓蒙兒童讀物(也被稱爲中國古代百科全書),介紹成語典故、著名人物、風俗及地方禮儀、天文地理等。陳垂良將內容翻譯成白話文,連同原文每天發送四五則到公會與其他團體群組,如今估計有800多人閱讀。
疫情期間公會也把例常活動移到線上,通過Zoom視訊平台召開會員大會,執行理事會常月會議,舉辦漢語拼音課,教導弟子規和千字文等。這兩年的線上中秋慶祝活動節目精彩,包括有獎猜燈謎、口琴演奏、魔術表演、演唱瓊曲和中國民歌、節日視頻吃播等。
公會的另一項盛大活動“海南美食節”,原是公會自行倡辦,之後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到了2019年已是由34家海南社團聯辦,出席人數超過500人。
自上世紀50年代末起,公會每年頒發獎助學金給品學兼優或家境貧寒的會員子弟。2019和2020年公會各撥出近2萬元充當勤學獎金,另設“特別優秀獎”給PSLE小學會考、O水准、A水准、華文科特優和課外活動成績特出的子弟。
公會也十分照顧會員身心健康,三年前購置乒乓桌,最近還爲乒乓室鋪設了防滑地板和增設自動發球設備。公會合唱團成立于2017年,疫情前每周六由資深音樂老師指導,目前有逾40名團員,也有固定卡拉OK演唱班。
引進年輕新移民理事
公會目前有800多名永久會員和200多名普通會員,總會員人數超過1000人。公會積極引進新血,第51屆理事會就有兩位年輕新移民:36歲的陳媛和40歲的陳玺華。陳嘉兆說:“她們會發動從海南省到新加坡的新移民參與活動,與本地宗親打成一片,相互交流信息,有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群。”
另一方面,公會在疫情期間也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減免五個商業租戶的租金長達七個月,協助租戶度過經濟危機。